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鸡峡灌区作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在促进全省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益是当务之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关系国本民生,是"六稳"、"六保"的主要抓手.本文主要从灌区的基本情况、农业水价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王昕 《地下水》2006,28(6):129-131
随着农业用水水价改革的不断推进,水价机制在节约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对我国农业灌溉水价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农业水价政策和构成,评价介绍了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典型区的基本水费和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并对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邹鲜维 《地下水》2023,(6):126-127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提升灌区运行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以凤翔区东风水库灌区和横水河灌区两个中型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背景,阐述了灌区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水价形成、计量设施完善提升、精准补贴和奖励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也发现了水价改革后实施执行中在灌溉收费习惯、计价方式、水价形成、计量设施、运行维护、水权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灌区实际,深入思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灌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特别是改革后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1)
乌江灌区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甘州区境内下段,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现状农业灌溉水价对灌区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对近年来乌江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成效进行探讨,本文在对乌江灌区自然地理状况、灌区农业灌溉面积、水资源量分配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水价改革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要提出应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成效进行总结提炼,从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等方面实施积极措施,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进度,促进灌区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9,(6)
以甘肃靖远县选取寺儿坪灌区、东坪灌区和河靖坪灌区作为试点灌区,通过分析三大灌区的农业水权、水价、节水奖励机制、管理现状等,提出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方法,促进靖远县建立健全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实现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甘肃省农业水价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农业水价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农业水价的确定不仅要考虑供水成本,还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对农民承受能力的把握是关系到农业水价改革成败的关键。选取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衡水市阜城县为研究对象,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测算各水源的灌溉供水成本,同时分析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最后确定不同灌溉水源的农业供水价格,提出实施水价改革的建议。本研究为建立能够反映工程供水成本、农民可以承受、促进农业节水的农业水价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为河北省做好水价改革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0日,记者冒着刺骨的寒风,与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同仁们一道驱车来到了辽宁省阜新市,就该市保红线保发展惠民生等工作,分别走访了阜新市国土资源局以及该市设施农业项目现场、城市保障房小区和大唐国际阜新煤制气项目落地现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经济已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对农业经济联系极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水利工程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对现阶段存在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老化、损坏严重、资金投入缺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大石桥市农业经济提供长远保障。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3)
当前国内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总体显著提高,个别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依然存在建设质量问题,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水利工程利国、惠民,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要加强质量监督,从项目实施源头杜绝工程质量隐患。本文分析了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大力整顿与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积极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管理责任、提高工程设计施工水平、加大项目监督力度等一系列质量监管措施,确保水利工程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明 《地下水》2019,(3):71-71,103
彰武县项目区新建地下水源1 588处、改造水源井1 400处,通过采用技术上先进成熟、经济上可行的节水设备及经验,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分析,有效的确定取水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及取水水源的可靠性论证,提出应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工程,为彰武县节水增粮工程取水许可证的申请和批准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合理利用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运用价格杠杆,实现水资源有效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宝军 《地下水》2003,25(3):129-130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实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如何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杠杆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CVM评价农户对农业水价的承受力——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增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09,31(3):560-564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手段中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水价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水价制定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必须被考虑.虽然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可以分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但支付意愿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水价的承受力.简要介绍了条件估值法(CVM),并以张掖市为例,利用条件估值法分析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支付意愿(WTP),从而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结果表明:张掖市农户对农业用水的承受力为1 027.5元·hm-2,对照2006年的实际水价,说明目前的水价已经达到农户承受力的最高点.由于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低,农业水价的制定应优先考虑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不能一味强调供水成本的全部回收.要提高农户对农业用水水价的承受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户的收入.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的效益远高于农业用水的效益,政府在当前对农业用水供水单位进行扶助,以及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对农业用水的交叉补贴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王李辉 《地下水》2011,33(3):85-86
白水县水资源匮乏,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合理利用水源,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实现农业节水对促进白水农业生产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旭颖 《地下水》2022,(5):215-217+249
以阜新市彰武县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及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Arc GIS和ENVI平台处理DEM、光谱、遥感影像等数据,全面获取研究区的降雨量、山脊山谷类别、土壤松散系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地形坡度等数据。然后将量化数据和风险等级作为输入、输出因子创建GRNN网络预测模型,通过数据训练保证模型的自学习功能,实例演算表明风险风险等级与计算结果高度吻合,对于评价彰武县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所建的模型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4)
泾惠渠灌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在对灌区灌溉工程、水资源利用、节水管理三方面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针对灌区农业节水中存在的水价标准过低、农民缺乏节水观念、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结合灌区实际提出推进水价改革、水权制度改革、提高节水意识、实施节水改造等对策和建议,为相关灌区开展农业节水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水价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春生 《水科学进展》2004,15(6):808-812
阐述了水价确定与调水工程良性运行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水价制定方法的经济学分析,论述了长期边际成本定价对调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性,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制定原则:以长期边际成本定价思想为指导,实现容量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以动态调整和价格歧视为辅助措施的水价机制;适当提升南水北调水价,确保受水区水价和水源结构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7.
灌区农业完全成本水价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价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它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具. 现有的水价模型多以供水生产成本代替了供水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完全成本水价模型综合考虑了供水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以及利润和税金,使水价能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价值、供水服务成本以及水环境的恢复补偿费用. 介绍了完全成本水价模型,然后以张掖市甘州区的灌区为例,计算了其农业完全成本水价. 结果表明:大满、甘浚、上三和乌江4个灌区的完全成本水价分别为0.16元·m-3、0.15元·m-3、0.20元·m-3、0.14元·m-3. 接着比较了各灌区的现行水价与完全成本水价的差异,得出张掖市现行水价偏低,各灌区现行水价分别占完全成本水价的62.5%、66.67%、50%、71.4%,均未达到各灌区的完全成本水价,无法补偿供水单位的供水成本.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中部岩溶区农业干旱成因与治旱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中岩溶区降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几乎每年都发生旱灾,受旱耕地面积达12. 5× 104hm2 ,占全广西受旱面积的55. 9% ,严重地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桂中岩溶平原区农业生产受旱成灾是气候性、岩溶地质性、工程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针对致旱原因,提出了①完善和改造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效率;② 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③恢复与重建水源生态环境,调节水循环系统的物流机制,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强系统供水功能;④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设良好的农田生态体系,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 ⑤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旱作、土壤改良、农艺节水抗旱技术; 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系;⑦ 建立完善农村抗早服务体系等综合治旱措施,从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七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改善水源生态环境,以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叶城县社会经济用水需求,基于叶城县社会发展情况,从协调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对县域地表、地下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水资源利用低、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足、开发初级、农业用水比例大等问题和用水潜力进行探讨,认为叶城县农业用水粗放、工业用水紧缺、节水潜力较大,到2022年预计节水可达1.437 4×108 m3,采取节水措施,压缩农业用水弥补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需求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湖南地质》2012,(8):6-6
钱袋子考验县级政府 县域经济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县级政府如何才能理好“钱袋子”里的财?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国富民强”的实现将有重要意义。因此亟需尽快减少管理层级和政策传递环节;逐步增加县级政府的财权或财力,将包括财政、计划、项目审批与人事等领域的权利由市直接下放到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