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显色剂DBN-偶氮胂作为测定痕量钍的显色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妙兰  范梅英  刘红 《铀矿地质》1991,7(2):118-122
在0.5—1.2mol·L~(-1)HCl中,新显色剂DBN-偶氮胂与钍形成紫色二元络合物.λ_(max)=630nm,ε_((?)30nm)=1.11×10~5L·mol~(-1)·cm~(-1),0—0.8μgTh/ml遵守比尔定律。在有酒石酸、草酸存在下,重稀土(Ⅲ)和大量铀(Ⅵ)不干扰。测定矿石中n·10~(-3)%级的钍,相对标准偏差为6.16%。  相似文献   

2.
张燮  罗明标  方华 《岩矿测试》1988,(3):184-186
本文研究了金与3,3-二甲基-21[4-(N-甲基-N-氯乙基)胺基苯乙烯]吲哚的显色反应,确定了用苯萃取有色缔合物的最佳条件。在0.25mol·L~(-1)硫酸介质中,溴化钠存在下,以苯萃取溴金酸根离子与显色剂的缔合物,于555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55)=7.3×10~4L·mol~(-1),金含量为0—7μg/5ml苯时符合比尔定律。用于矿样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刘成福 《岩矿测试》1988,(3):192-195
测定了不同浓度盐酸中铀(Ⅵ)对磷酸纤维素(PC)的分配系数,确定了用PC柱浓集分离铀的条件。用pH3至2mol·L~(-1)HCl作为流动相流经φin0.55×9cm的PC柱后,铀(Ⅵ)被定量吸附,然后以0.75—1.5% Na_2CO_3溶液洗提铀。用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方法已用于矿石中n×10~(-4)—n×10~(-1)%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新试剂二溴邻硝基偶氮胂光度测定矿石中的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新显色剂二溴邻硝基偶氮胂光度测定矿石中Th的方法。在0.2mol/L HCl介质中,Th与新试剂形成蓝色配合物,在6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为9.7×10~4L·mol~(-1)·cm~(-1),配合物的组成Th:R=1:2,Th量在0—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许多常见的金属离子在几毫克乃至十几毫克时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矿石中Th的测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袁黎明  宋文骏 《岩矿测试》1989,8(3):188-191
研究了在3.2mol/L HCl介质中乙醇或乳化剂OP存在下,DBCCPA与Th(Ⅳ)的显色反应。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为644nm,组成比为Th(Ⅳ):DBCCPA=1:2。乙醇存在时ε_(644)=1.13×10~5L·mol~(-1)·cm~(-1),0-13μgTh/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OP存在时,ε_(644)=1.17×10~5L·mol~(-1)·cm~(-1)n,0—12μgTh/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拟定了独居石中Th的测定方法,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钍—偶氮胂Ⅲ—乙醇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丽莹  张海政 《岩矿测试》1991,10(3):182-184
本文研究了在乙醇存在的体系中偶氮胂Ⅲ与Th的显色反应条件。当乙醇含量为48%时,Th与偶氮胂Ⅲ反应的最佳酸度为3.4—5.5mol/L HCl,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L·mol~(-1)·cm~(-1),Th量在0—80μg/25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探讨了乙醇的作用机理,并将方法用于岩石中痕量Th的测定,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7.
阮琼  黄章杰  尹家元 《岩矿测试》2000,19(3):235-237
在pH为 2~ 3的HAc介质中 ,4 - ( 2 -羟基 - 4 -硝基苯偶氮 ) - 1 -苯基 - 3-甲基吡唑啉酮 (HNAPMP)与钍反应生成 2∶1的稳定络合物 ,λmax=540nm ,ε=4 .96× 1 0 4L·moL- 1·cm- 1,Th质量浓度在 0~ 2 .8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钍钨合金中钍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 (n =5)小于 1 % ,加标回收率为 97%~ 1 0 2 %。  相似文献   

