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为了获取不同气候区内长久连续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准的气候观测资料,满足各方面要求,根据国家气象局的部署,我省第一个国家基准气候站——椒江市洪家站于1987年1月1日正式开展工作,并由每天4次定时观测增至每小时一次,即每天24次观测。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要求得到各种要素的日平均值。从理论上讲,真正的日平均应该是全日各瞬间该要素的平均值,或者是该要素自记曲线和自记线上横坐标之间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的时间所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气象台等分析1966—1975年7、8月北京全市性大暴雨后发现,暴雨前12—36小时,在纬向铅直剖面图上湿静力温度(Tσ)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上、下各为一高能区,东、西各为一低能区,低能中心在600毫巴附近,类似于气压形势图上鞍形场。为了用于预报,我们对一些资料分析后指出,时间剖面图上增能时段正常倾斜的纵贯等能线,可近似替代空间剖面图上“鞍形”分布。对于同一条等能线,当上层出现时间不早于下层时,称正常倾斜纵贯等能线,简称纵贯线。本文准备讨论;什么数值纵贯线有利于产生非局地暴雨?原因何在?有什么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4,(5):39-40
在14时压、温、湿曲线图上,气压曲线下降、绝对湿度曲线上升形成的“交角”是一种较好的降水预报指标,对做好24小时降水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遵照毛主席“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的教导,在总结前段预报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把1965—  相似文献   

4.
宋锦乾 《气象》1980,6(7):30-30
渤海四周几乎为陆地包围,仅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有一狭窄的水面通道,成为我国的一个内海,这片辽阔的水域是否对沿海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有怎样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先从一次天气过程的分析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风云可测     
“观众朋友晚上好,现在播出气象台今天下午16时发布的天气预报,预计西安地区,今晚到明天白天晴天,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每天人们都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你是否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作出来的呢?人类居住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着,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生命和人类繁衍必不可少的。有时它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有时却乌云翻滚,电闪雷呜。它瞬息万变,真叫人难以捉摸,难怪古时有“天有不测风云”之说。尽管天气的变化是复杂的,但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科…  相似文献   

