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中用500 hPa信号场研究了长江中游地区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并提出用信号场合成图的检验方法来分析暴雨规律.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与无雨过程在500 hPa信号场中异常信号显著区的出现及分布形势有明显不同.分析14次暴雨过程的合成图,发现在发生暴雨过程第1天,正异常区常常出现在贝加尔湖附近地区(40°~50°N,80°~100°E)和中国华南地区(20°~25°N,100°~130°E),负异常区出现在中国长江中游北部地区.暴雨过程出现的主要特征是在110°E附近,形成南北向的"+-+"分布形势和波列.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艾比湖地区的风沙及与之相关的气候和生态,作了些粗浅的探讨. 一、艾比湖的地形与气候艾比湖又名布尔哈齐湖,位于东径82°31'-83°30',北纬44°30'-45°30',在阿拉山口东南方,精河县北面,面积约107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94米(根据1968年国  相似文献   

3.
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相似文献   

4.
降水的多少是决定一地区水分资源及农牧业丰收的重要因子.我县的农牧业生产凡遇少雨雪的年份而减产;多雨雪的年份则有较大幅度的增产.因此,了解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天气预报及生产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一、降水的地理分布伊吾县地处天山东段北坡垂直地带,位于42°17'北纬至44°27',东经93°45'至96°22';南部天山海拔一般在2000至3500米;西  相似文献   

5.
1.引言在南半球夏季时节,由于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强风暴雨能够使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到严重的损失,从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地区(5°S—30°S;105°E—165°E)各年所观测到的热带气旋个数是4—18个之间。如果能够成功地预报出这种热带气旋频率的年际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72,自引:9,他引:63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江淮流域降水出现类似某些夏季强梅雨期的降水过程,而且,江南的冻雨在历史上属少见。这次大范围冰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是由于欧亚大陆出现异常的大气环流。1月中下旬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的阻塞形势稳定维持20余天,里海以东地区长期维持一个切断低压系统,在这个切断低压下游地区有3次低气压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上空;这时欧亚大陆20~35°N地区南支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偏强,来自大西洋的大气扰动沿这条急流波导向下游地区传播,欧亚地区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显著。从1月16日开始到2月初,在20~40°N范围内,30°W、15°E和85°E(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持续有高空槽发展,而在5°W、50°E和135°E(日本南部)稳定有高空脊维持。我国南方地区处于80°E的“南支槽”前,大量暖湿空气被输送到我国南方。此外,1月中下旬原来位于15°N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到20°N,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将来自南海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中国南部大陆。在这样稳定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当一次次从高原西侧过来的高空高位涡扰动移到位于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时,诱发低层静止锋锋生引起一次次降水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暖湿空气沿着锋面抬升,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形成了持久的温度高于0 ℃的逆温层(暖盖),使得在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持续性冻雨天气。  相似文献   

7.
波兰郁金香在中国的气候适生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波兰郁金香的水、热条件与中国大陆所有站点进行气候滑移相似分析表明,波兰郁金香在中国最适宜引种的范围很大,气候相似的大部分地方集中在3 个地区:一是34 ~39°N、102~114°E的倒梯形区域;二是35 ~42°N、115 ~125°E的倒三角形区;三是西藏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东亚地区闪电产生Nox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筠珺  郄秀书  袁铁 《高原气象》2004,23(5):667-672
利用NASA提供的2.5°×2.5°卫星闪电格点资料(1995-2002年), 并根据纬度区分云闪和地闪后, 对东亚地区(75°~155°E, 0°~55°N)闪电产生NOX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闪电产生的NOX在东亚地区的年总产量平均值为2.30 Tg, 自南向北存在7个极值中心, 它们分别集中于南部、中部和北部极值群内, 三个极值群的最大值分别为16.4, 12.7和5.46 Bg/grid/yr.与该地区NOX的非闪电排放源相比较, 闪电产生NOX的分布范围大, 年产量约为非闪电源年排放总量的23.闪电产生NOX的量在夏季最大, 其区域性特征很明显.地球表面特性的差异造成了闪电产生的NOX在经度分布上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在气候冷暖交替月份的中低纬度地区闪电产生NOX的增加对强雷暴活动年闪电产生NOX的贡献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甘蔗原产于热带地区,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要求高温多雨的特性. 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33°到南纬30°之间,北纬36-37°和南纬35°的地方也有种植,而以南北纬25°之间为最多.我国甘蔗分布地区很广,但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在温度高、雨量多的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江西等省区,其次为贵州、湖南、浙江、湖北、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省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山东德州、河北保定等地方也有零星  相似文献   

10.
10──20天准双周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CMWF1983年7月1日至9月12日逐日200hPa纬向风场资料,用复经验正交方法讨论了10-20天低频振荡的经向传播及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10--2天振荡有三个显著区域: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赤道90°E附近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80-100°E,22-32°N之间。(2)源于较高纬度地区的振荡与源于赤道附近地区的振荡在105°E,17—23°N附近同位相相遇,在90°E,20°N附近反位相相叠加,振荡相互削弱,在25°N附近同位相相遇。(3)从振荡位相来看,中南半岛东南部、马来西亚北部、菲律宾以西区域的振荡向北传播到中国东南沿海,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印度半岛;20°N以南低纬度地区的振荡很少能传播到80°E以东30°N附近地区;位于90-95°E,25-27°N之间的振荡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地区的振荡可以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相似文献   

