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云铸 《地质论评》1946,11(Z3):406-407
(一)地层:保山区最老地层以片麻岩为主尤以角闪石片麻岩及眼球状片麻岩为最普通,道人山,瓦窑东沧江边及河湾乡东北分布较广,上掩于古生代变质岩层上,河湾附近之纯白大理石即为下奥陶纪石灰岩变质而成,全区并无震旦纪地层,前人所认为应属此纪之高樑系均为寒武奥陶志留等纪变质岩层,  相似文献   

2.
李炳华 《陕西地质》2001,19(1):59-70
秦岭-桐柏-大别,向西乃至昆仑山、祁连山绵延1000多千米,属统一的而又包含多期不同动力学机制与成因的多种构造叠加组合。通过对数条重力,航磁、地震测深、磁大地电流剖面等资料解释,认为华北陆块,秦岭(包括桐柏-大别),扬子陆块之地壳均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华北陆块下部以高角度向南向秦岭俯冲,上部则向秦岭仰冲,扬子陆块总体向北向秦岭低角度俯冲,扬子陆块多呈楔形镶入秦岭地壳中部,使秦岭带南侧呈向南开口的“锷鱼咀”式构造特点,上、下部为秦岭上,下地壳,而中部则为扬子陆块物质成份。秦岭分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北秦岭为一复杂构造带,形成向北反转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南秦岭自北向南产生低角度叠瓦状逆冲断裂。近南北向通渭-武都、南阳-襄樊两条深断裂带将秦岭分成了西秦岭、东秦岭、桐柏山-大别山三段。  相似文献   

3.
秦岭的志留系可大致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又可分南、中、北三带,南带以瓦房店—岚皋大断层与中带分界,称高滩—兵房街小区,其沉积性质属秦岭地槽与扬子地台之间的过度型沉积。原地质部秦岭大队最早,(1956)在安康、紫阳一带划分了志留系三统,以后地  相似文献   

4.
熊永先 《地质论评》1949,14(Z2):173-176
一石膏之分布四川东部之三叠纪中石膏,分布甚广,现在已知之产地,由东而西,计有巫山,奉节,梁山,渠县等二十处。尚有知而不详之产地,大致居於三叠纪者。  相似文献   

5.
猫儿峡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弧中最南支之第二分支,由华蓥山大背斜以倾伏之势向南偏西延伸于嘉陵江以北并又分成南中北三支越嘉陵江并为其所切,因而形成观音,温塘,沥鼻三个峡谷,即知名之所谓小三峡。其中最南支(即观音峡)背斜在嘉陵江以北又复分为二分支,旁支名之曰龙王洞背斜,未越嘉陵江即已倾没,正支过嘉陵江后轴向转为正南继续向南延伸经沙坪坝,白市驿一带名之曰中樑山背斜,该背斜至长江附近由于峡谷之得名故亦名之曰猫儿峡背斜。此背斜越长江后又续南延在贾嗣桥附近以锐角之势倾没  相似文献   

6.
俞建章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4
新属Weiyuania产生於青海亹源石炭纪灰岩中,其内部构造大致近於Palaeosmilia但为群体,且各个之外壁,几全已消失而为泡沫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办事处三河地质队徐仁根同志根据缸套压盖的鼻樑部门经常冲坏的情况,采用在鼻樑部分增加压板的办法,解决了不正常供给冲洗液的问题和减少了设备修理时间。  相似文献   

8.
秦岭群作为北秦岭构造带核部的最老地质体,近年对其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历史已作深入研究,其时代被确认为早元古宙。秦岭群与华北、扬子两地台的关系,大致有5种认识,多数认为它是华北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少数人认为它是独立发展的古微陆块;第三种看法认为华北与扬子地台属同一岩石圈板块,秦岭群由板内裂陷形成;第四种认为秦岭群由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独立古微陆块拼合而成;第五种观点是秦岭群属扬子地台北缘裂解形成的古微陆块。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证据,进一步证明秦岭群由扬子地台分裂而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徐铁良 《地质论评》1948,13(Z1):152-152
秦岭弧构造最初为叶莲俊关土聪两氏所发现,其后经为黄汲清氏所采? 在此区域内经近年之调查秦岭弧之构造更较前明瞭然其构造现象,有若干点,颇与近来学者所论之山字型构造形式,略有近似之点,颇值吾人注意,秦岭弧构造之主要部分,系在陇南之岷县,武都,成县武山之间,其地层主  相似文献   