6.
张尚朴 《气象》1989,15(12):53-53
1.本站14时压、温、湿曲线上,三条曲线都上升,我们编为“ ”型,则24—72小时内,本站有一次降水或大风天气过程,准确率在80%以上。当压、温、湿曲线编为“- ”型或“ -”型时,也可预报24—72小时内有上述天气过程,但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1977年8月1日17时-2日08时,在内蒙乌审旗降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最大降水量达1400mm.在短时间内产生这样大的降水,它的触发系统是什么,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 在进行暴雨成因分析时,发现在降水时(8月1日20时)有一高空锋面位于雨区北侧一百公里左右(500毫巴上的锋面在39.5°N附近).锋面成WNW-ESE走向,坡度约1/(90)(见图1).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资料,结合常规资料和地面加密站资料,对导致望谟县3次洪灾的暴雨天气在云图上反映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主要解释红外云图上弧状云线触发的初始对流,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TBB与暴雨分布的关系以及暴雨云团发生时水汽图像和云导风的动力特征。3次致洪暴雨中2次是由发展成MCC的暴雨云团产生,1次由MβCC产生。云图可清楚的看到弧状云线触发对流的过程。弧状云线在不稳定区域激发对流,弧状云线由前1 d的MCS的外流边界产生;云团合并是暴雨云团强烈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发展成MCC或MβCC之前,都有云团合并的过程;最大降雨强度通常出现在TBB低温面积达到最大之前或达到最大时;大气的下沉运动和强上升气流在水汽图上清晰可见,降雨强度最大时上层的辐散风很强。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雷击次数等效截收面积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滚球法,结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分析了周边建筑物对所考虑的建筑物等效面积的影响.在周边建筑物与所考虑的建筑物平行且忽略建筑物宽度的条件下,详细讨论了建筑物低于100 m时周边有等高、比它高和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3种情况下,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与规范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规范中计算公式的局限性.该研究结果可满足更精细的防雷技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降水过程的普遍规律性,我们分析了国内各地大量的降水自记曲线资料.从中发现降水强度与其持续时间之间存在着很好的负指数关系.这在暴雨预告中显然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一、事实与经验图1是南昌市一次总量为64.3mm的降水过程的自记曲线.从外形上看,它是很复杂的,似乎难以找出什么规律.但是,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1.
利用FY-2C卫星、Doppler雷达、风廓线和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0509号台风"Matsa"(以下简称Matsa)螺旋云带登陆过程中云、回波、风雨等时空分布特征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螺旋云带、飑线风雨增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atsa先后有6条外、内对流螺旋云带登陆并影响中国大陆,对流螺旋云带登陆过程中增幅显著,云顶最低亮温平均下降20.2℃,螺旋云带登陆至减弱维持时间12.8 h,登陆间隔8.6 h.外螺旋云带登陆时风速增幅2.0 m/s,最大增幅4.1 m/s.同时可带来平均19 mm、最大75 mm的降水量.内螺旋云带登陆时风速增幅4.2 m/s,最大增幅9.0 m/S,最大瞬时风速达30.2 m/s,同时可带来139.6-174.2 mm、最大396 mm,1 h最大降水59.8 mm.对流螺旋云带在登陆过程中,在其前沿部位不断有台前飑线向外分离,台前飑线的回波宽度一般在5 km左右,回波梯度特大,长度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登陆时回波增幅5-10 dBz.台前飑线的移动方向与台风移动方向基本一致,移动平均46 km/h,是同时刻台风时速的2.5倍.台前飑线的形成特点为先出现双链或多链小弧弓形回波,在登陆中演绎成大弧.在速度图上,台前飑线中分布着倒V型或S型零速度线.在地面小尺度风场上,表现出具有东南与东北风向辐合线,切变辐合甚至涡旋扰动的特征非常显著.飑线过境时,风向扰动47-135°,风速增大1倍以上,地面瞬时风速平均增幅为4 m/s,最大可达10 m/s.瞬时极大风速26.4 m/s,同时可带来6.9-29.1 mm、最大90 mm的降水量.500 m以上的风速比近地面大1倍,大风区厚度可伸展至对流层上部.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2018年SWAN雷达三维拼图产品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华中地区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并建立山区和平原区的闪电代理回波(lightning proxy reflectivity)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闪电频数和面积与40~45 d BZ、45~50 d BZ强回波面积和最大回波强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50d BZ回波面积的相关性不大。在山区与平原区两种地形条件下,闪电频数与垂直柱最大雷达回波存在较好的S形曲线拟合关系。13 km网格分辨率下平原区的S形拟合曲线明显高于山区的拟合曲线,两者均高于美国同化系统GSI中原线性、非线性经验曲线,增长率与GSI的线性曲线接近。3 km的S形曲线平原区略高于山区。采用S形曲线拟合关系和GSI经验关系估计雷达回波,经检验,S曲线闪电代理回波与闪电高频区、实测强回波区一致,其中13 km网格的代理回波比GSI经验关系转换的回波强度大,且比其更接近观测值,但不如3 km网格代理回波拟合效果准确。若不考虑地形差异,闪电代理回波将出现高估或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飑线天气特点:1984年8月21日20时42分至21时40分,大荔县城以北的许庄镇西部遭受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强风暴袭击。吹倒(断)树木千余株,(断处最大直径25公分)水泥电杆13根,伴随出现的暴雨和冰雹,几乎把各种作物和蔬菜的花、叶及幼技全部毁坏,但受灾范围很小,是一次强的飑线天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风沙流中风速廓线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描述风沙流中被风沙运动改变了的风速廓线是风沙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中将跃移风沙流视为一种颗粒拟流体,将跃移颗粒对气流产生的阻力用颗粒流的阻力系数来表达,建立了描写两场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颗粒流的阻力系数采用了前人在液态流化床研究中得出的阻力系数表达形式,通过引入一个修正系数,使其适用于风沙流(气-固两相流).将风沙边界层划分为跃移颗粒所产生的阻力不可忽略的内边界层和跃移颗粒阻力可以忽略但受内边界层影响的外边界层,分别建立了内边界层和外边界层的风速廓线表达式.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根据由风洞实验测定的跃移风沙流的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资料,计算了跃移风沙流中的风速廓线,并与风洞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风速廓线与实测风速廓线吻合得比较好,在半对数图上均为上凸的曲线,有别于无风沙运动时的直线.跃移边界层外风速分布可较好地用对数函数来描述.对风沙流中风速廓线的进一步分析证实了风沙物理学奠基人Bagnold在其早期观测风沙流中的风速廓线时提出的"结点现象"(Bagnold结),该结点的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升高,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根据数值模拟和模拟实验,可以认为有风沙运动的动床剪切风速是综合反映风场与跃移层以及地表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5.
象通常制作天气分析预报一样,把湿有效能量用于日常业务,也是通过一套图表来实现的。本文对目前我国气象台站所用的湿有效能量图表作一综合简介。 一、湿有效能量演变曲线 它与广大气象台站所用的温、压、湿等演变曲线一样,由于其简便、直观,能揭示对流层单位面积气柱内湿有效能量MAE、或湿-比有效能量Amk演变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因而被广泛采用。一般说来,MAE_1、Amk演变曲线有如下几种 1.分析演变曲线突升陡降与天气的关系。由于演变曲线的突升陡降,反映了湿有效能量的激增与激降,它往往对应着天气的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81,(6):10-10
“维”这个字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完全地加以量度”。在一条线上要确定某一固定点X的位置,让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找到这个点,办法就是在这条线上先任意确定一个点,称它为零点(0点)。这样就可进行测量X离开0点多少距离,例如2米远。这里存在一个问题,X在零点的哪一侧?我们不妨把X在零点的某一侧叫做 2米;在另一侧叫做-2米。总之,在确定一条线上的一个点时,只需要用一个数字来表达或描述,所以这条线或这条线上的任意一段,就是“一维的”——用一个数字就能“完全地加以量度”。  相似文献   