11.
8908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从18—19°N穿过120°E向西北移动,于1989年7月18—19日影响玉林地区,出现地区性暴雨。这是玉林地区1989年最大的一场降水。 根据资料分析,七月份从17—19.9°N穿过120°E的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玉林地区,不会出现同一天≥3站的暴雨,历史机率为11/11=100%。而8908热带气旋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海市气象局承担的项目<制作影响北部湾地区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库>,对库中收录1954~2002年的所有进入18°~23°N,105°~112°E范围,且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级或以上的共计128个热带气旋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同时对该资料库系统的各种分类功能进行简单介绍.为今后的热带气旋预报和研究工作提供一个资料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谐谱分析方法计算了6月16日至9月15日五年的500hPa六个纬圈(60°N、55°N、50°N、45°N、40°N和35°N)的波参数和物理量谱,并将其和十年的合成波高度谱、相对振幅等谐谱资料与石嘴山地区的降水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初步寻找出了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的十一种纬圈合成波高度谱和八种优势波、物理量谱谐谱特征。这些中期谐谱特征,天气动力学意义比较清楚,为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海拔地区笼养蛋鸡生产的可行性,1987年4月,我们在乌鲁木齐市南山地区牧业气象试验站建立了试验鸡场.对试验蛋鸡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进行观测,研究其生态适应性,得出了初步的结论.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试验鸡场自然环境及生产条件试验鸡场位于乌鲁木齐市后峡流水槽地区.北纬43°17',东经87°07',海拔2345米.年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5.
一、信息因子根据形势和诊断的原则,我们选取9个因子进行逐日编码: X_1(10101)图,地面95-110°E,25-35°N有冷锋且30-40°N,95-110°E有高压时编1,无时编0. X_2(10302)图,700hpa上90-110°E,30-40°N有高压编1,无时编0. X_3(10302)图,700hpa25-33°N,95-15°E有低涡时编1,无时编0.  相似文献   

1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半年在25°—38°N、145°E以西地区常易加强,此间我国大陆东部有大片地方是少雨高温天气。这个事实是大家所共知的。副高为什么会加强?它引起了我们极大地关注.本文从分析这个地区的多年平均温压场配置的特点入手,进而阐述该特点对副高加强的作用。结果得到副高的加强是由于该地区温压场配置特点引起该地区气压变化是加压所致。  相似文献   

17.
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气候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1920-2000年全球陆地降水场.指出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在季风区,在季风降水区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随纬向分布有着较好的连贯性,即热带地区比较湿润,从赤道向南向北递减,但是在南半球40°~50°S中高纬度降水量还比较多,故南半球降水随纬度分布呈双峰型.文中还分析了全球陆地平均的全年、各季降水序列的周期和趋势特征.指出全球降水序列中有明显的与2~7年ENSO周期相吻合的变化周期,也有年代际变化.在1920-2000年期间,除了冬季降水有一个弱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很明显.分析比较了全球陆地年、各季降水长期趋势的地理分布差异,指出在南半球,赤道~10°S除了在春季降水表现为弱的负趋势外,其他季节都是正趋势,其中冬季最明显,但是并不显著.10°~25°S在冬、秋季是正趋势而夏季是负趋势,趋势都不显著.在20°~40°S夏、秋季的降水量正趋势达到0.01显著性水平.在北半球,25°N以南的热带地区的四季降水都是负趋势,在秋季尤为明显,达到0.01显著性水平.在30°N以北,除了在30°~40°N冬季表现为降水的负趋势外,其它季节降水为正趋势.在45°~55°N地区,降水的正趋势在春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北半球更高的纬度上,冬季降水的正趋势表现的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多层递阶周期分析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全国多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热带气旋对海南岛的影响利弊共存,台风暴雨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旱情和增加水库蓄水量,同时也给全岛各地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灾害。因此做好热带气旋影响个数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1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概况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指中心进入越南沿海,沿15°N向东至15°N与114°E交点处,由此沿114°E向北至21°N与114°E交点处,再折向23°N与112°E交点处,然后沿23°N向西至105°E的区域。影响海南岛的热带…  相似文献   

19.
刘舸  宋文玲  朱艳峰 《气象学报》2013,71(2):275-285
利用中国160个站逐月温度、NCEP再分析和NOAA-CIRES20世纪再分析等资料,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 就反映中国 东部大陆冬季一致性气温变化模态的能力方面, 对多种东亚冬季风指数进行了评估, 探讨了影响东亚冬季风强弱的主要前期因子及其相应的影响过程, 并据此建立了一个预测冬季风指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 年前、后两个阶段, 朱艳峰 2008年定义的东亚冬季风指数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异常;北美大陆西侧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 (35°-50°N,145°-130°W)的前期秋季(9-10月)海温、北极喀拉海地区(75°-82°N,65°-85°E)的前秋海冰密集度和东亚中 纬度地区(30°-50°N,80°-140°E)的前秋高空(300-200hPa)温度异常都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异常信号可从前秋一直持续到 冬季, 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强度;根据上述3个前期因子建立了东亚冬季风统计预测模型, 评估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 能力, 可用于冬季风强度以及相应的中国东部大陆冬季气温的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20.
春季川渝地区气温与500 hPa高度场的奇异值分解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李跃清  李崇银 《高原气象》2001,20(2):165-172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春季川渝地区气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期10月和同期春季500hPa高度场与川渝地区气温场具有密切的同步及非同步时空相关,其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当前期10月(150°~180°E,60°~70°N)范围500hPa高度场降低(升高),同期春季青藏高原、川渝地区到我国东部500hPa高度场升高(降低),相应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升高(降低);大气环流的异常演变,通过影响区域天气气候,是造成川渝地区春季冷暖异常及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前期10月500hPa高度场变化可作为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变化的一种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