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之一,而且是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正确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以及3个5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转化方向和区域差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① 总体特征上,2000-2015年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多。② 变化方向上,2000-2015年以耕地、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05-2010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10-2015年以耕地、林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③ 区域时空差异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中部;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周边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中部;水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仙桃市;林地主要在潜江市、云梦县;草地主要为英山县。④ 政策驱动因素分析上,中部崛起、两型社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获得了盐城市2000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同时,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数据和盐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①2000~2009年间,盐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综合变化率为0.75,并且滩涂湿地变化率最高为-8.23,其次是水域为-5.17,林草地为3.27,建筑用地为2.24,耕地为0.69。②耕地主要转化为建筑用地,转化面积达349.806 km2,其次为水域;建筑用地面积增加了近100 km2,主要由耕地、水域和滩涂湿地转化而来;林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转化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滩涂湿地转化而来;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滩涂湿地主要转化为耕地,转化面积为144.59 km2。③2000~2009年间,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国家的方针和地方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④研究揭示了盐城市近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曲阜市1991年、2000年、2005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了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即耕地、园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运用SPSS12.0软件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效益是曲阜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32年来南京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0-2012年6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类成果,运用扩展强度的等扇分析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南京市城市扩展区由城市扩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布局、结构演化进行了长周期、多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32年间5个阶段城市扩展的方向极不均匀,城市经历了东北-东南-西南的扩展演化过程,2000年之后的扩展强度显著扩大;在总变化量的构成中,耕地净变化量和交换变化量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在面积净减少的同时,空间位置的转移也较为突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采矿用地与裸地以净变化为主,水面、村镇建设用地以交换变化为主;2000年后,各时段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总变化量远高于2000年之前,以2004-2008年的值最高,2008-2012年有所回落;32年间各单项类型动态度均较高,城市绿地、村镇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均达90%以上;综合动态度的结果揭示32年来南京城市的扩展历经了加速演变-变化趋缓-剧烈演变-整合重构4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1986、1996和2006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分类,并以同期高分辨率的SPOT5影像进行分类后处理,最后分类后变化检测法监测了福州市1986~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转移模式。结果表明,福州市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乡建筑用地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耕地数量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决策等因素是福州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土地管理法》一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土地管理法主要内容和优势 一、现行土地管理法的主要内容的研究 1998年修订的新<土地管理法>主要内容包括:(1)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包括:确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明确了省级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确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了对建设用地总量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7.
对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调查和对2000~2009年十年间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采用的主要信息有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开发区2000~2009年逐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供地方式、用地项目分类、科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资金利用以及典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地水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数据显示,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地平稳,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产业聚集度高,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即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逐步提高。本区土地利用的潜力主要是通过调整用地结构,引导企业继续增加投入,增加容积率,提高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库,全国2000、2005、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和山西省行政区边界数据,采用土地覆被动态度、转移概率矩阵和地貌面积频度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山西省基本地貌形态类型下的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1)山西省的土地覆被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总和占省域面积的95%以上。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和草地缩减,林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通过分析转移概率矩阵,表明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2个时段内,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化趋势相似,即林地与草地之间大面积的相互转化,耕地、草地分别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2)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随着起伏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林地分布随着起伏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从面积变化来看,耕地、林地和草地变化主要位于中起伏山地;水域变化主要集中在大起伏山地;建设用地变化主要分布于平原和台地;未利用地变化主要在小起伏山地。从动态度来看,耕地、草地和水域动态度,在大起伏山地地区最大;林地动态度在平原区最大;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位于丘陵;未利用地在小起伏山地地区最大。(3)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主要转化在地貌上也存着差异。平原地区林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转化。台地和丘陵地区3个主要转化类型相似,2000-2005年主要是林地向草地退化,2005-2010年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的相互转化。在小起伏山地地区,主要是草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但草地转化为林地的面积较林地向草地的转化多。中起伏和大起伏山地地区主要以草地和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为主,也有较高比例的建设用地转化为林地。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主要是在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区,毁林主要发生在地形平缓地区。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植被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美国LandsatTM/ETM+卫星影像,通过变化检测和信息提取等分析了福建省厦门市从1989~2000年的植被变化。它们包含了一部分不是由植被变化所引起的伪变化信息。对此,依次采用了阈值法和掩膜法将伪变化信息剔除,最后获得了准确的植被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11年中,植被面积由于城市扩展绿地面积有了明显的减少。从1995~2000年植被减少的面积明显要比1989~1995年期间的少得多,这与厦门市近年来逐渐重视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0):58-6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程度低以及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结合国家农村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济南市地形特点,计算出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潜力巨大,占目前用地现状的33%,平原地区是用地挖潜的重点。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应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节约用地等方面,尽快有效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  相似文献   

