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将经济学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引入防洪评价领域,提出基于CVaR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研究方法,辨识各水库防洪库容值对库群系统防洪损失的影响程度及各水库间协同防洪的互馈方式。以汉江流域五库群系统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库群系统防洪损失CVaR对各水库防洪库容变动的敏感度排序依次为三里坪、鸭河口、丹江口、安康、潘口水库;(2)当总防洪库容不变时,变动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方案所对应的防洪损失CVaR不一定相同,且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存在可行区间;(3)若选取相同CVaR为约束条件,相比于两库系统(安康-丹江口水库),五库系统由于考虑了更多水库(潘口、三里坪、鸭河口水库)的防洪协调作用,丹江口水库自身防洪库容可调节的灵活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2.
朱成涛 《水文》2017,37(3):48-52
根据长江防御洪水方案对雅砻江梯级水库的防洪库容预留要求,分析了预留防洪库容对梯级电站蓄水发电的影响。结合雅砻江水电开发的特点,提出了梯级水库防洪库容总量控制的解决思路,建立了基于防洪库容总量控制的蓄水期发电量最大模型,计算分析了9种不同来水情景的梯级水库优化蓄水方案,并给出了梯级水库总体优化蓄水策略。对该类问题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预报及库容补偿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玮  郭生练  刘攀  胡安炎  张晶伟 《水文》2006,26(6):11-16
结合清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工程特性及防洪任务,以不降低梯级防洪标准为原则,建立基于预报及上游水布垭水库库容补偿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模型,推求隔河岩水库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计算表明,该模型在不降低水库及梯级原有的防洪标准前提下,能有效利用上游水布垭水库的防洪库容,分担隔河岩水库部分防洪任务,并显著提高其发电量。其中,多年平均弃水量减少4.1444亿m~3,发电量增加1.2172亿kW·h。  相似文献   

4.
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上游已投入运行的、具有防洪功能的大型控制性水库总预留防洪库容超360亿m3,亟需研究科学实用的防洪调度方法。在定义防洪库容互用性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库群间防洪库容的互用性,提出了基于库容互用性的水库群防洪调度方法。以金沙江下游梯级和三峡水库为例,分析了二者之间防洪库容的互用比例。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981年、1982年和1998年3个典型年的洪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相对于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互用比例在0.80~0.97之间,并受拦蓄洪量比例和拦蓄时机的影响。在实时防洪预报调度中,可根据水库群所处状态及防洪形势,基于防洪库容互用性研究成果,结合水文气象预报,科学有效地调度洪水。  相似文献   

5.
在设定总体洪水随机模型的前提下,利用Monte-Carlo方法对随机模拟法及传统方法推求设计防洪库容优劣作了初步对比研究。所考虑评价标准是设计防洪库容估计的不偏性及有效性,水库调洪方式采用削平头法,传统方法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时,考虑了同频率及同倍比两种放大法。计算结果初步表明,在模型形式正确的情况下,随机模拟法比传统方法能提高设计防洪库容的计算精度,同频率法推求设计防洪库容精度比同倍比法一般要好。  相似文献   

