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210工程的主机要求供电电源的零地电压必须小于2V,否则主机容易烧坏。而我们在安装生机时其供电系统的零地电压经定时实测在3.1~4.2V,远远超过设备安全指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第一方案是办理电源特供手续,以电业部门的一次变电所直接引线进入机房,即可解决不间断供电问题,又可解决零地电压过高问题,但需资金3万元;第二方案是由电业部门购买双线平衡式稳压器置于二次变电所,可保证供电系统零地电压不能超标,资金只需第一个方案的零头;第三个方案是电源进户安装地网,其馈线接在办公楼总配电盘上,可…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为解决电源各输电线路之间因电流不相等而产生的用户端零线对地的电位差,即零地电压对设备的危害,以及防止设备因供电断零线而损坏的情况,需要对零线重复接地,把零地电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雷达机房要求〈2V)。通过分析一起按规范安装电源避雷器与零地处理引起的事故,提出防雷工程整改完善的建议,为同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电源避雷器安装与检测张建民(河南省防雷技术中心,郑州·450003)电源避雷器可用来保护电器设备的电源系统免遭雷击。即使是在电源引线深埋地下的情况下,从总配电箱至各分配电盘及各分配电盘至各房间的电源引线均可把雷电引到电子设备电源上。因此,在安装电源避...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的防雷接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涛 《贵州气象》2000,24(5):26-27
1 引言1 999年夏天 ,仁怀市工商银行微机被雷击损坏 ,经实地检查 ,有几台微机不能通电使用 ,在能使用的微机上 ,我们用三用表测得其外壳电压高达 1 1 0V ,有漏电现象。由于整个机房未安装工作接地 ,雷电波沿供电线侵入将微机击坏。通过安装微机工作接地和电源避雷器后解决了上述漏电现象。根据工作实践 ,下面谈谈漏电原因及常见的错误工作接地。2 产生 1 1 0V电压原因分析在计算机主机电源盒的输入电路中 ,有一由电容C1、C2 、C3和电感线圈L组成的干扰信号滤波电路 (图 1 ) ,C1、C2 的中点连在一起 ,分别连接电源外壳和接地线 ,并…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拉出辉度旋或,接通交流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但向右旋动辉度旋钮时无论选择Y1或Y2信道都无扫描线出现。检修过程:首先检查各相关的电源电压,测得CH5的1号脚(正150V)对地电压为正153V,CH5的2号脚(正12V)对地电压为正12.8V,CH5的4号脚(正6V)对地电压为正6.6V,CH5的5号脚(负6V)对地电压为负6.3V。又检查G1示波管9SJ105Y14(以下简称G1)的第2脚(阴极)的对地电压为负1450V,G1的第1脚对G1的第14脚之间的电压(灯丝电压)为正6.3V。从以上测量情况看,可以认为各电源电压是基本正常的。再焊开G1的…  相似文献   

6.
9210工程的主机要求供电电源的零地电压必须小于2V,否则主机容易烧坏。而我们在安装主机时其供电系统的零地电压经定时实测在3.1~4.2V。远远超过设备安全指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结合许昌市中小学校建筑物的特点、电源引入方式、校园网络结构布局等因素,介绍了许昌市五县一区中小学校园网主控机房及计算机教室的接地、等电位连接、电源电涌防护、网络信号电涌防护设计方案和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电源SPD的安装方式对电气设备保护失当问题,本研究从雷击风险评估的角度确定需保护的电源设备范围,根据国家和国际相关规范和所需设备的防护等级及绝缘耐压水平决定配置第1级电源SPD的位置及试验类型。再根据SPD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SPD的保护范围,开关型、限压型等不同类型SPD的动作特点和伏安特性,确定SPD的参数配置和能量配合,以保证各级SPD在动作时处于能量耐受范围内。以经济、有效、合理的配合配置,使电源设备得到最有效的防护。  相似文献   

9.
SPD是用以防护电子设备遭受雷电闪击及其它干扰造成的传导电涌过电压的有效手段。进入机房建筑物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应在LPZO与LPZ1、LPZ1与LPZ2区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的前端根据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安装上不同类别的电源类SPD以及通讯网络类SPD。[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机房雷电感应防护工程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计算机机房综合防雷工程设计与实施的防护措施,为一般企业的计算机机房提供了雷电防护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