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放射成因同位素(Pb、Sr)和轻稳定同位素(C、O)对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示踪,从物源角度揭示了其在规模成矿、元素发生超常富集的原因。研究表明,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物质不可能是来自赋矿围岩;深部地幔和基底都卷入了该矿的成矿作用;富Sb的交代型地幔和富Sb的元古界基底为其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矿源,两者是形成锡成山超大型锑矿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湘西金(锑)矿带壳体演化与内生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壳体演化的角度,探讨湘西金(锑)矿带内的壳体由前地槽阶段形成陆元,经槽、台、洼各大地构造阶段的壳体演化过程及其与带内内生金成矿的关系。并从这个角度得出带内的金成矿主要发生在中一新生代和属于多阶段、多生因类型的看法,还对其内生金矿的分布进行了概略预测。  相似文献   

3.
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地槽及地槽阶段、地台阶段和地洼阶段。地槽演化阶段即有锡的初步富集;地台演化阶段的早期即初“定”期,由于受基底活动余波的影响,地壳仍有较大的活动性,在滇东南一带产生了强烈的断拉谷运动及与之伴生的海底火山成矿作用,造成锡铜多金属的再次富集;当壳体演化至燕山期地洼阶段,早期北东向断拉谷系统再次活化,形成大规模的深部壳源重熔岩浆,岩浆重熔及上侵定位过程中同熔或萃取了大量的深源锡铜等成矿元素,在构造有利部位对先成矿体或矿化体进行再造和叠加富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后生成矿特征的矿化类型。文章阐述了个旧矿集区锡铜多金属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多因复成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4.
浅谈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文龙 《世界地质》2000,19(1):26-30
简要介绍了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有关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模式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贵州独山巴年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和地球化学角度对巴年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春成在放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矿床的锑和硫主要来自矿源层;锑矿受层位、构造控制;成矿流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具低温和中低盐度性质;矿床属典型沉-强改造型层控矿。  相似文献   

6.
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流体的热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湘中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建立了热.重力驱动型的流体运移模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龙山-锡矿山剖面,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进行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时期流体的热场数值模拟;结合包裹体的研究结论,确定了锡矿山锑矿床的成矿模式:锡矿山锑矿床成矿时期流体主要来源于盆地边缘的大气降水,在运移过程中流体不断被加热,同时淋滤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成分,搬运到泥盆系灰岩中卸载成矿。模拟表明在锡矿山锑矿床的下部应有一个隐伏的岩体,它提供的热流值约0.2W/m^2。模拟结果还表明,在锡矿山地区成矿作用时期地温梯度约86℃/km,成矿部位的温度约180~200℃,古流体的密度为865~887kg/m3,在成矿部位的流速接近0.5m/a。  相似文献   

7.
综合研究表明,W-Sb-Au型金矿床的赋矿层位形成于地壳强烈活动期(地槽期、地洼期)。富含钙泥质,凝灰质的砂板岩系是该类金矿床的有利控矿围岩。层间断层在其成矿过程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断层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构造地球化学反应导致金的聚集成矿,伴随地壳演化而发生的构造成矿演化促使金等矿化元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锑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典型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对比中国典型锑矿床控矿因素,从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岩系、控矿构造等方面对该地区锑矿的成矿规律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内蒙古地区锑矿的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火山热液型两种类型;各矿床中含矿岩系多为晚古生代泥盆系至二叠系之间,具有近东西向线性分布的特征;矿(化)体主要受控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成矿作用可能与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俯冲增生造山作用有关;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下的还原条件中形成的暗色细碎屑岩系是赋矿的有利层位;锑矿热液的形成可能与深部偏幔源-幔源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西南天山锑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天山的锑矿床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型、碎屑岩型和浅变质岩型3类,并以后2类为主,锑矿床主要特点是锑汞、锑金、锑银共生。查汗萨拉锑银矿床容矿岩系为碎屑岩,成矿物质来源于矿源层,断理解活动是成矿的主导因素之一。萨瓦亚尔顿金矿床赋存于浅变质岩系,矿体受一组早期为韧性、中晚期为脆性的剪切带控制,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特点,剪切作用活动及演化是重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槽汞锑资源成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汞、锑矿均产在秦岭地槽范围内,常成带分布,分区相对集中。矿订(点)分布同时受沉积岩层和断裂构造两种因素控制。矿产集中出现在两个矿带和两个矿田中。秦岭地区已探明汞锑矿订共计19处。探明储量:陕西省汞矿居全国第二位,锑矿为第六位。容矿地层控制垢储量:下泥盆统汞占84.4%,三叠系锑占57.8%。文章总结了成矿规律,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古新世,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酸性岩脉群,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还有周缘一些中-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据之,提出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锑矿床(点)基本上都产出于两组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点附近,3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对应于最主要的锑矿床(点).矿体具体受断裂交汇部位附近的次级短轴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及其翼部被纵向陡倾角断裂构造所切穿的部位控制,是断裂导矿与背斜构造圈闭的体现.岩性组合控矿表现为易于硅化蚀变交代的砂质碳酸盐岩与隔挡层泥质岩所构成的岩性圈闭.根据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成果,推算成矿压力为(200~300)×105Pa,成矿深度约为1 km.  相似文献   

