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矿石矿物组分为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具Au-Cu-Ag-Pb-SAs-Sb-Bi的元素组合,并一定的垂直分带规律。其成因类型为地下热卤水型。矿床受地层、岩性和断裂的控制明显。并阐明了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和勘查准则。  相似文献   

2.
四川会东小街金矿床为川西产于元古宙绿片岩地层中的菱铁矿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体呈脉状产于中元古界会理群青龙山组碳质板岩、流纹质凝灰岩、变粗面炭和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受EW向基底断裂的次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的严格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黔铜矿族、Au-Ag系列矿物,石英和菱铁矿。其成矿元素组成为Au-Cu-Ag-Pb-Sb-As-Fe。围岩蚀变以硅化、粘土化和碳酸盐化(菱铁矿化  相似文献   

3.
甘肃北山地区是我国金矿的重要找矿地区和潜在的黄金资源基地,蚀变岩型金矿是本区主要类型,金矿化带受近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控制,金矿床产于三组不同方向断裂组产汇部位,赋矿地层是奥陶-志留系下岩组,海西期花岗岩与地层的接触带及外接触带对金成矿十分有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化探异常的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As,Sb,Mo。黄尖丘,二道井、19-21号  相似文献   

4.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广西东部金银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伟 《广西地质》1995,8(2):37-47,54
广西东部地区存在两个金、银成矿带,即大瑶山近东西金矿床带和博白-岑溪-贺县北东向Pb、Zn,Au,Ag多金属成矿带,它们无论在地层,构造,岩浆岩,时空分布,矿化类型,蚀变特征,矿石成分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本文对两个成矿带地质特征进行了比较性剖析,从而总结出本区金,银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鹿儿坝金矿床成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儿坝金矿床产行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的浅变质岩中的NWW向断裂破碎带及两侧硅化蚀变带内,矿石的金矿物由自然金和银金矿组成,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和包裹金,矿石分为破碎角砾岩型和碎屑岩型。金矿与围岩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关系密切,具有消长关系,微量元素显示Au-As-Sb-Hg-Bi低温矿物元素组合,表明鹿儿坝金矿为 温热液型金矿床,同时指出了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鹿儿坝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儿坝金矿床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的浅变质岩中的NWW向断裂破碎带及两侧硅化蚀变带内。矿石的金矿物由自然金和银金矿组成,以粒间金为主,次为裂隙金和包裹金,矿石分为破碎角砾岩型和碎裂岩型。金矿与围岩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关系密切,具有消长关系。微量元素显示Au-As-Sb-Hg-Bi低温矿物元素组合。表明鹿儿坝金矿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同时指出了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肃文县-康县地区的内生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兼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的混合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其典型代表分别为新关金矿和尚家沟金矿。通过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及典型矿例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具有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的广阔前景,找矿中应特别注意碳硅泥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破碎蚀变及低温组合Au-As-Sb-Hg-Ag的浓集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9.
平江万古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平江万古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容矿地层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坪原组,矿床继承了容矿地层富As、Sb、W等微量元素的特点,成矿流体为与区域浅变质作用有关的HCO_3--Cl--Na ̄+-Ca ̄(2+)型建造水热液,成矿过程中Au主要以AuAsS_2、AuAsS_3 ̄(2-)络合物形式迁移,矿床形成于中一低温,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石棉金矿床中的黝铜矿族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春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9,19(4):470-474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系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其中分布有为数较多的黟同矿族矿物,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和Au-Cu-Ag-Pb-As-Sb-Bi的元素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有同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和锌砷黝铜帮等,其中,Fe-Zn、AsSb之间分别呈完全类质同象。在垂向上,黝铜矿的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  相似文献   

11.
姜能 《贵金属地质》1995,4(4):269-274
研究表明,太华群是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矿源层。通过对比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围岩蚀变和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发现Au和Pb,Cu,Ag,Zn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表现出变化的一致性,说明Au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变质岩,同位素证据也表明Au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  相似文献   

