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桦甸盆地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矿床沉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主干断裂的北侧,是一个半地堑式盆地。受同生控盆断裂的控制,含油页岩段厚度和油页岩单层厚度均由北缘向南缘断裂(F1)方向逐渐增厚。盆地内古近系(下第三系)桦甸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油页岩形成于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浅湖—深湖环境中。共发育可采油页岩13层,含油率较高(一般8%~13%),质量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2.
古近纪敦密断裂带上分布一系列的含油页岩盆地群。根据盆地间构造-沉积充填、岩石组合和油页岩赋存特征,初步确认盆地群中油页岩沉积于湖盆鼎盛阶段,均形成于古近系始新统路特阶。盆地群间油页岩矿床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由西南向东北,油页岩厚度逐渐变小,其沉积环境由深湖到半深湖,再到湖沼,而有机质来源则由湖泊生物为主,到湖泊生物和陆源有机质双向来源,过渡为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结合含油页岩层系形成于同一时期和相似的古气候背景下,盆地沉降和沉积充填作用是影响油页岩矿床差异的关键因素。长期处于欠补偿环境,可容纳空间大的湖盆利于巨厚油页岩的形成,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减少、陆源碎屑供给的增多,油页岩厚度减薄,分布也变得相对局限。深湖和湖沼成因油页岩品质较好,半深湖油页岩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3.
梅河盆地为典型的断陷型含煤、油页岩盆地。通过岩芯、测井和地震的层序标志识别,在梅河盆地梅河组识别出1个巨层序、2个超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砂砾岩段、下部含煤段、中部泥岩段、上部含煤段分别对应着三级层序I、II、III和IV。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的认识,结合构造、沉积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梅河组沉积层序演化规律,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演化分别为:层序I发育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冲积型和扇三角洲沉积;层序II发育了盆地裂陷扩张阶段扇三角洲、沼泽和浅水湖泊沉积;层序III发育了盆地最大扩张阶段深水湖泊沉积;层序IV发育了盆地萎缩阶段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因此,梅河盆地梅河组的层序I到层序IV的演化揭示了中国东部伸展环境下断陷盆地从初始裂陷阶段到盆地萎缩阶段完整的不同沉积层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古湖泊学研究——以桦甸断陷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湖泊学是研究湖泊系统历史演变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球科学。本文综述了古湖泊学的定义、研究现状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以吉林桦甸古近纪断陷含油页岩湖盆为例进行了应用。桦甸盆地为小型半地堑盆地,盆地南缘F1断裂控制了古近系湖泊演化特征。桦甸盆地富含油页岩资源,具有开展古湖泊学研究的优势条件。桦甸油页岩具明显的黑白相间的双层结构特征,有机质条带和陆源碎屑颗粒呈现良好的韵律互层,有机质呈现褐色或黑色条带,夹杂石英、长石颗粒的粘土矿物呈白色条带。根据泥岩和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垂向变化特征,桦甸组古湖泊生产力演化趋势为:中部含油页岩段>上部含煤段>下部含黄铁矿段,反映油页岩沉积时,湖盆古湖泊生产力最高。根据油页岩岩石学特征、V/(V+Ni)、Sr/Ba和B/Ga等元素比值分析,中部含油页岩段时期,表现出一种淡水与半咸水—咸水交替变化的沉积演变过程,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盐度分层,使底层水处于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随着古湖泊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理论及方法问题需要湖泊地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古近纪含油页岩断陷盆地。其中桦甸组油页岩段发育厚层的泥岩沉积。长期以来对该段油页岩特征研究较多,但对其物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甚少。对油页岩段厚层泥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泥岩中w(SiO2)整体较低,K2O/Na2O值较高(大于1),w(MgO+Fe2OT3)为3.91%~11.66%,Al2O3/(Na2O+K2O)为3.77~6.29,表明泥岩中含有一定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分配曲线显示不同样品之间元素富集、亏损趋势不一致,同时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现出稀土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富集和明显Eu负异常,表明油页岩段沉积时期存在多个物源。泥岩风化蚀变指数为74~82,Th/U值多集中在4.65~6.07,表明泥岩源区经历了相对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值表明泥岩基本受源岩成分控制。由源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得知:桦甸盆地油页岩段母岩主要来自于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少量的燕山期中酸性喷发岩;源岩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6.
从“构造热事件”分析阜新盆地多能源矿产共存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盆地煤、煤层气、石油、致密砂岩气、地热等多种能源矿产的分布和成藏受到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控制。纵向上,煤和煤层气主要集中在盆地上部地层,石油和致密砂岩气主要集中在盆地中部地层,地热主要集中在盆地底部地层。平面上,石油位于盆地中部和中南部,致密砂岩气位于盆地中部的东梁构造带,煤炭全盆地均有分布,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盆地中部,煤层气位于盆地中部,地热位于盆地中部的东梁构造带。盆地构造热演化与能源矿产的时空配置表明,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控制了盆地能源矿产的成藏,煤是多能源矿产重要的物质来源,盆地多能源矿产成藏顺序依次为:煤→石油→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地热。综合以上特征,阜新盆地多能源矿产的联合勘探开发应以东梁构造带、清河门—艾友构造带、王营—刘家构造带为主要勘探区域进行。  相似文献   

