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平 《探矿工程》2011,38(3):26-28,32
在煤田钻探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打薄打丢煤层现象,影响采样化验和对井田的评价。为了准确了解煤层的深度、厚度和采取完整的煤样,保证勘探质量,必须补打斜孔采取煤心,以满足地质设计和煤田勘探钻孔工程煤层质量标准的要求。在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矿段的钻探施工中,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摸索并掌握了下偏心楔补采煤心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煤田钻探,由于煤层不稳定或见煤预告下达的误差过大以及构造关系,在钻进过程中,常有打丢、打薄煤层的现象。目前,在钻孔中打丢、打薄煤层补救采煤样的方法,主要有:刮煤、补打斜孔、打副孔等方法。我队通过生产实践,制成一种“钻孔水力采煤样”的新工具,定层比较准确,操作简单,制造容易,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1.提高判层技术,减少煤层质量事故:在煤田钻进中,运用仪表判层,能提高判层的准确率,减少煤层质量事故。我队使用仪表钻进前,1962年共钻进可采煤层366层,其中打丢,打薄煤层占11.2%,煤心平均采取率只达78.5%;使用仪表钻进后,尤其是1965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年共钻可采煤层199层,其中打丢打薄煤层占7.5%,降低33.1%,煤心采取率93%,达到未曾有过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煤田钻探使用各种双管单动和双管双动采煤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按质量标准严格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双管双动采煤器极易使煤心结构遭到破坏,煤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燃烧。阿式和K-3型两种双管单动采煤器,单动性、导正性能不够好,影响取心质量,而且更不适应煤系地层的岩层钻进。因此,为了打好煤层和顶底板,一般只好严格限制回次进尺,采用多次分段取心的钻进方法。尽管这样,岩煤心缺失、脱落、堵塞和燃烧等情况仍然容易发生,有时还会发生打丢打薄煤层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煤田勘探的钻探工作中,打丢矿层是常有的现象。当煤层打丢或煤心采取不足时,一般都需进行人  相似文献   

6.
煤田地质钻探中,常发生孔内事故产生遗留物不能测井终孔和打薄、打丢煤层现象,严重影响了对煤炭资源的评价。通过采用下入偏心楔造斜钻进、补心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技术和经济成果。  相似文献   

7.
南方不稳定煤系地层的钻探质量,历来存在判层、取心困难,打丢、打薄煤层和钻孔偏斜等一系列质量问题。客观上,煤层埋藏深,层次多而薄,厚度变化大,顶板硬、夹矸多而标志层不明显;由于火山活动、构造运动以及沉积条件和成分的不稳定,形成断层带、构造带和破碎带多,软硬互层交替频繁,可钻性相差悬殊;个别地段的浅部还存在老窑洞。因而给钻探施工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主观上,长期多以钻粒钻进为主,以普通泥浆护孔。由于钻探工艺落后,造成钻进效率低,工程质量差,孔内事故多,钻探成本高。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侏罗纪煤田由于煤层和围岩相对地有显著高电阻差异,过去采用电测井法曾顺利的完成了校验钻探的煤层的深度和厚度,寻找钻探所打薄和打丢的可采煤层等地质任务,但对于低电阻煤层、被套管遮蔽的煤层、井内无冲洗液和有高电阻冲洗液时煤层的校验测量等问题均未能解决。山砾岩、石英砂岩和  相似文献   

9.
在煤田地质钻探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打漏、打丢煤层及煤心采取率不高等现象,达不到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影响了对煤炭资源的评价。为了补救的地质资料,必须进行补取煤岩心。为安全完整的补取煤心,首先加工偏斜器,将其加工成圆弧状,斜面光滑平整,背面曲直,上、中、下段预留一个直径为2cm的圆孔,末端加工成尖形;其次,侧开窗位置选择在井壁完整硬度低的泥岩段,一般距煤层顶10~15m;再次,采用水泥砂浆及不规则碎石块建造牢固的人工孔底,并固定好偏斜器,使其不易滑动;最后,通过合适的钻具组合及施工参数,可安全顺利的补救缺失地质资料。本次补心岩层段长度采取率80%,煤层段长度采取率87%,满足煤田地质钻探质量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快速偏斜补取煤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丢打薄煤层是当前较多见的质量事故。在事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用偏斜法还可补取一些煤层资料。1979年我队采用此方法补取了20个煤层的煤样,平均每次偏斜占用31.42小时,最快21小时。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1965年,我队在煤系地层中钻进均是采用单管见煤,煤层顶板拿不好,许多煤层被打丢打薄,造成钻孔质量低劣。队党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重视,及时组织大家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并提出了保证质量的两个百分之百的号召。即钻孔合格率达到100%,可  相似文献   

