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阔  李国胜 《热带地理》2011,31(2):153-158,177
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对广东省沿海地区(阳江-汕尾岸段)风暴潮灾害易损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对风暴潮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估,建立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国际通用的海岸易损性评估模式并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与广东省沿海地区相适应的风暴潮易损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应更加重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灾预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 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潮高估算和重现期研究, 危险性评估, 承灾体暴露性 和脆弱性评估, 灾害风险区划、灾情损失评估等, 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及其次生灾 害链风险的研究则较少。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工程等多角度建立沿海城市风暴潮灾 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运用3S 技术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进行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风暴潮灾 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构建基于场景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开发基 于风险的决策支持系统, 加强灾害撤退避难图编制研究, 建立持续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及 对防灾预案和灾情损失的定量化预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小冰期是中国气候的异常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通过系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沿海地区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和造成的损失具有明显的时空地域分异特征:1明清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各种灾害发生频次成波动上升的趋势,在明末清初达到一个高峰值;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各种灾害中,水、旱两灾的发生最为频繁,水灾发生频次高于旱灾。2水灾、旱灾、台风和潮灾是该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台风与水灾、潮灾之间高度相关,且台风灾害是浙江沿海地区的主要致灾因子,台风灾害诱发的灾害链具有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旱灾和水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该地区水、旱两灾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相对一致,这种现象可能是副高季节内振荡所导致的。3浙江省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和损失程度与地貌形态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以平原、丘陵及低山等地貌类型为主的孕灾环境对浙江沿海地区水灾、旱灾、台风灾害和风暴潮灾等4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损失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浙北地区水旱灾害变化剧烈,浙中、浙南地区相对较弱。杭州湾地区台风灾害的分布具有湾口多于湾顶,南岸多于北岸的特点。4从灾害损失的空间格局来看,特大损失程度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潮灾,且集中分布在浙北平原,浙南山地和浙东南平原丘陵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4.
继在南极中山站建成我国南极首个永久性验潮站后,2012年1月在南极长城站又建成了我国南极第二个永久性验潮站。通过对长城站验潮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验潮基准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和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以及长城站附近海域海洋潮汐170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并据此进行了潮汐预报,同时分析了长城站潮汐余水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利用附近的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的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使用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可以显著提高长城站验潮站潮汐预报的精度,余水位改正后2014时段的潮汐预报中误差为±3.42 cm,明显好于改正前的预报中误差±10.43 cm。  相似文献   

5.
0814号“黑格比”台风是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引发严重风暴潮,造成珠江口超高水位.由于珠海验潮站仪器受损,未能记录最高潮位.文中采取测量水痕和邻近站差值相似比较法对该站在黑格比台风袭击时最高潮位的出现时间及高程进行后报,估算出珠海站此时间的最高潮位为珠江基面上(274±5)cm,并对该次台风的珠江口异常高潮位与海平面上升及围海造地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沿海工程高程设计和评估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潮位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平均发生周期分别为11.3 a和6.4 a。现代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平均发生周期由1949年前的5.5~6.5 a延长至1949年以来的7.9 a,发生频率虽有所降低,但大型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需修筑高等级的防潮堤坝。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取决于气象、地形和水文要素的综合效应:在气象因素制约下具有多发于初冬、春4月和台风期的季节特征;在地形因素制约下具有易发于SE风转NE风的天气特征;在水文因素制约下显示以近无潮点岸段为界,三角洲西、南两地成灾异时的特征。据此,开展风暴潮灾害预报和堤坝建设,可抵御潮灾和减轻潮灾危害。  相似文献   

7.
