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滇池剖面沉积物质量磁化率、δ18O、δ13C同位素、粒度、矿物成分、CaCO3、有机质、铁、粘土矿物元素的测定,利用210Pb测年,恢复了滇池地区近700年来的气候变化。通过对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滇池经历了两个高湖水期和一个低湖水期,具有明显的200年气候周期性;本区气候变化具有冷湿-暖干的气候变化特征。滇池沉积记录包含了人类活动的信息,揭示了人类疏挖海口河,改变了湖泊沉积速率;最近十几年,工农业活动污染物进入湖泊,改变了湖泊的营养度,是滇池迅速富营养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与交通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测试,从主干道与非主干道磁化率的对比、十字路口与非十字路口磁化率的比较以及磁化率与路网密度相关分析三个方面,定量研究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及其与交通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灰尘样品磁化率(χlf)变幅为127.57×10-8~853.91×10-8 m3 · kg-1,平均值为322.55×10-8 m3 · kg-1,高于本地土壤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变幅为0.67%~3.99%,平均值为1.61%;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主干道灰尘的磁化率大于非主干道,十字路口灰尘磁化率大于非十字路口;灰尘磁化率和路网密度呈正相关,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可以指示交通污染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张威  李媛媛  冯骥  毕伟力  刘鸽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415-1425
湖泊、黄土与古土壤、深海沉积物等连续沉积体的磁化率变化作为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非连续、能够反映特定时段气候变化的沉积体,如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却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8 个典型冰川发育山地冰碛物磁化率进行研究,并与黄土、湖泊、深海沉积物以及不同区域的表土磁化率进行对比,采用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探讨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的冰碛物质量磁化率呈宽幅波动,介于(3.01~1808.80)×10-8 m3·kg-1,平均值147.84×10-8 m3·kg-1;频率磁化率值较低、且波动幅度小,介于0~6.89%,平均值为1.37%.不同时空条件下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不同,即不同地点同一冰期磁化率的差异显著;同一地点不同冰期冰碛物的磁化率变化不明显.影响冰碛物磁化率的主导因素是母岩的岩性条件,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昆特依盐湖是柴达木盆地盐湖演化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对象。前人对昆特依盐湖钻孔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开展过一些研究,但由于采样间距大,限制了对成盐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而且,目前关于昆特依盐湖磁化率特征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昆特依盐湖ZK1402钻孔(35 m深)的14C年代和磁化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钻孔由含盐碎屑层和盐层的互层所组成。钻孔的低频磁化率和高频磁化率的变化极为相似。盐层的低频磁化率值低,含盐碎屑层的低频磁化率值高。低频磁化率清晰地记录到古盐湖经历了四次显著的成盐期。(2)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百分比形式)呈负相关关系。(3)钻孔24.8 m深处的加速器质谱(AMS)14C校正年代为31780 ± 442 cal a BP,33.0 m深处的年代(19259 ± 207 cal a BP)出现倒转,表明钻孔下部的14C年龄可能受到现代碳污染而接近饱和。  相似文献   

5.
吴旭东  沈吉  汪勇 《热带地理》2011,31(4):346-352
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进行了低频磁化率(下称磁化率)、粒度组合特征、烧失量以及磁化率随温度变化(κ-T)的分析.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显示湖光岩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磁化率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反映了湖光岩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主要赋存于黏粒组分中;全新世以来湖光岩地区的磁化率的低值指示湿润的气候条件,高值则反...  相似文献   

6.
