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触觉地图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回顾触觉地图又称盲人及弱视觉者(矫正后的视力低于0.05)地图。它是根据盲人及弱视觉者的实际需要及触感特征、用专门设计的凹凸符号及盲文系统揭示客观实体空间分布及相互联系的地图。触觉地图一个方面可用于特殊教育,使盲人及弱视觉者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环境,另一方面有助于使他们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就触觉地图的内容及表示方法而言,触觉地图属于专题地图的范畴。触觉地图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当时,苏联的师范院校为配合对盲童进行特殊教育制作了许多盲文地图及盲文图册,借助盲文图形对盲童进行地理、生物、绘图及空间定位能力的教育及培养。在研究实验的基础上,H.A.Ceuebcku(?)相继于1952年及1960年编写出版了《盲校中的图形教育》和《盲校中的绘图训练》两本专著,作者在书中对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我国首部盲人地图《中国触觉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现已出版发行。该图集为八开幅面,共有124幅地图,分上、下册,螺旋装订。它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单色印刷,发泡成型。另外,为便于国内外明视人研究、参考等需要,增加了一册与上述盲文图相对应的中、英文索引图。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编制该图集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图幅编排方案、制图资料的编辑与处理、制图综合原则、地图内容、地图符号设计及其符号尺寸的制定、盲文编码方法、印刷工艺中的有关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触觉地图又称盲人地图。它用凸起的符号显示所表示的地图内容,盲人靠手指触摸阅读,不参与任何视觉因素。因而,触觉地图制作理论是建立在盲人教育学和盲人心理学基础上的。盲人心理学研究了盲人对各种地图符号的触摸分辨能力,其研究方法是测出触觉器官接受信息间隔的上下限,并根据其结果对这些信息做出评价和分类,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选择信息载体的方法和技术结构形式,这是解决触觉地图解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描述形式。  相似文献   

4.
触觉地图——彩色城市街区示意图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觉地图——彩色城市街区示意图设计初探张美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100044)一、前言触觉地图是根据盲人以及低视力者的特点和需要,用专门设计的触摸符号及盲文系统揭示客观事物的分布和相互联系的专门地图。彩色触觉地图是结合低视力者的特点,利用...  相似文献   

5.
张德梅  尹贡白 《地图》1998,(2):36-40
虽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地图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发现,改变了“宋代地图为我国现存最古老地图”的观点,但宋代地图品种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使宋代地图不仅在中国地图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发展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宋代地图学的成就1.宋代地图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各朝代遗留的地图,总共不过十余幅,而宋代一朝存留至今的著名地图则有《华夷图》、《禹迹留》、《地理图》、《舆地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地理之图》及《禹贡论断》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  相似文献   

6.
《地图》1990,(3)
一、会议概况 1989年7月23—28日,第三届国际触觉地图学术讨论会在日本横滨市举行。会议第一阶段是大会报告及学术讨论,第二阶段是专业参观。参加会议的代表约150人,其中有21位盲人及低视力者,有25位盲人特殊教育工作者,其余是热心于触觉地图的地图及地理工作者。被邀请在大会上作报告的专家有5人:日本後藤先生,报  相似文献   

7.
触觉地图是用专门设计的凹凸符号和盲文注记表示客观实体的空间分布及相互联系的多维地图。国外研制触觉地图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和支持,工作进展很快。以政府部门研制触觉地图在我国刚刚起步,为填补空白、迎头赶上,必须组织各方力量,加速研制。一、国外触觉地图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图表达地理属性的量表性质,将地图设色方案分为定性设色、顺序设色和双向设色等3种方式。基于这3种地图设色方式的特点,根据红-绿色盲的光谱特性,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地图,通过颜色辨识的心理学实验,分析了红-绿色盲的视觉特征,初步揭示出一些针对红-绿色盲人群使用的地图设色原则,为制作红-绿色盲人群使用的地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陕西省领导用图》的内容结构和设计特点,阐述了《陕西省领导用图》的设计理念和编辑原则,论述了地图内在质量和外部装祯设计以及对图集编辑设计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 由北京市测绘院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共同编制完成的《北京卫星影像旅游地图》(90年6月出版)是一项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物。该图信息丰富,设计新颖,艺术性强。分析研究该图的特色,对我们今后更好地编制旅游地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图以下简称《卫旅图》。  相似文献   

11.
以航空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介绍了《苏州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思想,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影像图的关键技术,体现了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在地图制作过程中提高成图速度、质量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测绘》2008,(6):72-73
《中国地图集(英文版)》 《中国地图集(英文版)》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序图、分省地图(区域图)及省惰文字和地名索引。其中序图17幅,主要介绍中国地理、政区、民族、人口、地形、气候、水系、矿产、交通、旅游等专题性内容。分省地图共34幅,区域图4幅,主要表示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地貌、水系、交通、旅游等综合性内容。每省还附有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街道图一张,以及省情文字介绍和有代表性的照片。以地图、文字、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述了《江西省地图集》内容及编排顺序的设计、开本和比例尺的确定、制图资料的选择、各图组地图的制作、符号的设计和文字部分的编写等,并通过参于《图集》的编制得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制图依据、制作流程、地图编制和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方面阐述了《宁波市房产楼市图》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测绘》2018,(6)
竖版中国地图相较以往传统横版中国地图的表示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完整呈现中国疆域全貌,在设计思路和图面效果展示方面都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势图》的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案为出发点,从地图的选题策划背景、设计与编制特点、地图内容表达、设计方案、科学价值及使用价值等方面对编制过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其他竖版中国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各级政府部门对应急地图的需求出发,结合《部门应急工作用图》编制与更新的实践经验,提出用图响应机制,并从符号库的设计与制作、地理底图的设计与制作以及专题要素的表示方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快速出图的作业程序。  相似文献   

17.
《地图》1993,(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代,地图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汉代以前的原始地图,汉以后的古典地图,以及清代康、乾以来的实测地图三个阶段。我国最早的地图传说是古籍《世本·作篇》记载的“史皇作图”以及民间流传的《河伯献图》故事。《左传》关于夏禹铸鼎所刻图像被认为是“山海图”,就是一种原始地图。《周礼》记载的“九州之图”被认为是较早的旅行图。另据《述导记》记载,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创造了最早的石刻  相似文献   

18.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7,32(6):202-203,170
此文是作者继前几年发表《清代测绘科技的辉煌及其历史遗憾》一文的续文。此文回顾了自秦代至元代我国地图测绘的主要成就,特别是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地图成果,这包括秦代大型地形模型图,东晋裴秀的"制图六体",宋代的石刻《禹迹图》和地形模型图,元代朱思本的画方地图《舆地图》和札马鲁丁的世界第一个地球仪等。可以说自秦至元我国的地图测绘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9.
孙果清 《地图》2012,(3):130-131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纸本长卷,纵48厘米、横670厘米,系我国现存的清乾隆年间彩色绘本的台湾舆图之一. 《台湾田园番社定界图》内容丰富,绘画精细,为当年绘画台湾的其它地理图所不及.制图人采用了中国古代地图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画法与山水写意相结合的绘图方法,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杰作.该图遵循"陆在上、海在下"的原则,故方位为"上东下西、右南左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红、绿色盲的感色特色出发,以《北京奥运场馆旅游交通图———人文篇》为地图样本,结合色彩及地图表达的相关理论,对地图样本进行修改,制作出针对红、绿色觉异常者阅读的地图,并设计地图实验来验证其效果,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一些面向红、绿色觉异常者使用地图的地图设计参考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