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广西凤凰山锰银氧化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维天 《广西地质》2002,15(4):37-41
锰银氧化矿是公认的难选冶矿石类型,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仍属于难以利用的矿种。采用强磁选方法优先回收银锰、磁选尾矿氰化浸银的试验流程,获得银回收率达到90%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地低铅高锌硫化矿,采用浮铅抑锌的优先浮选方法,通过条件试验对比确定最佳的药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用优先浮选流程及所选的药剂条件处理铅品位为0.64%、锌品位为7.33%的原矿,能够得到铅品位52.75%,含锌7.71%,含银524g/t,铅回收率65.93%,银回收率8.91%的铅精矿;锌品位54.55%,含铅0.63%,含银286g/t,锌回收率91.91%,银回收率75.10%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地低铅高锌硫化矿,采用浮铅抑锌的优先浮选方法,通过条件试验对比确定最佳的药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用优先浮选流程及所选的药剂条件处理铅品位为0.64%、锌品位为7.33%的原矿,能够得到铅品位52.75%,含锌7.71%,含银524g/t,铅回收率65.93%,银回收率8.91%的铅精矿;锌品位54.55%,含铅0.63%,含银286g/t,锌回收率91.91%,银回收率75.10%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法测定炼银炉渣中的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茂荣 《岩矿测试》2001,20(1):68-70
采用HF-H2SO4除硅,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炼银炉渣中的金。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3.8%(n=11)。将该法应用到炼银炉渣中金的测定,结果符合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兵  唐良宝 《铀矿地质》1996,12(3):180-184
本文介绍了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溶解试样,在5%的盐酸介质中,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银。银的检出限为5ng/g,方法灵敏度2.0×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4%,回收率95%-115%。  相似文献   

6.
容量法测定方铅矿中高含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茂荣 《岩矿测试》2001,20(2):147-149
报道了采用HNO3-H2SO4-HF溶样,KI容量法测定硅、铅含量较高样品中高含量银的方法。试验了滴定反应的酸度条件。在1.6mol/L HNO3介质中,银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银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7.8%-100.4%。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92%(n=11)。该法可溶解含硅银矿及角银矿中的银。方法已被用于测定矿石中高含量银。  相似文献   

7.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银,灵敏度很高,适用于岩矿中微量及痕量银的测定。但共存元素对微量银的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测定前必须将银与共存元素分离,以达到消除干扰,降低测定下限的目的。分离手段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泡沫塑料或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法和巯基棉吸附法。其中用巯基棉分离富集银,有其独具的优点。首先可避免使用有害人体的有机溶剂,且回收率高,空白值低并较稳定。本文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对过去的分析流程提出了改进。建立了岩矿中微量银测定的实用方法。 文献介绍,银在巯基棉上的吸附是在PH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关于“银的存在形式和提高回收率”与“银的成矿作用”两项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表明,本矿主要的银矿物就有五种。大多成微粒包体,主要赋存于方铅矿,其次闪锌矿内。方铅矿除作为多种银矿物不混溶包体和交代体的载体矿物外,本身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银。银相继有两个原生成矿阶段。空间上形成重迭的垂直分带趋势。根据原矿、精矿、尾矿中银矿物的粒度分布和连生结构特性的矿相研究,为提高产品中银的回收率和品  相似文献   