重庆北碚中梁山土壤发育过程中粒度与磁化率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梁山黄壤、石灰土与紫色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粒度相关参数与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测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3种土壤的总体磁化率较低,频率磁化率所反映的过渡性稳定单畴与超顺磁颗粒对每个剖面上的磁性贡献不一,且对风化成壤程度具有指示作用,说明了3个剖面中黄壤发育较成熟,最差是紫色土;相关性分析表明:石灰土中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频率磁化率、质量磁化率不能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指标,而在黄壤中由于频率磁化率与标准差的相关性显著,质量磁化率与偏度相关性显著,紫色土中质量磁化率与砂粒级含量相关性显著,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南方地区黄壤的频率磁化率、质量磁化率以及紫色土的质量磁化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衡量气候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岱海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对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反映*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在探讨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的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岱海DH32孔湖泊沉积物磁化率的测量结果,结合粒度、孢粉、历史资料和硅藻分析结果,对岱海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内陆封闭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高值段指示气候偏湿阶段;低值段指示气候干旱阶段;DH32孔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反映的近300年来岱海气候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并与粒度、孢粉、硅藻和历史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湖泊沉积物频率磁化率是恢复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要环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磁化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殷墟地区3个土壤剖面的岩性分析和磁化率测试发现,岩性和磁化率变化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岩性将剖面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现代农业耕作层,由于人类活动扰动剧烈,磁化率变化复杂(该文未作讨论);中层为河流相沉积物形成的亚粘土层,该层磁化率明显偏高(除地表耕作层外,3个剖面的磁化率最高值均出现在该层)且变化剧烈,可能是由于沉积物来源及沉积动力而导致磁性矿物含量及排列方式变化引起的;下层为灰黑色古土壤层,磁化率值明显低于其他层位且波动较小,有别于目前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中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古土壤成因模式,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剖面的总体磁化率变化幅度较大,且从表层向下有降低的趋势,可能是由于沉积物磁化率的埋藏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风区黄土与古土壤磁化率变化特点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叶玮 《中国沙漠》2001,21(4):380-386
在东部季风区的黄土研究中,磁化率是反映季风区气候变化的重要替代性指标之一,但关于中国西风区黄土磁化率的研究至今仍然为空白。通过对新疆典型的西风区——伊犁地区现代土壤和两个典型剖面黄土与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研究发现,两个剖面黄土与古土壤磁化率特征存在差别。地处荒漠草原地带的则克台黄土剖面中马兰黄土的磁化率值略高于弱成壤层,末次间冰期古土壤层的上部磁化率也低于黄土,与东部季风区相比黄土磁化率偏高;而位于草原地带的库尔德能布拉克剖面黄土磁化率为低值,古土壤为高值,表现出与东部季风区类似的变化特点。两个黄土剖面所反映的磁化率的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候对磁化率变化的控制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区磁化率物理意义的复杂性。提出虽然在西风区黄土记录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东部季风区的方法,但磁化率和碳酸盐含量在西风区可指示湿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许昌市路尘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 其污染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  吴国玺  李京忠  李东 《热带地理》2013,33(2):219-223
利用Bartinton MS2型双频磁化率仪对许昌市的路尘磁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许昌市城区路尘磁化率在98.33×10-8~600.92×10-8 m3/kg,平均值为319.72×10-8 m3/kg,频率磁化率在0.20%~5.94%,平均为1.92%,这种高磁化率值和低频率磁化率组合表明路尘中超顺磁颗粒含量较少,磁化率的高值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沉积造成的。2)路尘磁化率空间上具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这主要与该城市功能分区、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环境绿化情况有关。位于西北部的铁西片区和旧城区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大,并分布有一些工业企业,环境污染严重,路尘磁化率最高;东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城南片区环境质量均较好,这些区域路尘磁化率均较低。3)在商业中心、交通环岛和高速公路入口等处由于交通流量大,路尘磁化率值出现高出周围地区的现象。通过本文研究证明了利用路尘的磁化率特征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山西襄汾农田土壤磁化率和养分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萍果 《中国沙漠》2013,33(3):813-818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山西省西南部襄汾县农田土壤的环境磁学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低频磁化率、高频磁化率、频率磁化率、pH值、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平均含量分别为92.54×10-8 m3·kg-1、86.93×10-8 m3·kg-1、6.03%、8.26、1.94%、1.02 g·kg-1和2.39%;变异函数分析显示,土壤低频磁化率的空间相关距离最大为14.33 km,说明在一个较大的距离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比为23.41%,说明土壤磁化率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土壤性质、地形等结构因素。耕作和施肥等人为活动虽对土壤磁化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未改变其原有空间结构。本结果揭示土壤磁化率和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的多因素评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查阅最近30 a来对黄土古土壤磁化率与气候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成壤作用过程中由生物作用和风化作用产生的超顺磁粒级的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另外,磁化率值高低也不容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黄土古土壤本底值的区别、淋溶作用、有机质对磁性矿物老化的阻碍及其本身的磁化率等。