11.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s one of the main boundary conditions which influence many hydrologic processe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 of discovering the impacts of LUCC on storm runoff, two flood events under five land cover scenarios in the Xitiaoxi River Basin of the upstream of Taihu Lake watershed were simulated by distributed hydrologic modeling system HEC-HMS. The influences of each land cover on storm runoff were discus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same rainstorm the ascending order of runoff coefficient and peak flow produced by the 5 different land covers were woodland, shrub, grassland,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swelling time were woodland, shrub, grassland,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Scenario of built-up land was the first to reach peak flow, then arable land, grassland, shrub, and woodland. There we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unoff coefficients produced by the 5 different land covers. The degrees of impacts on runoff coefficient of land cover change modes were sorted by descending: woodland to built-up land, shrub to built-up land, grassland to built-up land, arable land to built-up land, woodland to arable land, shrub to arable land, arable land to grassland, shrub to grassland, grassland to arable land, and woodland to shrub. Urbaniz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flood disaster, while forestation will mitigate flood disaster.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incipally focuses on land use dynamics,urban expansion and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in the Natural Wetland Distribution Area(NWDA)of Fuzhou City in the southeastern China.Based on time series Landsat TM/ETM+imageries and historical data,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1989 to 2009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remote sensing(RS)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uilt-up land increased from 151.16 km2in 1989 to 383.76 km 2in 2009. Approximately 64.25%of the newly emerging built-up land was converted from cropland(29.47%),forest and shrub (25.78%),water(3.73%),wetland(4.61%),and bare land(0.66%)during 1989 and 2009.With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cropland,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creased by 23.6%.Moreover,rapi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s,facilities,industrial parks,and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s along the Minjiang River resulted in the eastward and southward expansion of built-up land.Additionally,the growth pattern of built-up land in the NWDA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including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GDP per capita,and structure of industry.As a result,the observe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such as loss of cropland and wetland due to heavy pressure of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greatly impair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y.Thus,in addition to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olicies towards minimiz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should be urgently strengthened to balance the conflicts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to make sure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植被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用地扩张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分析,而较少关注其间接效果。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别从地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分析了2000-2013年植被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其与气温、降水量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尺度上,2000-2013年长江三角洲植被初级生产力呈现不断增加,其中城市建成区植被初级生产力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城市尺度上,城市建成区内植被初级生产力主要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其外围缓冲区内则与此相反。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这可能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断增加,及快速的城市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遥感建筑用地信息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用地的急剧增加和耕地资源的迅速减少,使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遥感作为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建筑用地由于其光谱的异质性,而难以用简单的方法将它们从遥感影像中准确提取出来,遥感建筑用地指数(Index-based Built-up Index,IBI)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它的构建采用的是三个专题指数波段(SAVI植被指数、MNDWI水体指数、NDBI建筑指数),而不是影像的原始波段。由于这三个指数互为负相关,因此,可以有效地增强和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用地信息。通过将IBI指数提取建筑用地的影像处理过程编成可自动执行的模块,并集成于大型的遥感商业软件中,使得影像数据处理和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建筑用地信息增强和提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镇扩张的多源遥感图像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遥感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利用ASTER和TM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范区,对城镇建筑用地扩张进行了遥感监测。研究认为,对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光谱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研究提出用较新时相影像获取的城镇建筑用地限定较早时相影像城镇建筑用地提取范围的思路,拓展了TM影像三指数法的应用范围,以此保证了较早时期TM影像城镇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16.
Fuqing County of southeast Chian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decade.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using 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land use types and to monitor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unty.Two TM scenes from 1991and 1996 were used to cover the county and a five-year time period.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remotely sensed data to produce classified images.The images were further processed using GIS software to generate GIS databases so that the data could be further spatially analyzed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software.Land use change area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classified TM images using the above technologies reveals that during the five study years,a large area of arable lands in the county has been lost and deforestation has taken place largely because of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built-up land and orchard.The conclusiv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causes and impacts of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unty.The major driving force to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ounty ap-peared to be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ecision makers of the county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and use changes for the coun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1IN TR O D U CTIO N Land isthemost essentiaplhysicalresource asnd mate- rialbasisforpeople'slif e(LIU,1996).Land use/cover change(LUCC ) isa key aspectofglobalenvironment change, andindicatetsheinfluencoefhuman activiti on physicaelnvironment.As we allkno…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建成区提取过程中,仅依赖单一数据源导致精度不够的问题,本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利用土地类型信息标准差统计变量,实现遥感影像中城市建城区边界的提取,并以该建成区为依据对河南省虞城县的城区空间扩张特征作了分析。实验中首先采用均值漂移分割算法对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实现分割,然后利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实现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最后基于0.1 km × 0.1 km窗口统计土地利用类型标准差信息,获取建成区边界。面向实际应用,以河南省虞城县为例,采用高分一号影像获得虞城县2017年建成区数据,并基于该数据采用多个TM影像提取城区其他年份的建成区边界,实现河南省虞城县城区空间扩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取的建成区边界精度较一般的监督分类提取边界有进一步的提高,精度达到89%。进而说明结合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多个年份的建成区数据的可靠性,在城市扩张研究中,对仅利用低空间分辨率提取精度不够问题和仅利用高分辨影像提取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