12.
曹建劲 《矿产与地质》2000,14(6):401-407
论述了粤北乐家湾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F,B,As,Si代表早期硅化岩形成阶段的元素组俣和Cl,S,Sb,Hg代表晚期Sb工业富集阶段的元素组合,Cl在Sb的成矿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锑与砷、金的共生分异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陶琰  金景福 《矿物学报》2001,21(1):67-72
通过湘中锡矿山式锡矿矿化蚀变特征及矿化蚀变岩石微量元素统计分析,阐述了成矿作用中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现象,并以因子分析为手段,提取成矿作用中最主要的两个特征因子,综合地质分析,指出锑矿成矿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地质作用:硅化与锑矿化。硅化和锑矿化分别同砷、金富集和锑矿质沉淀析出相联系,从而造成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硅化作用主要在成矿早期,温度较高(200-300℃),砷、金主要在这一阶段析出。锑矿化则集中发生在成矿作用晚期,温度较低(100-200℃),辉锑矿以裂隙充填方式沉淀成矿。对锑与金、砷共生分异的认识较好地解释了矿化带上成矿特征指示元素在元素聚类分析中不相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侯威  肖勇  陈翻身 《地质科学》2007,42(3):483-495
在详细介绍了海南石碌韧性剪切带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构造控制成岩成矿”新理论,对石碌铁矿成因进行了全面剖析。通过多年的调查及研究,提出石碌矿床控矿构造是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透镜体(箭鞘褶皱)”。石碌富铁矿床主要成因是:原始沉积的贫铁矿在构造透镜体形成过程中经过塑性流动富集、压溶去硅等构造—成岩成矿作用,使贫铁变富铁,形成厚大的“北一”式矿体。总结了“北一”式铁矿的主要特征,根据厘定的石碌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透镜体的构造控矿及成岩成矿机制圈定了“北一”式矿体的找矿靶区,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基底变质岩系中和深部的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锑矿床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中国是世界上锑资源和生产大国。锑矿床划分为喷流沉积改造型、沉积改造型、变质再造型、岩浆热液型、火山热液型和外生堆积型六大类,细分十三亚类。近千个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华南锑矿成矿带、昆仓—秦岭锑成矿带、藏滇锑成矿带和阴山—天山锑成矿带。其中华南锑矿成矿带是最重要的锑成矿带,该带中有三个矿化集中区呈等间距分布。中国锑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期为泥盆纪和侏罗-白垩纪。主要赋矿岩系为泥盆纪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其次为元古界浅变质碎屑岩。  相似文献   

16.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7.
锡矿山式锑矿床的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锡矿山式锑矿床是已发现的锑矿床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成矿流体的研究对阐明该类型锑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主要根据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成矿流体运移的趋势。结果表明 ,锑大多由地球深部提供 ;成矿介质流体以深部上升流体为主 ,并有一定量的大气降水参与。矿化剂既有来源于周围地层岩石的 ,又有来自地球深部的。还探讨了锑的迁移沉淀机制。成矿早阶段流体贫硫 ,使锑主要呈Sb(OH) 03,其余呈Sb2 S2 (OH) 02 形式迁移。至成矿中 晚阶段流体硫相对增高 ,锑大多呈HSb2 S-4、少量呈Sb2 S2 -4形式迁移。锑配合物主要由于成矿流体温度、压力和pH值的突然降低而被分解或酸化 ,从而导致辉锑矿的析出  相似文献   

18.
屈尚侠 《矿产与地质》2005,19(4):375-379
论述了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并通过对矿床的构造环境、矿石结构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分析,得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锡矿山锑矿床方解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矿床各类方解石中,含矿脉状方解石含锑最高。从早期到晚期方解石,锑等元素含量逐渐降低。方解石的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溶液具低盐度和中-低温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