因此,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的高低是在气候条件为主导的作用下多种因素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帕米尔地区黄土磁化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处西风区的中国境内帕米尔剖面进行磁化率的研究,并与研究区剖面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粒度、色度、Ca CO3(%)和TOC等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帕米尔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帕米尔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平均值低于黄土高原典型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4~63μm)为主,磁化率与细颗粒物质呈负相关,与粗颗粒物质呈正相关。色度a*,b*,L*及磁化率的关系表明该区由于所受控的物质种类不同,使磁化率同红度a*呈负相关,而与亮度L*呈正相关关系;碳酸钙和有机质对磁化率影响较小,贡献微弱;由于沉积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对磁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该区磁化率增强机制存在着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浅述土壤磁化率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有关土壤磁化率的报道越来越多,通过测量黄土磁化率、沉积物磁化率和城市工业区土壤磁化率等,得出磁化率具有环境指示作用.磁化率在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土壤学和环境污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其具有强大的科学生命力,在更多新领域里有更广阔的发展趋势:(1)运用磁化率进行古降水量重建,古环境恢复,研究古气候变化,对未来气候环境变化预测;(2)用土壤磁化率的方法研究调查城市大气降尘污染物内含磁性颗粒的行踪轨迹;(3)运用“3S”技术,建立全球磁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海南文昌涣文村老红砂剖面的磁化率测量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峰宇  王为 《中国沙漠》1996,16(4):364-367
通过对海南文昌县涣文村老红砂剖面的野外调查和磁化率测量, 绘制了该剖面磁化率曲线; 分析了剖面磁化率特征与剖面颜色及红化过程的关系。指出剖面磁化率可以作为反映老红砂堆积过程中(及以后)气候变化的物理参数。开展老红砂堆积连续剖面的磁化率测量, 以此进行气候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对华南沿海乃至更大范围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滇池水体污染和治理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滇池是一个发育至老年末期的高原湖泊。滇池流域是缺水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靠径流、污水和农田回归水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重复用水率2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滇池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滇池是整个流域污染物唯一的汇,这也是其难以治理的原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用于滇池污染治理的总投资已逾40亿元,而治理措施收效甚微,因此,对滇池这样有特殊污染机理的湖泊治理应从更宽泛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甚至采取非常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壤磁性变化机制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指示成壤作用的影响,而土壤理化性质是其分类的主要因素,却很少有关于土壤理化性质与磁化率关系的研究报道。通过对碳酸盐岩上覆红色石灰土的酸碱处理实验,探究土壤pH值与其磁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碱处理前,红色石灰土的磁化率集中在3000~4500×10m^3/kg,pH值在7~8,为碱性土壤;经HCI溶液处理后,pH值下降到1~4,磁化率下降到250—4000×10^-8m^3/kg,pH值与磁化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经NaOH溶液处理后,pH值上升到8~13,磁化率反而下降到2500-4000×10^-8m^3/kg,pH值与磁化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上述现象的产生,与酸和强碱所分别带来的还原和氧化环境有关,改变了弱磁性矿物和强磁性矿物之间的转化方向,抑制了趋磁细菌作用,最终引起土壤磁化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磁学性质逐渐被证明是分析海洋沉积物物源的有效手段之一。选取海南岛周边海域3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海南岛以南海域,而海南岛以东和以西海域则呈现从岸向海逐渐降低的趋势。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海洋表层沉积物的磁化率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贡献,因此可以认为沉积物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能指示陆源输入的变化。利用多个环境磁学参数对采样点进行Q型聚类,并结合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域:海南岛以东水深超过100 m的海域(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其东北面的珠江水系,同时粤西沿岸河流携带来的物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海南岛以东水深小于100 m和海南岛以南海域(Ⅱ区)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于海南岛沿岸侵蚀搬运以及入海河流输入;北部湾北部海域(Ⅲ区)沉积物受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沿岸河流输入物质的共同影响;海南岛以西海域(Ⅳ区)沉积物受来自海南岛西南侧河流输入、沿岸侵蚀物和由南向北的洋流所携带的沉积物的共同影响。研究表明: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组合可有效指示近岸表层沉积物的物源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城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塔城奴拉厚13 m的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粒度、TOC、CaCO3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奴拉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63~4 μm)为主,由于该区黄土磁化率受控于原生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等较粗颗粒磁性矿物,而黏粒物质吸附的铁磁性矿物及成土过程中生成的超顺磁颗粒和磁性矿物较少,磁化率与细颗粒物质成负相关,与粗颗粒物质成正相关关系; 受生物成磁、化学作用以及TOC自身磁性的影响,磁化率与TOC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 对磁化率与CaCO3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关系密切,CaCO3含量对该区磁化率的独特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开展广泛的磁化率特征研究是目前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环境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昆明西山4个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剖面进行系统的磁化率测定发现,所有剖面磁化率值都呈现自剖面底部向顶部增高的趋势,这一现象与以往流行的玄武岩风化壳磁化率值随风化成土过程的加深而减小的模式有较大出入。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可能是本区玄武岩风化壳(至少顶部60 cm区域)磁化率增强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