7.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三个构造-沉积旋回,而盆地断裂活动是控制盆地充填沉积的主导因素。根据构造-沉积旋回、层序界面和盆地演化特点分析,下第三系共划分出三个层序,层序Ⅱ和层序Ⅲ含煤和含油。低水位体系域和扩张体系域都有聚煤作用发生,而前者最强。聚煤作用中心随盆地沉积层序的不同演化阶段发生迁移,低水位期主要位于盆缘至盆地中心的过渡带,盆地中心也有聚煤作用发生:扩张期聚煤作用中心向盆缘区迁移,且范围缩小:萎缩期聚煤作用最弱,一般在盆地中心区,且分布范围局限。在黄县断陷盆地充填层序中,油页岩可以作为层序中的密集段。  相似文献   

8.
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抚(顺)断裂带(又称敦-密断裂带)斜穿辽吉黑三省(图1),穿过了中朝淮地台和吉黑地槽系,被认为是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两个分支。前者长约1000km,后者长近800km,在两个断裂带内发育了一系列含煤、含油盆地。这些盆地多为断陷盆地,具有地堑或反地堑性质,很多都是半地堑,它们的成堑活动主要发生在第三纪,其构造发展过程与断裂带内的沉积环境变化、生物演变有密切关系。本文讨论范围除依-伊断裂带外,包括了密抚断裂带南段的抚顺盆地。  相似文献   

9.
张坤  柳蓉  刘招君  张超 《世界地质》2017,36(3):903-912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及岩芯观察,岩石矿物组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工业分析等资料,对梅河盆地梅河组上含煤段煤与油页岩成矿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油页岩与煤相比,具有较低的挥发分及有机碳含量,较高的灰分。煤层顶板油页岩与煤层底板油页岩相比,具有较高的挥发分及有机碳含量,较低的灰分。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2型,其中,煤层底板油页岩主要为Ⅰ型,煤层顶板油页岩主要为Ⅱ_1-Ⅱ_2型;煤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2-Ⅲ型。梅河组上含煤段发育于盆地萎缩阶段,含煤、油页岩岩系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沼泽沉积环境,煤与油页岩的成矿序列形成于与沼泽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浅湖环境,主控因素为浅湖时期的湖平面或沼泽时期的潜水面。  相似文献   

10.
陆相盆地地层单元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显示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岩相)组合、沉积建造、地层叠加样式和古生物群的渐进演化,对应着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等经济矿产的潜在沉积。利用含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特征性地层单元区分辽宁抚顺盆地、河南桐柏盆地和美国绿河盆地充填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层单元的差异和潜在经济矿产的沉积,并且这些地层单元的沉积演化受气候和构造的联合控制。气候和构造控制了进入盆地中沉积物与水体供给速率以及盆地潜在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造成盆地充填在过补偿、平衡补偿和欠补偿状态之间演化,引起地层单元岩性组合、沉积建造和古生物群的改变,能够合理解释煤、油页岩和蒸发盐的沉积。此外,不同类型盆地中气候和构造条件的差异也可能引起煤、油页岩或者蒸发盐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