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德益  林命周 《地震学报》1992,14(3):257-264
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突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2)地震模糊聚类预测中指标优劣的灰色建模判断.仍以 GM(1,1)灰色建模为基础,在模糊聚类分析之前作指标择优处理,减少了指标选择的盲目性.以1975年以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资料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比较清晰,比一般模糊聚类结果有所改进:(3)关联度和模糊聚类在地震预报中的联合应用.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和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当中,以华北地区每年地震强度预测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预报所依据的不少信息和指标都带有灰色模糊的性质,因而,综合使用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可望取得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三百人进行了多项目的地震反应心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和研究地震反应心理的方法。对地震反应心理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从而为地震社会学的研究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还提出了反应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以反应指数为基础变量的地震反应等级的模糊集A~i,这是应用模糊集合理论研究和处理地震社会学中一系列重要而又包含众多模糊性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川滇、甘宁青、新疆及华北等地区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模糊预测模型比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要好,因而可在实际地震预测中试用。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们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报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灾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非确定性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的进展情况,讨论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对国内外的研究工作情况做了分析对比,提出了强化我国本项研究的某些具体建议。 考虑到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地震概率预报方面相对落后,文章重点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利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对跨断层流动测量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实际震例,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识别形变异常,进行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晋冀蒙交界地区的 5级和 6级以上地震的灰色预测模型 .利用上述模型对该地区未来几年内中强地震的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三峡地区Ms≥4.7级地震的建模,模型检验和精度分析,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小区域地震预报的可行性。并就建立地震灰色预报模型的有关问题,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辽宁省锦凌水库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锦凌水库今后有可能发生3.5级地震,即使发生地震,其烈度也不会超过库区地震基本烈度Ⅶ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震影响场的灰色系统分析及模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极震区面积、等震线所围面积作为地震影响场场量因子,分别对地震影响场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关联分析,计算了各子系统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排出关联序。结果揭示出地震影响场这个灰色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震影响场灰色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完成了震级、震源深度、等震线所围面积对震中烈度的模糊识别,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的模糊划分。  相似文献   

12.
1.前言根据已有的地震活动资料可以看出,地震的发生在空间上极不均匀,在时间上也极不平稳,并且其过程随时间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随机性很强的复杂过程,用一般较简单的函数来拟合这种过程不可能得到很好效果。本文应用灰色系统中的灾变预测理论,以甘肃东部地震为例来研究地震的中长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3.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灰关联分析、灰色聚类、灰色预测、灰色建模四种基本方法.通过回顾灰色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以及灰色理论在地震解释、地质评价、测井解释三方面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灰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灰色理论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估计了辽南地震的危险性,认为辽南地区有可能在1990—2010年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将发生5—6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决策方法,根据地震活动度、活动断裂,布格重力异常等7种环境因素,按照极险区、危险区、次险区和安全区四个等级,对辽宁南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灰色区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及陕西地区地震的集发现象,分别建立了地震集发段的灰色预测模型,得出鄂尔多斯地块周缘Ms≥5.5级地震的下一集发段为1987年至1994年,陕西地区Ms≥4.0级地震的下一集发段为1990年至1995年。经内测检验,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地震属性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但因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复杂性、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噪音干扰等原因,地震属性用于地震资料解释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地震属性的抗噪性直接影响着地震解释的可信度。灰色理论用于处理时间序列信号具有弱化随机性、增加规律性的能力。消除趋势波动法能有效地消除数据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未知趋势本文将灰色理论和消除趋势波动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灰色消除趋势波动法计算分形标度指数地震属性的新方法。论文以Weierstrass函数产生的非线性时间序列以及实际地震资料增加随机噪音为例,讨论了灰色-消除趋势波动法计算分形标度指数的抗噪能力,研究表明新方法计算的分形标度指数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东北部地区三维地震叠后偏移数据,与传统的消除趋势波动法提取的分形标度指数地震属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的分形标度指数地震属性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区分沉积相带的差异,揭示生物礁的发育带。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丹江口水库地震的特征和地震地质条件。据此,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水库地震的灰色聚类预测模型及水 库地震趋势的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运用灰色关第分析原理研究了水库规模与水库地地夺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4.7级地震是第一期工程的最大地震,第二期工程竣工蓄水后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超过5.5级,该库坝按原定抗震烈度Ⅷ度设防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研究了地震活跃幕的预测,建立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活跃幕的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模型精密度较高,可以用来预测中国大陆及邻区下一地震活跃幕的大致开始时间以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地震科技开发资料,分别以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作为比较数列,对年度内完成的实际合同额进行了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排出了关联序。研究结果客观地揭示了开发能力与人的各种因素-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震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