9.
蔡劲宏 《矿产与地质》2007,21(2):196-199
研究了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对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成份、粒度、嵌布特征进行测定和统计,并进行了矿石中银的物相分析和银的平衡配分。根据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泳德 《地质实验室》1999,15(3):156-158
在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条件下,研究了银的基本干扰,测得不同时期银的平均实验特征质量为2.18Pg, 此测定了环境水和矿泉水中痕量银。方法回收率在92%-104%相对标准偏差7.0%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某铜矿石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铜矿和银为主,并伴生有砷、辉铋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在对原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相分析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浮选实验流程。在原矿铜品位为0.95%,银品位11g/t时,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8.79%,回收率为96.53%,银品位为175g/t,回收率为78.27%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伴(共)生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卫宁 《矿产与地质》1994,8(4):233-244
通过20多个伴(共)生银矿床银的矿物及组合、银矿物的工艺性质、银的载休矿物及银在矿石中的平衡配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表明中国伴(共)生银矿床中银的重要工业矿物为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不同的矿床其银矿物组合有所变化,反映其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银矿物粒度细小,多小于0.074mm,主要以包裹银产在载体矿物中。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视其伴生的主金属矿种不同而变化,因而银在不同矿床中的平衡配分结果也有较大差异。中国现行生产矿山银的选矿回收率与其理想回收率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尚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第Ⅳ阶段以外,其余3个成矿阶段均发育银矿化,以第Ⅱ、Ⅲ阶段为主。第Ⅰ、Ⅱ阶段银矿化与方铅矿密切共生,主要以珠滴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方铅矿内部和边部,少量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中。而第Ⅲ阶段的银矿化则截然不同,绝大部分银矿物充填于石英颗粒之间,抑或被石英颗粒所包裹。银矿物种类主要包括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辉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纵观整个矿化过程,银矿物具有由早期复杂硫盐类矿物演化至晚期简单硫化物、自然银的趋势。其中第Ⅲ阶段银矿物粒度细小且包裹在石英颗粒内部或颗粒裂隙间,平均粒径小于30 μm,即使在磨矿细度200目以下占90%的条件下也难使银矿物单体完全解离,成为制约提高银回收率的最主要因素。建议矿山采用浮选氰化联合工艺,既提高了银的回收率,又顺带回收矿石中少量的金矿物。同时,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和银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还对银铅共生关系的原因和机制开展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我国氧化矿石伴生银赋存特征的系统研究后指出,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少量为离子吸附银和类质同象银。银矿物组合及矿化系列、产出形态、结构、粒度及嵌布类型与原矿的成矿溶液性质和氧化程度有关。铅、锌、铁氧化物和残留的硫化物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配分受矿石氧化强度、矿物组合及嵌布形式控制。这一研究成果为有效提高银的回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述了铜厂斑岩铜矿床伴生金,银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丰富了成矿理论,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金、银回收率,以及深部资源预测,外围找矿均具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桂阳宝山铅锌银矿中部铅锌矿伴生银赋存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刚生 《湖南地质》1996,15(3):159-162
宝山中部沿锌矿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伴生银平均品位为233g/t。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银呈独立矿物相为主,(含)银矿物共12种,为一系列复杂的硫盐矿物。银易于随主金属铅锌一起回收,理想回收率达93.77%。  相似文献   

17.
秦明  班俊生  王烨 《岩矿测试》2009,28(4):364-366
地质样品经王水分解后,在一定浓度的王水和盐酸介质中,以磷酸三丁酯三苯基膦醋酸纤维富集金银,用20g/L硫脲溶液解脱,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银的回收率为98%~101%,方法检出限金为0.001μg/g,银为0.001μg/g。  相似文献   

18.
黄锡勤 《广西地质》2001,14(3):67-70
广西贵港含金银多金属硫化矿区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研究特征,采用“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指标,金、银、分别富集于砷硫精矿、铅精矿中。金、银总回收率均大于85%。  相似文献   

19.
测定银铅矿中的铅,常规分解方法是采用酸溶法(王水和四酸)处理样品。当银铅矿中重晶石含量为40%~80%时,酸溶法不能完全分解样品,造成铅的测定结果偏低;且样品中大量硫酸钡的存在易与铅生成铅钡复盐沉淀而影响铅的准确测定。本文采用过氧化钠碱熔法分解样品,在试液中加入氯化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重晶石含量高的银铅矿中铅的含量,通过优化取样量与稀释倍数等参数,配合高盐雾化器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基体干扰。方法检出限为0.0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1.6%,回收率为97.9%~102.9%,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可靠。本法采用过氧化钠碱熔,可完全彻底地分解样品;氯化钡的加入使重晶石含量高的银铅矿样品中硫酸钡对铅的干扰被消除,而对不含重晶石的铅矿样品中铅的测定无影响。本法解决了银铅矿与高含量重晶石共生时样品难分解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硫酸钡干扰测定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锡铁山铅锌矿床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庚辰  魏德洲  张凯 《矿物学报》2005,25(2):165-169
锡铁山铅锌矿矿床除了主元素铅、锌、硫外,还伴生有金、银、镉等稀有和贵金属。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对锡铁山铅锌硫化物矿石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查明了矿石中银的主要矿物种类、分布状态、工艺特征,以及提高伴生银回收率的途径和可能提高的幅度,为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