8.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的空间变化为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生长季节土壤呼吸速率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6:00最低,在7:00-8:30开始升高,11:00~6:00达到最大值,16:00~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介于(0.79±0.60)μmol·m-2·s-12.49±0.9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78月份达到最大值(5.861μmol·m-2·s-1),5月与9月份次之,4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1 .时间地点Florence ,ItalyAugust 2 0 - 2 8,2 0 0 42 .会议主题·UnderstandingoftheEarth·Internationalcooperation·CloserinteractionbetweenFoundamentalandAp pliedGeosciences·PreservationofourCulturalHeritage3.大会联系方式(1)秘书组32 thInternationalGeologicalCongrssOrganizingSecretariat -NewtoursViaA ,Righi,8- 5 0 0 19SestoFiorentino ,Firenze -ItalyPhone :+390 5 5 336 11Fax :+390 5 5 336 135 0(2 )学术组Casaitalia ,ChiaraManettiBorgoAlbizi,2 85 0 12 1Firenze -ItalyTel. Fax :+39- 0 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显色剂4,4,'-二[(8-羟基喹啉)偶氮]-3.3'-二甲基联苯(D-HQADMB)与Zn(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CPC存在下的pH7.5~8.5缓冲介质中、Zn(Ⅱ)与D-HQADMB形成稳定的深红色配合物,组成比为Zn(Ⅱ):D-HQADMB=1:2,λ_(max)=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19×10~4 L·mol~(-1)·cm~(-1),Zn量在0~1.25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用于测定矿样中的Zn。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U-Th矿物等时线年龄的新模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Th矿物等时线法定年适用于小于350ka范围的年轻火山岩。但是,火山岩矿物U-Th同位素比值不仅反映了火山的喷发年龄,而且受到岩浆房过程和结晶分异过程时间尺度的影响,在一些研究中,出现了等时线年龄(表面年龄)比实际火山喷发年龄偏老的问题,这种现象为研究岩浆房滞留时间和矿物结晶分异时间尺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长期以来,国际上不乏此类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准确、实用的数值模型来描述结晶分异过程对矿物等时线年龄的影响,更无从谈起合理的计算方程。本文以一个简化的晶体生长模型(岩浆房U-Th同位素初始比值保持不变;不考虑可能的熔蚀和结晶间断;矿物的结晶速率可以简化表示,例如dV=kt·dt)为例,考察了在晶体生长(结晶分异)条件影响下的U-Th同位素衰变关系: ((~(230)Th)/(~(232)Th))=((~(230)Th)/(~(232)Th))_0·1/(λT_m)·(e~(-λ(T_1-T_m))-e~(-λT_1))+((~(238)U)/(~(232)Th))·1/(λT_m)·(e~(-λT_1)-e~(-λ(T_1-T_m)))]这仍然是一个线性方程,斜率(m)表达了火山岩喷发年龄(T_2)和矿物结晶分异时间(T_m,岩浆房滞留时问)尺度的耦合关系,而不只是喷发年龄,用方程表示为m=1/(λT_m)·(e~(-λ(T_2+T_m))-e~(-λT_2))新的模型表明,等时线出现的一般条件是不同种类的矿物具有相同的结晶历史(包括火山岩喷发年龄和矿物结晶分异的时间尺度),而不是单一的喷发年龄,在大多数年轻火山岩喷发年龄相对表较明确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应用该模型估算很多火山的岩浆房滞留时间尺度。把新的模型和方程应用于天池火山的U-Th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根据Dunlap(1996)分析测试的数据,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岩浆房滞留时间为100ka左右。这个时间与Dunlap(1996)所估计的时间(60~100ka)的上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新模型中,我们认为岩浆房滞留时间和矿物结晶分异时间尺度可能被低估,实际时间应当大于等于这个数值。  相似文献   

12.
锰—二氯苯基荧光酮—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进  吴钦莲 《岩矿测试》1991,10(2):158-158
本文研究了在CTMAB-OP存在下,Mn(Ⅱ)与2′,4′-二氯苯基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SAF)及邻硝基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以2′,4′-二氯苯基荧光酮体系的灵敏度为最高。其ε=1.64×10~5L·mol~(-1)·cm~(-1),线性范围在0—5μg/25ml Mn(Ⅱ)。采用MIBK萃取分离可消除Fe(Ⅲ)等的干扰,而避免使用KCN。方法已用于测定白云石、磁铁矿、高硼玻璃及铝合金中的Mn,所得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3.
曾佐涛  徐其亨 《岩矿测试》1992,11(3):207-210
报道了新试剂8-氨基喹啉-5-偶氮-对苯甲酸(AQBA)的合成及分析应用。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Au(Ⅲ)与AQBA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形成蓝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608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11×10~4L·mol~(-1)·cm(-1),Au量在0~1.8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所建立的新分析方法已应用于测定矿石及阳极泥中的痕量Au,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官房地区火山岩属三江构造带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北段,中晚三叠世喷发了一套由中三叠统忙怀组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统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系。忙怀组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钾、低钛为特征,SiO2含量平均为75·49%,K2O含量平均为3·88%,TiO2含量平均为0·136%,A/CNK>1·1(平均为1·53),属高钾钙碱性流纹质火山岩类;∑REE平均为276·85×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具强Eu负异常,微量元素在蛛网图上显示出K、Rb、Ba、Th强烈富集,而Ti、P则明显亏损。小定西组也以富钾为特征(K2O含量平均为2·68%),里特曼指数σ在2·23~9·24之间(平均为6·27),为高钾钙碱性玄武岩钾玄岩系列,∑REE平均为171·83×10-6,轻度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缓右倾斜平坦型,无Eu或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以K、Rb、Ba、Th强烈富集,Ti、Y、Yb、Cr则明显亏损为特征。南澜沧江带三叠纪火山岩系的地质、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新显色剂2-(2-苯并噻唑偶氮)-5-二羧甲氨基苯甲酸(BTACB)的合成,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存在下Ni~(2+)与BTACB形成蓝紫色配合物的条件,其λ_(max)~(MR)=600nm,ε=2.79×10~4L·mol~(-1)·cm~(-1),Ni在0~0.6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方法已用于直接测定铝合金、纯镁及含一定量Co的钢铁中痕量Ni和经萃取分离后测定纯钴中痕量Ni。  相似文献   

