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思茅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的分析,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初步认识了思茅区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4)
库车县位于天山南麓,全县46.67%的面积为山地地形,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使得地质灾害广泛发育,严重威胁着区内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本文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有了全面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4种类型,共分布有138处,以崩塌和泥石流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同时结合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为库车县地质灾害的区域防治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出版社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层与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出版社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层与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  相似文献   

5.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层与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新  相似文献   

7.
<正>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出版社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层与  相似文献   

9.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点459处,其中滑坡287处、崩塌139处,不稳定斜坡13处、地面塌陷12处、泥石流8处,发育特征呈集中分布,北边集中分布在沪蓉西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南边主要分布隔河岩库区两岸。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为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起控制作用,即内动力因素;气象、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诱因,即外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在查明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岩质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火焰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及河谷平原;研究区内共发育有崩塌地质灾害点29处,均为岩质崩塌;研究区内崩塌危岩体主要受坡体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控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将对危岩体的影响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1.
正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从遥感信息源、图像处理、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从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环境特征;从断裂特征、地层与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新构造运动与地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市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发育较少,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现状发育的128处地质灾害点,威胁人口共计1 021户3 260人,威胁资产约35 840万元,威胁对象主要为分散农户、聚居区。本文对区内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稳定性及危害情况和成灾模式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G580线阿热勒至和田公路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其他地质灾害主要以风蚀沙埋和土壤盐渍化;现状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均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发育程度弱,危险性等级小。  相似文献   

14.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永嘉县山势陡峻,地质环境复杂,尤其在丰水期地质灾害频发。区内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在先期资料收集分析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永嘉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确认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与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气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其中,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其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各庄煤矿多年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介绍了矿山自然及地质环境、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体(层)地质特征等矿山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空沉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成灾机制,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各阶段评估取其重的原则,对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全县81.8%的面积为山地地形,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使得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广泛发育,严重威胁着区内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本文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发育特征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3类;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范围密度大、成群成带等特征。在行政区域上地质灾害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在地形地貌上崩塌主要分布于中低山、低山丘陵等区域,而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山前堆积平原区;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和周期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制定减灾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玉华  武文英  冯卫  张建龙 《地质通报》2015,34(11):2116-2122
秦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斜坡类型特殊,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为了查明秦岭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以南秦河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灾害发育的孕灾环境。最后得出,长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的地层奠定了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多种结构面对崩滑灾害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斜坡结构类型控制着崩滑灾害的成灾模式,构造断裂控制着崩滑灾害的空间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崩塌和滑坡的发育程度,而极端降雨是崩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专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西北部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研究区内的典型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查明繁昌区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切坡段的孕灾地质条件,查找出切坡转化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特征和发育规律,总结成灾模式,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3)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龙江流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研究区各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采用gis建立的数据库对主要地灾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区域地质、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成果和结论可作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参考依据,为促进区内防灾减灾,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