10.
秦岭的志留系可大致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又可分南、中、北三带,南带以瓦房店—岚皋大断层与中带分界,称高滩—兵房街小区,其沉积性质属秦岭地槽与扬子地台之间的过度型沉积.原地质部秦岭大队最早(1956)在安康、紫阳一带划分了志留系三统,以后地质科学院(1960)、林宝玉曾建立如下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11.
王作勋 《地球学报》1984,6(2):185-196
<正> 一、概述东秦岭北坡商县、洛南、卢氏、栾川一带的含砾灰岩,大致呈南北两带分布(图1)。  相似文献   

12.
张尔道 《地质论评》1944,9(Z2):229-230
著者於民国二十九年夏调查陇南秦岭西叚地质,由其野外观察材料草成此文,共分四段:(一)绪言——龙山运动一名之源起及作者调查该区时所见第三纪红层与其盆地四周较古岩层变动之情形,作者并用‘贵德系’一名代表第三纪红层全部。  相似文献   

13.
王晓青 《地质论评》1941,6(Z2):307-308
辰水有南北二源,出自邵阳西北隅之丛山中,大致向南南东流,于桃花坪附近,注入资水,流长约一百二十里。就地质及地形论,适可自其中点之六都寨,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之地层,除在司门前附近有中生代花岗岩外,其余悉属震旦纪及寒武纪之变  相似文献   

14.
陈梦熊 《地质论评》1948,13(Z2):270-271
(一)图幅范围本图为中央地质调查所主编百万分之一全国地质图中之一幅,其范围为经度102°—108°,纬度32°—36°,包括陇山区,秦岭区(秦岭西段),巴山区,及夏河松潘间草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根据以往区测资料,结合野外观察所获资料,分析研究陕西省境内渭河以南西安、西乡一线以东地区内的震旦纪至早寒武世古地理及有关沉积矿产形成环境,试图探讨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有错之处,敬请批评。一、地层分区及对比秦岭褶皱带中的震旦系至下寒武统地层,分属扬子陆台北缘陆缘区与华北陆台南缘区两个系统(见表一),分别称为南秦岭和北秦岭,其界线大致在柞水、山阳一线。华北陆  相似文献   

16.
李悦言 《地质论评》1943,8(Z1):91-98
地质述略(图一) 此区内之地质构造以老龙坝背斜层为主,其背斜轴大致为西南——东北向,横贯泉水场,新塘沽等地。於鼎锅山及寿保场有两局部穹窿层之构成,前者范畴颇大,於此盐田尤具重大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甘肃及青海境内之第三纪红色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兆洽 《地质论评》1948,13(Z2):258-261
一、绪言在甘肃及青海境内,包括祁连山南北,秦岭以北,并六盘山东西地带,第三纪红色地层,颇佔重要地位,惟迄今对其命名,时代,及分层等尚末能一致,兹就著者各处观察所得,并与前人所论比较论证,期能获得进一步之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临潼莲花状旋扭构造座落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山势陡峻之秦岭,北临蜿蜒东去之渭河,向东延展可越洸河达渭南、华县之间,向西可抵沣河一线,长90 km,平均宽35km,面积>3000km~2。其大致成椭圆形,长径呈 NE—SW 向,砥柱位于临潼骊山,各旋卷面成断续新月形环绕于砥柱周围,因受到南北两侧构造的夹持其发育形态不尽完美(整),酷似一朵花瓣残落的莲花。   相似文献   

19.
宁夏地质梗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福臣 《甘肃地质》1993,(Z1):101-133
宁夏位于中朝准地台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衔接部位。区内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岩浆岩不发育;构造运动活跃。该区地质构造的演化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松树沟超基性岩体“热”侵位时代新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军锋  孙勇 《地质论评》2005,51(2):189-192
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并以侵入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采自该岩体北侧接触变质带的榴闪岩进行锆石定年,获得206pb/238U变质年龄为518±19 Ma.以上工作初步证实该岩体大致在0.52 Ga左右的构造热事件中侵位于秦岭杂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