6.
为发挥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协调作用,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探讨了综合利用水库生态库容划分方法.以丹江口水库下游襄阳和仙桃为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计算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的参考值.在考虑丹江口水库的防洪、生态、供水、调水、发电、航运等综合任务和汉江中下游水量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利用水库的生态库容优化模型,拟定了4组调度规则,应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模拟调度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设置生态库容后的调度图能较好地满足控制断面对生态流量的需求,获得较佳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优化-模拟技术的生态库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挥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协调作用,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探讨了综合利用水库生态库容划分方法。以丹江口水库下游襄阳和仙桃为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计算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的参考值。在考虑丹江口水库的防洪、生态、供水、调水、发电、航运等综合任务和汉江中下游水量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利用水库的生态库容优化模型,拟定了4组调度规则,应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模拟调度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设置生态库容后的调度图能较好地满足控制断面对生态流量的需求,获得较佳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王学良  陈学林 《地下水》2012,34(5):151-152
河流上修建的控制性工程—水库除具备灌溉、发电、防洪、航运功能外,还有拦蓄泥沙的功能。而泥沙淤积程度大小又是衡量水库使用期限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水库淤积测量和分析工作,对淤积来源、产生原因、测量、计算、库容修正方法的体会和认识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一种利用淤积量推求多年输沙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种确定水库库容曲线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桂华  王卫平 《水文》1997,(1):38-41
介绍了GPS技术在水库测量中的应用,它具有快速,精确等特点,同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实测数据求出各单元的体积,然后计算出各级高程下的库容,该方法彻底改变了过去采用求积仪法在地菜图上量算库容的历史,大大提高了库容曲线的精度。该方法在青海龙羊峡水库,广东青溪水库和福建沙溪口水库得到应用,成果非常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机模拟在水库群防洪库容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承志  刘佩康 《水文》1998,(3):24-29
实测系列法和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法是现行防洪库容设计中最常见的方法,然而它们在理论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以随机模拟法为基础,建立了求解防洪发电相结合的水库群防洪库容优化模型。在洪水的模拟方面,使用多站典型解集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多站权重模型适线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多站非简单样本的参数估计是有效的。在水库群防洪库容优化分配方面,以随机动态规划方法为依据,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碳、有机碳密度、储量的估算,研究该地区20a来土壤碳库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扎龙沼泽湿地区0-100cm土体的有机碳密度约为37884t/km^2;当沼泽地退化为草地或围垦为耕地后,土壤中有机碳的损失率高达66....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灰色物元法在含水层储气库参数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建造是一项大型、复杂、具有多目标性的工程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钻井、修井、注采气工艺完善、地面建设等,需要上亿元的投资,因此其方案的确定,事关重大,必须在建设前期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工程论证。地下储气库设计方案的优选需要考虑使用功能、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影响等诸方面的效果进行综合论证,来确定最优方案。由于确定地下储气库优化设计指标类型的多样性,不相容性,且其量纲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些指标只能是定性描述的非量化灰数,这就导致地下储气库建造设计方案的优选是属灰色系统问题。利用灰色物元分析法优选储气库参数,可以使储气库的参数设计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土壤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直接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类型,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及相应的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潜在地改变了土壤的理化属性,从而改变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常用Q10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Q10值的改变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释放的强度。利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CASA模型)反演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Q10值,并评价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与草地转换成耕地后将增大土壤呼吸的Q10值,此外,人类通过灌溉、氮肥的施用也能增大土壤呼吸的Q10值,从而使得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呼吸的碳通量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泮汤温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泮汤地区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温测量、物探测量研究,对该区地下热水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控水构造等提出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综述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十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被列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并且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其重要的焦点就是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为此,国际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技术以达到上述目标。其中的碳捕获和存储就是一项关注于研究和开发CO2的分离、捕获、运输和存储的技术方法。分析了碳捕获和存储所涉及的科学和方法学问题,包括概念、技术流程、技术潜力以及涵盖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其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今后在开展碳捕获和存储研究、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宁南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的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马渠—洪河岩溶水子系统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本区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下投探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投探空技术始发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GPS定位技术被应用到下投探空中。下投系统由测量仪器、数据收发系统和信号处理软件等部分组成。带降落伞的下投探空仪一般由飞机、大气球、火箭或无人飞行器携带升空,在一定高度直接向下投放,以获得从下投平台到地(海)面的大气廓线资料。对大气下投探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概要性综述,从下投探空仪、下投平台和重要应用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建议加强长航时高空无人飞机下投探空技术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碳酸盐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碳库,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应重视碳酸盐岩在岩溶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这方面的科学问题有二个。第一是关于全球碳酸盐岩的碳库容量问题,尚须利用全球沉积岩和碳酸盐岩数据库,根据全球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厚度和岩石成分等进行重新计算。其次是关于碳酸盐岩在岩溶作用过程中对全球碳循环的动力学贡献问题。一方面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不仅关系到海洋CaCO_3的供给量而影响海洋中碳通量的平衡,而且还可直接回收大气圈中的CO_2;另一方面由于钙华的沉积又可向大气圈释放CO_2,而影响温空气体的变化。它们构成了大气温室气体源汇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航空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登峰 《物探与化探》1994,18(3):179-185
我国的航空电法正处在取舍、存停的关键时期,这是航空物探尤其是航电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从航空电法发展的历史、航空电法开展应用及所获得的地质找矿成果、经济效益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通过与国外航电的比较,展现我国航电工作的技术水平和航电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碳在土壤中的储量和存储时间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和最长的,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到土壤碳储量及其循环周期,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使土壤成为一个碳汇。土壤储存碳的过程就是土壤有机碳动态平衡的变化,因此认识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是揭示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方面。首先介绍了碳的一种稳定性同位素(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在生态系统长期动态过程的重建(如C3/C4植被的历史格局)、土壤有机碳周转周期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碳来源、周转周期、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和组分区分、同位素富集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归纳了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未来土壤碳循环同位素示踪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