12.
熊耳群目前已成为一重要的含金地层,金矿床类型多样,包括构造蚀变岩型、煤破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铅-金矿型,各种类型金矿床均与构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Au-As-(Sb)型、Au-Hg-(Tl或U)型和Au-Sb-黄铁矿型金矿床。Au-As-(Sb)型金矿床可以成为超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吉家洼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吉家洼金矿是熊耳山地区一个构造蚀变岩弄金矿床。Au的丰度由区域-矿区-构造岩-矿体呈几何级数递增。矿体中Au与SiO2相关,与亲硫元素和重矿化剂元素强相关,元素具明显的轴向分带。矿体不同部位的元素组合和元素对比值具指示意义。矿体头部中低温和高温元素共存,显示多期次叠加矿化特征,指示矿体有大的延深。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压力、盐和氢氧同位素,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但有天水混合。综合研究包裹体特征,成矿物化条件,微量元素特征和围岩蚀变组合、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提出本区金主要以Au-S,Au-As和Au-Cl变式迁移,构造活动造成的热液系统压力的骤降是金沉积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豫西南蒲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塘金矿床属爆破角砾岩型,主成矿期温度236~318℃,主矿体受爆破角砾岩筒控制,含矿围岩蚀变及矿体变化规律明显,黄铁矿及黄铜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中Au-Cu含量呈正消长关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从花岗岩的侵入到矿床的形成,大体上经过了晚燕山期浅成初始岩浆侵入-爆破,超浅成强烈爆破及热液成矿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产于西秦岭南亚带寒武系硅岩建造中,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十分明显,但与其它层控金矿相床比较,该矿床不仅含矿主岩特殊,而且矿石矿物和元素组合十分复杂,矿床中除Au外,Cu,U,Mo,Sb,V,Zn等元素在局部地段亦可圈出独立矿体。同时,矿床中存在铂族元素(PGE)铟的高异常以及硒的矿化富集体,从而构成了Au-Cu-U-Mo-Se-PGE建造矿床,研究表明,金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喷  相似文献   

18.
粤北大沟谷碎裂钠长石岩型金矿床的形成经历了5个矿化阶段(D3^1-D3^5),金矿化主要发生在D3^2和D3^4阶段。对该矿床及其围岩的REE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D3^1-D3^2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是钠质热液与其交代震旦纪地层所产生的分异热液的混合物,震旦纪地层中的Au等成矿元素可能是在钠质蚀变、淋滤过程中进入流体的;(2)D3^3-D3^5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富CO2的深源流体,REE和  相似文献   

19.
糜棱岩型金矿金元素丰度与构造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柏林 《矿床地质》2000,19(1):17-25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是一种成矿机制与放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密切相关的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①深部韧性剪切变形是元素分异迁出区,未叠加蚀变矿化的糜棱岩变形越强,Au丰度就越低;②中浅层次变形域是Au元素聚集区,矿化发生于韧性剪切带糜棱岩抬升至较浅部位叠加了韧脆性变形阶段。构造变形超强的糜棱岩,越易叠加矿化,Au元素丰度越高;③强变形或者大构造并应力不仅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含Au热液、使A  相似文献   

20.
清远新洲金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绍雄 《广东地质》1996,11(4):14-21
清远新洲金矿为一复合石英脉型金矿床,矿脉产在震旦纪变质岩中,并受褶皱过程中伴生的东西向层间弧形断裂带控制。震旦纪变质岩主要由黑云石英片岩和二云长英片岩组成,近矿围岩经受了钾化和绢云母化蚀变。通过对片岩、蚀变围岩和矿石的显微镜鉴定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认为成矿作用有两期:加里东期(431×10^6a前后)成矿作用形成了含金黄铁矿-毒砂石英脉,成矿元素以Au、As、Sb为主,它们来自震旦系矿源层,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