17.
谚云:"月到中秋分外明",意即在中秋佳节前后,月光显得分外的明亮.这一说法,从月亮本身来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知道在茫茫的宇宙天体中,月亮是我们地球上最近的一个"邻居",它离我们地球平均距离只有384 400公里,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人们对于月球上是否存在有生命?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相似文献   

18.
吴文富 《气象》1980,6(11):19-21
日转微气压自记记录曲线能灵敏地反映大气压力的微小变化。当天气晴好无雨时,微气压记录曲线一般较平稳,气压曲线日变化很正常(即每天有两高两低)。而当雷雨、暴雨等降水来临前和出现时,纪录曲线会发生很明显的甚至是剧烈的颤动。这种现象早已引起我们的注意。近几年来,我们开始利用曲线的颤动变化规律作短期降水预报,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还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现提出来与同志们探讨。 一、用曲线颤动来作降水预报 日常微气压曲线变化根据它的颤动情况,我们将  相似文献   

19.
一、中期指标:1.将4、5月份高空19时500毫巴高度点绘成曲线,并绘出历年平均值线,在曲线下方对应日期上填上主要天气实况。2.经统计寻找出中期指标类型四个,即:A.上升型、下降型、倒v型、下降波动型。现例举上升型指标条件如下:(1)高度上升3—6天,上升累积值为70—110位势  相似文献   

20.
蒋元政 《气象》1984,10(1):7-8
1980—1983年江淮梅雨期间,我们对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计算并发布的几个主要的物理量(实况)图进行了分析,并用其作安庆地区区域暴雨预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对物理量图的分析和应用情况分述如下。 一、几个主要物理量要素图的分析 由于形成暴雨需要强烈的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输送和大气层结的不稳定等条件。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了物理量传真图上的涡度、水汽通量南分量和相当位温等3个因子。 1.涡度ξ。 涡度可以解释为沿某一单位面积上周界的环流,它表示单位面积上空气旋转的平均情况。当空气按逆时针旋转时为正,顺时针旋转时为负,即一般槽区为正涡度,脊区为负涡度。实际上由于切变涡度的影响,正涡度的中心并不在低压区的低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