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灰色关联度法在新河煤矿矿井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河煤矿矿井水化学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判别了此矿井的涌水水源,通过与其它方法比较,证明其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矿井水害水源的水文地球化学探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文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判断矿井突水水源方面具有快速、及时、经济方便等特点。结合典型实例,介绍了特征离子和离子比值法、水质分析结合同位素综合分析法、水化学示踪法、数学判别模型法探测技术及其在矿井水害水源判别中的应用,为矿井水水源探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冯记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记沟煤矿产量30万t/a,但矿井最大涌水量达1 000m^3/h。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是侏罗系层状裂隙孔隙水,间接充水水源是第四系孔隙水、老窿区积水和矿井排水。针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发育状况,提出了几种防治水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关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判别矿井突水来源是矿井防治水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判别方法是快速高效判别突水水源的关键。本文对近些年来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的各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在水源判别时注意的问题,为矿井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姚桥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在矿井水源判别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桥矿地下水系统包含四个子系统:新生界孔隙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群石灰岩溶隙含水层组及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通过对这四个子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各子系统所特有的水质模型,并确定出能作为矿井水源判别依据的水溶组分,为矿井防治水提供水化学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6.
迅速准确地识别矿井充水水源是防治矿井水害事故的重要保证。对未确知聚类方法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水化学指标对水源识别的重要性,选取Na++K+、Mg2+、Ca2+、HCO-3、Cl-、SO2-4、TH等7项水化学指标作为水源识别的判别指标,以新庄孜煤矿22组水样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矿井充水水源识别的EW-UCA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对5组测试样本水样进行识别检验并与实际情况作了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检验识别模型的可靠度,利用该模型对谢一矿充水水源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EW-UCA水源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强的适用性,可以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充水因素的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及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采用“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确定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79 m3/h,预算结果为矿井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沈丽娟 《山西地质》2014,(5):120-122
在论述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的涌水来源,认为上组煤主要涌水来源是煤层顶板的基岩裂隙水。下组煤主要涌水水源是太原组灰岩水和奥灰水。结合矿井近年来涌水状况及抽水试验参数,采用含水系数法、达西定律与"大井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算结果与矿井涌水量真实情况相接近,建议矿方在开采下组煤奥灰岩溶水带压区时,应配置不低于最大预测涌水量的强排系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张黎  霍永盛 《地下水》2010,32(4):165-168
通过对大众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因素的分析,认为现矿井在中、浅部开采,以二1煤底板岩溶水充水为主,今后随着采掘深度的不断延伸延深,下伏太原组灰岩水和奥灰水将可能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这对有效地防治矿井透水,消除或降低淹井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矿井开采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多组逐步Bayes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红江  李夕兵  刘爱华 《岩土力学》2009,30(12):3655-3659
矿井突水是采矿过程中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之一。能否准确快速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不仅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判别矿井突水水源,综合考虑水化学指标对水源判别的重要性,基于多组逐步Bayes判别分析理论,选取Na+ K+、Ca2+、Mg2+、Cl-、SO42-和HCO3-共6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利用国内某矿区各主要含水层的35个水样的水质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矿井突水水源预测的多组逐步Bayes判别分析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模型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判别矿区新的突水水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陵二号煤矿充水因素的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涌水量,认为矿井在开采延安组2号煤层时,延安组中部含水层为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直罗组下段含水层为矿井主要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上部的洛河组砂岩水是矿井井筒充水的主要水源,也是矿井充水的间接充水含水层;矿井的主要充水通道为开采沉陷裂隙,充水方式为顶板进水。最后指出,该矿井开采2号煤层的最大隐患是直罗组下段砂岩顶板突水和井筒洛河组砂岩涌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基本建设关系入手,分析了矿井建设不能按计划时间投产或在建井中出现问题,甚至矿井报废产生的背景、原因,以总结管理经验教训,找出补救措施与办法,理顺和摆正煤炭资料地质勘探与矿井建设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结合邻区矿井开采数据,对井田内地形地貌、构造、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老窑水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断层导水性弱,渗透途径为冒落裂隙带;矿井初期开采煤层时直接充水水源为长兴组、大隆组等岩溶裂隙水、龙潭组砂岩裂隙水,其次为老窑积水,充水通道为冒落裂隙带;中后期开采时,直接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以及河流、溪沟水。由于峨眉山玄岩的阻隔,茅口组强含水层对矿井开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矿井水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快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预防矿井水害的关键所在。选取袁店二矿59个水样资料(常量离子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处理,得出主成分得分;以主成分得分为自变量,水源类别为因变量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该回归模型对59个水样资料进行类型判别,得出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86.4%;并通过实例对判别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与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在水源判别上具有可行性,不仅消除了常量离子之间的内在影响,而且使判别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在突水水源判别问题上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矿井防治水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井田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矿区的主要充水水源为新生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砂层孔隙水、二叠系煤系地层砂岩裂隙水和石灰岩岩溶裂隙水,指出了灰岩与煤岩层对口部位是突水可能发生的主要地段,在以后煤矿开采时要加以重视和预防。采用了地下水动力学法、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分析比较,建议采用比拟法预算结果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矿井勘探程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高产高效矿井的影响,论述了提高矿井勘探程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矿井高产高效建设对勘探和蔼的需求,提出了单一的勘探方法只能有限的地质问题,而多种勘探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综合勘探,才是提高矿井勘探程度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孔隙充水矿井的充水水源和通道,利用非线性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徐州韩桥煤矿涌水量短期预测模型,选取每天的降水量作为影响因子,用已有的涌水量资料训练得到权值和阈值来表示充水通道,并对-200m水平、-270m水平、-330m水平和全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涌水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区岩溶普遍发育,岩溶区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含矿层及上下部地层含水性强至极强,矿产开采过程中水害问题突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是形成矿井突水的主要水体之一,因其隐蔽性高,防范难度极大。阐明大型地下堰塞水体成因及其形成矿井突水的特点,对矿山生产防水治水有重要意义。以赫章县珠市铁矿山2015年“11·22”突水事故为例,在对突水矿井开展技术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山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断层构造部位的岩溶发育特点、地下水径流、赋存状态以及形成矿井突水的水源类型、各类水体形成突水特征等分析,揭示了岩溶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的形成机制; 阐明了该类水体形成矿井突水的一般特征及突水征兆; 明确了造成赫章县珠市铁矿山矿井突水的水源为大型地下堰塞水体,事故系矿井爆破掘进过程中揭穿大型地下堰塞水体下部岩溶管道所致。大型地下堰塞水体形成矿井突水有其独特性,针对性地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彬长矿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裂隙带影响高度与开采工艺的研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及离层、裂隙储水空间概念,分析了此类矿井的防治水方法。经综合试验证实了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的存在,实现了井下导排水。研究结果显示:洛河组砂砾岩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涌水量的大小与开采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是现代采矿工艺下特有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冯家塔煤矿1201工作面为例,论述了府谷矿区矿井突水因素,认为大气降水、岩溶水和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层、采煤形成的裂隙带是矿井充水的通道,小煤矿采空区是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运用突水系数和水文地质实验法,对矿区的突水危险区域进行了评价,指出井田西北部突水系数大于0.6,可能存在突水危险;清水川地堑断裂带内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做好矿井涌水量观测等矿井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