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我国内陆水库、江河、湖泊的水下施工抢修作业任务一直较为繁忙,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适合快速调遣、运输及现场作业使用的潜水设备系统。本文描述了国内第一套移动集装式潜水设备系统的研制开发概况,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准则与依据,并根据近年来的应用实践,对该系统进行了客观的综合评价。该系统的主要特色在于:功能齐全、作业安全、机动性强、投资成本低。因此,特别有利于我国内陆水域小型水下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和分析潜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针对空气潜水的监控系统.系统利用计算机、视频监控、传感器技术,对潜水员的气源压力、供气压力、潜水深度、潜水时间及潜水过程中拍摄图像声音进行采集和记录.整个系统分为气源压力监测、潜水员深度监测和水下图像声音采集3个模块,可同时对4名潜水员进行实时监控,使水面人员可以准确地掌握...  相似文献   

3.
80m氦氧饱和-100m巡回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夏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为两批.在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理一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订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正式进入海上实际应用的发展新阶段.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经济、国防建设中更深的海上实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1987年夏海军在东海公海使用DDC-SDC饱和潜水设备系统,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氦氧饱和-巡回潜水实潜作业。结合任务完成了一系列饱和潜水医学保障的研究。8名海军潜水员分为两批。在DDC中80m深度下,呼吸氦氧混合气,分别连续生活工作72及30h.每天又借SDC下潜到100m海底,出钟进行巡回潜水作业,共9钟次18人次,有效地进行了多种特定劳动作业。最后经89h饱和减压,潜水员全部平安返回常压,未发生任何潜水疾病。在饱和潜水各阶段,分别监测了一系列生理一医学指标;在国内首次全程监测了动态心电图,获得了宝贵的资料。现场实潜验证了事先制订的饱和潜水医学保障方案,证明切实可行。这一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结束了多年来氦氧饱和潜水技术停留在模拟实验阶段的历史,正式进入海上实际应用的发展新阶段。积累的经验可为今后经济、国防建设中更深的海上实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梦想:潜入水中,在那水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邀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中人"?的确,这是数千年以来人类不断追求实现的美好愿望。其实在很早以前古希腊就有这样的"潜水员",他们头戴金属盔甲,利用不透水的皮管,深入水底,捕捞鱼儿,拾紫色贝壳、牡蛎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便携式潜水员护理再加压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光 《海洋通报》1997,16(2):73-79
介绍了一种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的新型便携式水员护理再另压舱的结构特征、技术规格、辅助设备及工程应用概况。希望能对我国潜水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潜水三宝     
《海洋世界》2005,(2):42-43
要潜水就会需要用到潜水装备,简单来说,潜水装备可以分为轻装备和重装备两类。轻装备指的是面镜、呼吸管和脚蹼--潜水三宝,在浮潜时有这几件装备就可以了。而水肺潜水则还需要有重装备,指的是浮力调节装置(BCD)、呼吸调节器、潜水仪表、气瓶等。潜水装备有无数的款式  相似文献   

8.
中美科学家运用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的模拟海底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联合潜水科学实验。4名身体健康、技术熟练的职业潜水员参加了此次实验。他们在25m的氮氧环境下饱和暴露了8昼夜,在此期间每天进行60m或80m的水舱巡潜作业,运用氦氮氧三元混合气,并从事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共完成了32人次的巡潜作业,每次平均2.2h。然后经过53h21min预减压和主减压,安全返回“海面”。在实验过程中,中美科学家对潜水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17名潜水员安全地进行了55人次超过美国海军例外氧暴露时限1.5—3倍的空气巡回潜水实验。生理功能观察和肺活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水深70m以浅,潜水员均保持了相当好的智力和操作能力,在连续3d 3倍氧暴露时限的巡潜后期,只有3人肺活量下降,且在次日测定时已见恢复,表明上述暴露是安全的。美国海军例外氧暴露时限中对于70m以浅空气暴露的相应规定显得保守。  相似文献   

