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实施以来,榴辉岩及其相关岩石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榴辉岩作为一类“特征变质岩石”成为探讨莫霍面性质、板块构造运动机理和大陆推覆构造等一系列重大地质难题的关键性指示岩石。笔者在综合分析对比全球榴辉岩的分布、相关岩石组合、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榴辉岩套”的概念,用来表述广泛出露榴辉岩并密切伴生(伴随)其它高压岩石组合和构造形变的特殊构造单元;排除呈包体赋存于金伯利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中的榴辉岩。  相似文献   

2.
在俄罗斯白海活动区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太古宙榴辉岩的出露,对整个地质学领域是一次革命性事件。白海活动带位于芬诺斯干地亚地盾东北部太古宙陆核,处于科拉半岛大陆和卡累利阿克拉通之间的太古宙增生碰撞带中,在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期间多次受到中高压变质和构造变形作用。榴辉岩出露包括Gridino和Salma两大地区。Gridino榴辉岩区的榴辉岩产状可分为TTG片麻岩围岩中具有复杂成因的太古宙榴辉岩包裹镶体(2.72Ga),组成强烈构造变形的混合混杂岩体(mélange),以及众多古元古代侵入岩墙岩脉状基性榴辉岩。Salma榴辉岩区的榴辉岩年龄应该晚于2.87Ga,其中的Fe-Ti-榴辉岩年龄测定为约2.80Ga。两大榴辉岩区的p-T演化轨迹比较类似,Gridino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压值(T=740~865℃,p=1.4~1.8GPa)比Salma榴辉岩(T≈700℃,p=1.3~1.4GPa)要高。Salma榴辉岩原岩可能与大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华中榴辉岩域的岩浆型榴辉岩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国惠  丛日祥 《地质论评》1997,43(4):356-364
中国中部鄂豫皖苏鲁的榴辉岩分布面积约达50000km^2,构成地球上一个罕见的宏大的榴辉岩域。榴辉岩的主要围岩是长曲质片麻岩,它与榴辉岩不是相同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5.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测定及其流变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绿辉石高温变形特征在很大决定了榴辉岩流变学表象,绿辉石变形显微构造和晶格优选方位(LPO)的研究是认识榴辉岩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参数(应变,应力,应变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详细介绍了绿辉石LPO测定方法和步骤,报道了潜山县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初步研究成果及流变学意义,LPO测量成果表明:双河榴辉岩绿辉石组构(001)极密位于页理面附近,并于近平行线理L(010)环带垂直直于L(001)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白海活动带中的太古宙榴辉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白海活动区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太古宙榴辉岩的出露,对整个地质学领域是一次革命性事件。白海活动带位于芬诺斯干地亚地盾东北部太古宙陆核,处于科拉半岛大陆和卡累利阿克拉通之间的太古宙增生碰撞带中,在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期间多次受到中高压变质和构造变形作用。榴辉岩出露包括Gridino和Salma两大地区。Gridino榴辉岩区的榴辉岩产状可分为TTG片麻岩围岩中具有复杂成因的太古宙榴辉岩包裹镶体(2.72 Ga),组成强烈构造变形的混合混杂岩体(mélange),以及众多古元古代侵入岩墙岩脉状基性榴辉岩。Salma榴辉岩区的榴辉岩年龄应该晚于2.87 Ga,其中的Fe Ti 榴辉岩年龄测定为约2.80 Ga。两大榴辉岩区的p T演化轨迹比较类似,Gridino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压值(T=740~865 ℃,p=1.4~1.8 GPa)比Salma榴辉岩(T≈700 ℃,p=1.3~1.4 GPa)要高。Salma榴辉岩原岩可能与大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周汉文  李献华 《地球化学》1997,26(5):25-33,T001
在南大别花凉亭地区冷榴辉岩退变为斜长角闪岩的过程中,Fe、Mg、Mn、Dy、Ho、Er、Tm、Yb、Lu、Y、Li、Sc、Cr、Co、Zr、HfNb、Ta逐渐降低,而Si、Ca、Na、La、Ce、Pr、Nd、Sm、Eu、Gd、Tb、Sr、Sn、Pb、Th、U逐渐升高。这一变异特征受折返减压退变过程中矿物相转变和流体的作用控制。多硅白云母和黑云母是制约退变冷榴辉岩元素Rb、Cs、Ba、Sr、K的主要矿物相.  相似文献   

8.
9.
以超高压矿物组合的各种后成合晶及冠状体等卸载不平衡结构为参考标志,将含柯石英的超高压榴辉岩的交形序列分成两个部分。后成合晶及冠状体发育之前的变形为早期变形,是在大陆深俯冲和碰撞条件下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变形组构。后成合晶及冠状体发育之后的变形为晚期变形,是在超高压岩石折返剥露过程中,主要是在角闪岩相甚至绿片岩相条件下发育的。构造上江苏省北部东海县碱场合柯石英榴辉岩体,分为块状榴辉岩和面理化榴辉岩两种类型,分别代表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的两个构造阶段或世代(D1、D2)。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矿物组合、中小尺度及显微尺度下的组构特征,讨论了两者的几何关系和区域构造意义,强调指出,只有含柯石英榴辉岩的早期变形组构,才能记录和反映斜向大陆深俯冲及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产出的榴辉岩相岩石榴橄榄、榴辉岩,榴云片岩,榴辉片麻岩,榴玉英岩和榴辉大理岩等不同系列,它们均分布于花岗质片麻岩中。矿物共生序列研究表明,榴辉岩相岩石经历了从绿帘角闪岩相,柯石英榴辉岩相,角闪榴辉岩相,绿帘角闪岩相到绿片岩相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榴辉岩的成分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3.
苏鲁地区榴辉岩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超基性岩、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中。作者于1993年在青岛市仰口和日照市梭罗树首次发现了两期榴辉岩。仰口榴辉岩体露头面积约100m~2,边缘有少量蛇纹岩伴生,围岩为花岗质片麻岩。岩体与围岩位于韧性变形带内,二者均受褶皱,并强烈糜棱岩化,被晚期(燕山期)花岗质脉体穿切。第一期为片麻状中粗粒榴辉岩,是主体岩性,片麻理走向近南北向。除局部保存较好外,绝大多数已被后期退变质作用所改造,新生的角闪石和斜长石成为主要矿物,少数石榴石呈斑状残留,新生片麻理与原始  相似文献   

14.
大别造山带东段南,北大别两类不同产关的柯石英榴辉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对比研究表明:1.石马辉岩超高压变质事件发生于471±2Ma前,并受到海西期热事件;(2)碧溪岭与超镁铁质岩共生的榴辉岩是晚元古代北大别古岛岛弧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系可能形成于91±56Ma;(3)大别地区东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超高夺变质带并置,反映了造山带形成多期“开”“合”的复杂演化史。  相似文献   

15.
16.
17.
安徽碧溪岭含柯石英榴辉岩的U—Pb与^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曹荣龙  朱寿华 《地球化学》1995,24(2):152-161
  相似文献   

18.
东海地区榴辉岩磁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东 《江苏地质》1989,(3):46-49
  相似文献   

1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燕 《岩石学报》1997,13(3):369-37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20.
鄂北豫南榴辉岩相变质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