16.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ECFB)的西南部以丽江、大理和攀枝花三角区为中心的苦橄岩分布区,面积约5×10 4 km2 ,为峨眉地幔柱的轴部区。Sr、Nd、Pb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火山岩样品落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内,并存在类似FOZO、HIMU和EM - 的三个端元。这说明它们是在地幔柱轴部,由地幔岩和榴辉岩(古玄武质洋壳)组成的源区产生的岩浆形成的。岩浆源区再循环玄武质洋壳的存在可能是该区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少部分分布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之外的样品,一部分属于地幔柱岩浆与地壳混染产物,另一部分低Ti岩石可能与岩石圈反应有关。地幔端元的地球化学特征如下:FOZO端元以白林山苦橄玄武岩(YB-0 1)为代表,低87Sr/86 Sr(0 .70 36 ) ,高1 43Nd/1 44 Nd(0 .5 12 7) ,中等2 0 6 Pb/2 0 7Pb(18.5 6 93) ;Nb/U =36 .6 7,Th/Nb =0 .0 82 ,L a/Nb=0 .91,Zr/Nb=6 .2 3。HIMU端元以丽江苦橄岩(JL - 2 9)为代表,高2 0 6 Pb/2 0 4 Pb(2 0 .6 4 12 )和2 0 7Pb/2 0 4 Pb(15 .74 89) ,低87Sr/86 Sr(0 .70 4 8)。EM - 端元包括两部分:1以二滩苦橄岩-玄武岩(R- 1、3、5、8)为代表,高87Sr/86 Sr(0 .70 73) ,低1 43Nd/1 44 Nd(0 .5 12 3) ,低2 0 6 Pb/2 0 4 Pb(17.996 8)和2 0 8Pb/2 0 4 Pb(37.94 5 0 )  相似文献   

17.
在pH5.5—7.8的(CH_2)_6N_4-HCl缓冲液中,CTMAB对Sc与o-Cl-PF的显色反应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实验表明,Sc-o-Cl-PF-CTMAB三元配合物的λ_(max)为560nm,ε=1.21×10~5·L·mol~(-1)·cm~(-1),Sc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拟Sc的分析方法经合成样和稀土矿样的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魏琴  马荣 《矿物岩石》1993,13(4):109-112
本文研究了PAN-S与铜的显色反应条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50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3×10~4L·mol~(-1)·cm~~(-1),于25ml溶液中铜(Ⅱ)量在0—1.6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水、河泥和土壤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作者合成的新显色剂2,4-二溴-6-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在pH 11.0的Na_2B_4O_7-NaOH缓冲介质中,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可与Ag(Ⅰ)生成稳定的2:1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λ_(max)=55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52)=1.05×10~5 L·mol~(-1)·cm~(-1)。Ag量在0~400n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废水及矿石中的痕量Ag,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南天山库勒湖蛇绿岩具有两组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基性熔岩。第1组熔岩的∑REE=24×10-6~28·36×10-6,(La/Yb)N=0·35~0·37,Zr/Nb=39·91~95·12,Ta/Nb=0·07~0·09,εNd(t)=8·85~12·25,暗示其源区类似于MORB(但比后者更加亏损);同时,该组熔岩的LILE明显富集,HFSE(尤其Nb、Ta)强烈亏损,显示出与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亲源性。第2组熔岩的∑REE(56·38×10-6~101·29×10-6),(La/Yb)N值(0·96~1·36),不相容元素含量等介于E_MORB和OIB之间(更接近于E_MORB),并且Nb、Ta显示正异常;εNd(t)=8·39,Zr/Nb=9·74~10·94,Ta/Nb=0·06,与E_MORB相当,暗示其源区比第1组熔岩相对富集。综合分析两组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的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第1组熔岩为弧后盆地初始张开阶段受消减带流体沉积物影响的强烈亏损的残余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第2组熔岩是由于弧后进一步的次级地幔对流驱动周围或深部相对富集的地幔向处于引张部位的弧后注入或上涌、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库勒湖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与古南天山洋的俯冲消减时代相当,它的形成很有可能与该洋盆晚末志留世—早泥盆世期间的俯冲消减作用(诱发弧后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