11.
尚野 《海洋世界》2004,(10):37-37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了海底打捞。数千年前人们漫步海底的愿望,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已经成为现实。人们穿上潜水服,背上呼吸器,漫步海底,探索神秘多彩的海底世界。那种新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研究、编制过程,以及编者对该标准性质、适用范围、总体结构、电气安全数值取舍等的基本认识,并就该标准制定实施后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7,(4):4-5
日前,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南对潜水业的管理还很粗放,既不利于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又不能让潜水爱好者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14.
在夏威夷的欧胡岛(OAHU)东南端有一个美丽的海湾Hanauma."Hanauma"就是弯曲的意思,正如文字所描述的那样,这里是一个近乎圆形的海湾,夏威夷群岛形成初期,火山爆发时将岩石高高抛入天空,落下时砸出一个个完整的圆形.由于慢慢被大海侵蚀,这个火山遗迹变成了一个水色湛蓝,风景迷人的海湾,因为海湾几乎形成了圆形,远...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4,(2):20-23
<正>关于这座群岛的形成,有一个贪吃的传说。传说描述,群岛是由一个很贪吃的男孩尤伯的身体变来的。他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弄得镇上闹起了饥荒,因此大家决定除掉尤伯。大家在尤伯四周点上火,火势蔓延到尤伯身上时,他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起来。于是他的脚变成了贝里琉岛和安佳岛,他的双腿变成了科罗岛,而他硕大的身躯就成了大岛。这个怪异的传说,不知最初是不是当地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以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吃。岛上的物产只有椰子、甘蔗、菠萝、番薯之类,粮食和生活用品都靠进口。如此看来,岛民对饥饿的恐惧倒也不无道理。这里是著名的潜水圣地。这里的潜水环境是世界上许多专业潜水者梦寐以求的所在,占了7个世界第一。如果你向往真正纯净的海水,那么这里便是你寻找的世外桃源。这里是帕劳群岛。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5,(1):42-44
哪些人适合潜水1.可以轻松地以自由式游100米的距离开; 2.对水不会恐惧,在水中眼睛敢睁开; 3.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下列情况和病患不适合从事潜水运动1.酒(醉)后;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海洋上机器自动化探查技术中分离式技术的不成熟与作品设计的缺陷问题,对水陆空三栖遥控机器进行改进,通过六轴多旋翼飞行器以及万向轮并加入潜水模块,增加机械自动化探查功能并实现水陆空潜四栖的可行性。该四栖遥控机器通用性强,不停留于模型不变的老旧模式,同一车体通过简单的结构变化能实现水陆空潜四栖运动,相比普通两栖有更多的功能,同时设计轻巧,减少了机器探查技术因分离式探查而带来的器械成本,其简单的操作运行模式更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我国水下工程技术亟待开展的若干课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国光 《海洋工程》2000,18(4):69-73
水下工程技术是海洋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水下工程技术发展态势及21世纪初我国水下工程技术将面临任务的研究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为促进我国水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在2010年前亟待开展的若干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当梦想照进现实张巍从小喜欢水,少年时代在北京什刹海体校打球的时候,天天需要围着什刹海跑圈儿。小孩子谁也不爱跑圈,他就找个地方把衣服给同学,然后自己一猛子扎进什刹海,游到对面去,这样可以少跑半圈。张巍的老师是他父亲的朋友,是这位老师让张巍接触到水下摄影这个概念。张巍的老师从小就喜欢他,因为他身体素质比较好,老师送给张巍一个潜水的面镜。当张巍第一次带上面镜,潜入八一湖时,他立刻就被水下的世界吸引住了。以至于,张巍对八一湖水下的每一块水域都了如指掌,从此,他与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减压病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欢潜水的朋友多多少少都听说过“减压病”这种病症,那么,减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症状怎样?如何来处理和预防呢? 减压病,英文称为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其发生原因为:潜水深度超过10米或于加压达2个绝对大气压的室内工作超过50 分钟,于潜水完毕或高压室内工作后,因减压不当造成残留在关节或身体组织中的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氦气),无法随血液循环送出体外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适应或急性障碍,称为减压病或沉箱症(Caisson Disease)。减压病按照症状不同可分为减压病一型、减压病二型与慢性型减压病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