12.
伊敏煤田是黑龙江省西部的一个全隐蔽侏罗纪煤田。以往在整个煤田范围内,仅打了4个钻孔,见到可采煤层20余层,煤层总厚104米,为褐煤。对于煤田范围、主要构造形态、煤层层数及其发育情况皆不清楚。在各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地震、钻探相配合的综合勘探会战。在105平方公里面积上,从设计、组队、搬迁建点、野外施工到提出精查(最终)报告,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多快好省地完成了伊敏煤田的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质成果,在黔北聚煤区开展综合数字测井技术的基础上,选择3种以上测井参数:视电阻率、自然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或其它物性参数,利用其对煤层、常见岩石、标志层、地质界线等的曲线响应特征,作出相应的定性解释,并以此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和结构,从而对钻探工程打薄或打丢煤层(线)进行更正,为原始数据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4.
煤田钻探超千米孔钻进,出现打丢、打薄煤层时,为了保证勘探质量,不至影响采样化验和对井田的评价,终孔后也要补打斜孔。超千米孔打斜孔,是一件技术复杂、施工又很困难的工作。因此选择的工具、操作方法要得当,应一次打成功。以井田D30号孔为例:该孔终孔深度1303.15米,由1096.98~1283.43米共见可采煤层四层,总煤厚5.76米,采长2.39米,采取率仅达42%。特别是第三层煤于1261.47~1263.60米见2.8米厚的煤层,采长0.7米,采取率只达25%,且煤心污染,结构不清。经研究决定,在124  相似文献   

15.
黔北是贵州又一聚煤区,在煤系地区综合利用数字测井技术,测量3种以上有效的物性参数,即研究视电阻率、伽马-伽马、自然伽马等参数特征,对煤层、常见岩石、标志层、地质界线等作出定性解释,取异常曲线上的特征点,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和结构,对钻探工程打薄或打丢的煤层(线)进行更正。除用于找煤外,还用于判定地质构造、计量放射性物质辐射剂量等多种应用。  相似文献   

16.
煤田深孔补采煤心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家军  潘峰 《探矿工程》2010,37(5):34-35,52
在煤田岩心钻探孔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丢失煤层现象,必须补采煤心,以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和有关煤田地质规程。在河南省禹州市张得煤田矿区的钻探施工中,摸索并掌握了一套深孔补采煤心的施工技术,利用偏心楔补打斜孔,有效解决了深孔(1000 m以下)补采煤心的问题,并完全满足地质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煤系地层被火成岩后期侵入,钻进中,在煤层顶、底板及夹层中经常遇到流纹岩,斑岩、石英岩、硅化砂岩等。这些岩层最厚有15~20米,薄的小于1米。岩石的可钻性级别多为8~10级,有的可达11级。为了防止打丢、打薄煤层,保证煤心采取和控制见煤,在煤层的顶、底板多用硬合金钻头钻进。使用普通合金钻头钻进上述岩层,时效仅达0.08~0.12米/时,  相似文献   

18.
郭涌 《探矿工程》2012,39(3):43-46
针对觜城某矿井下沿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煤层含水量较大时,孔内返风不畅,排粉效果差,影响钻孔孔深和成孔率等问题,采用宽叶片螺旋钻杆巾风压钻进工艺及试验。现场试验证明该工艺在含水量较大的煤层沿煤层瓦斯抽采(放)孔钻进施工中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湖南第一煤田地质勘探队地质二队的同志,将勘探区煤层顶板岩石的岩性、构造、化石、结核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图象表示成“钻孔层位指示图”(见图),并配上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挂到钻机现场。钻探工人看的懂、记的住,容易掌握煤层顶板岩石主要标志特征。这样,既普及了一般地质知识,又对于防止打丢打薄煤层、提高钻探质量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勘查阶段瓦斯地质工作浅议许玉柏(佛山煤田职工地质学院528237)1芦岭矿初始瓦斯等级及实际煤层瓦斯情况淮北矿务局芦岭矿,1960年建井施工,1970年3月移交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150万t。立井多水平开拓,走向长壁采煤法。该矿在缺乏煤层瓦斯资料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