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雁林  王皎霞 《陕西地质》2012,30(2):98-101
地质灾害防治立法是地质灾害防治走向法治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作者在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建设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建议,并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建设构想了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汛期已经到来,我省地质灾害也进入了高发、频发期。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研究,决定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研判2010年地质灾害防御形势,部署今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08,(5):16-17
多年来,龙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局也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并于2006年末单独设立地质环境监测站,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业务工作。几年来,龙游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兄弟县市的支持帮助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4月14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手册》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的近30名专家出席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手册》编撰工作正式启动。为了集成反映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科学技术进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09,(7):1-1
7月10目-11日,2009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在福州举行。徐绍史部长在分析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时指出,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就是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克服一切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以百倍的努力,务必将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地质灾害防治依然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我国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地质灾害相关数据,运用DEA模型对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效果进行评价,对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西藏、四川等地质灾害高发区的防治投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他省份,则需要在投入规模或者投入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从而得到显著的投入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滑坡、崩塌与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在全区各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系统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1年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了广西国土资源工作的”八个主动战”之一,积极主动应对地质灾害。近期,全区各市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为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本刊特别对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成效的忻城、融水、临桂等3个县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刘维 《辽宁地质》2012,(4):46-47
国务院近日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出台后,当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又将如何开展?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9.
召开这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今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省“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地灾防治工作。刚才,我们表彰了全国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度,落实地质灾害治理任务,长清区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对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组织实施。本着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量力而行、分工明确的原则,明确了地质灾害隐患重点,主要包括张夏镇梨枣峪山体滑坡隐患,万德镇拔山村泥石滑坡隐患,进一步抓好张夏镇大娄峪村崩塌、岩体坠落隐患,力争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六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叶枫 《河南地质》2012,(6):F0002-F0002
本刊讯 近日,河南省分别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和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点将地质灾害项目分为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围绕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具体建设工程的防治工作两类,讨论通过对其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升级转型,进而达到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提高主动防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因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我省地质灾害发育,加之近年来经济增长、城镇扩张、降雨增多等因素共同影响,地质灾害数量和经济损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必要。为全面认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固定经济投入下的总体收益函数,认为虽然青海省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较低,未达到最佳收益点。因此,相关部门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随着经济增长适当调整防治投入,不仅能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损失,而且也保障社会其他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贵州省近几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①建立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②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③重视基础调查,编制防治规划,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进行;④构建政府领导,村组监测,专业技术队伍指导,主管部门督促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体系;⑤完善防灾管理方式,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遏制人为导致地质灾害;⑥筹措资金,建立专项经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⑦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使用大检查,推动项目业主主动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⑧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开展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责任鉴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⑨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省民众防灾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①政府规章不能满足防灾工作的需要;②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危机;③地质灾害防灾工作与矿业经济发展矛盾突出;④矿山环境容量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5.
孙小华 《城市地质》2021,16(3):248-25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地区陆续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首都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满足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的新要求,成为当前地灾防治面临的首要任务.回顾40年来北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分析了当前极端气候条件下人类对地质灾害隐蔽性规律认识不清,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新时代具体要求的差距,结合北京具体情况,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地质灾害综合防控工作思路,包括强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巩固综合治理体系、建强应急防治体系和深化科技创新体系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质》2012,(5):57-57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印发《广东省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指明本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防治区等,制定了相关预防措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诱发了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摸清徐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危险程度,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徐州市地质调查和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阐述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徐州市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成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结合灾害地质环境条件,预测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目前,徐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其他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是强化基础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市政府与各镇乡(街道)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明确防治责任、落实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提前抓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明确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范围和隐患点位置,并根据各区、点实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论是:应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惯性思维,将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有机结合,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更有效地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实地调查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总结近年该区的治理经验,分析其地质灾害类型、影响因素和发育规律.并在讨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防治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