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江三角洲感潮河段年最高洪潮水位存在长期上升趋势的事实,提出了河口区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不同年代同频率的设计洪潮水位各不相同,也存在相应的长期变化趋势。以灯笼山站为例,新方法计算的2030年和2050年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分别为3.12m和3.28m,比传统频率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高出0.24m和0.40m。建立有关部门在制定河口区的防洪标准时,根据洪潮水位的长期变化趋势作相应的动态调整,以适应河口区洪潮水位变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建省气象台和宁德市气象台提供的超强台风"桑美"的风情、雨情、水情、潮情和灾情资料,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桑美"的致灾机制和灾情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的致灾因子强度超强,最大风力超过"卡特里娜"飓风,主要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致灾;灾情特重,主要以人员伤亡和船只沉毁、房屋损毁为主.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与台风致灾因子强且"三碰头"有关外,还与福建东北部多山、港湾地形潮水上涨巨大、山地性河流短促、人们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工程水平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等有关.为此,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福建省气象台和宁德市气象台提供的超强台风"桑美"的风情、雨情、水情、潮情和灾情资料,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桑美"的致灾机制和灾情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的致灾因子强度超强,最大风力超过"卡特里娜"飓风,主要通过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致灾;灾情特重,主要以人员伤亡和船只沉毁、房屋损毁为主.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与台风致灾因子强且"三碰头"有关外,还与福建东北部多山、港湾地形潮水上涨巨大、山地性河流短促、人们防灾意识薄弱、防灾工程水平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等有关.为此,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何蕾  李国胜  李阔  张悦  郭腾蛟 《地理研究》2019,38(2):427-436
在全球增暖及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风暴潮极端事件愈加严重,修筑海防工程是沿海地区应对和适应风暴潮灾害的主要工程性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风暴潮历史灾害数据,分析了风暴潮增水与社会经济损失的关联性;提出了定量评价工程性适应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益理论关系模型;推算了未来极端事件情景下,珠江三角洲海防工程建设的适应效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灾损率与增水呈显著正相关。海防工程建设高度在1.69~11.85 m内处于收益状态,其中5.22 m时收益最大。基于2030年、2050年以及2100年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情景,将海防工程设防标准定为应对2100年20年一遇风暴潮时的收益最大,标准定为应对2100年100年一遇风暴潮时收益最小。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重现期及增水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海岸中台风暴潮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受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该地区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将出现显著的变化。本文采用耿贝尔方法和皮尔逊Ⅲ型分布法,分别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潮位站的最大增水值的重现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绘制了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潮位站的耿贝尔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少数潮位站的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最佳;分析了该地区风暴潮重现期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了风暴潮与台风路径、天文潮以及地形之间的关系。该计算结果将为政府规划设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风暴潮预报、海岸工程设计和估计风暴潮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黄浦江极端风暴洪水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杰  尹占娥  于大鹏  许世远 《地理研究》2013,32(12):2215-2221
黄浦江流域是典型的风暴洪水脆弱区。随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未来该区域可能遭受更为严重的灾害影响。从海平面绝对上升、构造沉降和压实沉降三个方面预测了2030 年和2050 年该区域海平面相对上升值为170 mm和390 mm。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大天文潮位值和最大风暴增水值,估算了2030 年和2050 年极端风暴洪水位将分别达到7.17 m和7.39 m。基于高精度洪水数值模型开展了2030 和2050 年两种极端风暴洪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黄浦江两岸地区均可能被淹没,上游地区较中下游地区受淹将更为严重。进而提出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不确定性分析、防汛墙溃堤淹没情景分析和风暴频率—强度变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探索更有效的空间管控方法,从各类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形成机理出发,通过选取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评估了海南省临高县海岸带生态环境敏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并将其与国土规划相结合,对研究区进行了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暴雨洪涝、赤潮、海岸侵蚀均以轻度敏感为主,土壤侵蚀、台风灾害以中度敏感为主,特殊生境、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以高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轻度、中度、高度与极度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0 651.28、9 682.11、3 275.29和983.88 hm2,其中高度敏感区以调楼镇分布面积最大,极度敏感区以博厚镇分布最广;2)地质灾害以地震、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砂土液化为主,除地震风险分为风险大区与中等区外,其余4种均只有中等风险区和风险小区,综合风险则有大、中等和小3个分级,其中风险大区主要分布于博厚、东英、波莲与皇桐镇的断裂带两侧各15 m范围区内,总面积为118.86 hm2;3)集生态敏感性、地质灾害风险与国土规划多元视野的海岸带深度空间管控分区,可较好地识别重要保护对象与关键保护区域,并使海岸带获得充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QuickBird卫星数据的土地利用分类规则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实验区,研究面向对象技术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规则集。针对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空闲地的特征差异,综合多尺度的分割特征,尝试不同的分割尺度,最终选定两个最优分割层次,即大尺度层次(分割尺度为400)和小尺度层次(分割尺度为240)。采用有效的特征参数,包括自定义的特征增强参数(NDVI参数、色度放大函数)以及最大差异特征参数、面积参数、不对称性参数、标准差参数,确定各特征的隶属度函数,最终建立分类规则集;应用该分类规则集,通过图层间信息的传递与合并,对实验区的QuickBird(QB)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达86.98%,有效避免了椒盐现象。实验证明了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可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丰富的信息,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严维枢 《热带地理》1997,17(2):173-178
潮汐站资料分析表明香港地区海平面每年以1mm的速度上升。然而,在沿海填海地区,由于受长期地面沉陷的影响,下沉速度超过上升速度,导致海平面明显相对上升。受大规模地面沉陷的影响。填海区在台风暴潮期间极易受海水浸淹。为了有助于未来海岸的开发,建议利用现有技术水平的测量方法,包括卫星测高和激光测距方法等,对填海区进行长期连续的地面沉陷监测。对下沉问题提出预警,以便采取措施,如修筑海提,建抽水站等,以抵御海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和RS技术,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土壤环境质量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和法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生态用地分级保护提供引导和理论依据。将生态用地划分为3个类型区,以反映不同生态用地保护级别和建设管制要求。其中,特殊保护区/禁止建设区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4.62%,大部分为湿地;重点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占41.29%,主要为耕地;一般保护区/有条件建设区占24.09%,以盐田为主。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directly threaten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y regions, and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helpful for analyzing the land ecological patterns between regions and over tim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for Tianjin in 1980, 2000, 2010 and 2019, supported by software such as ArcGIS and GeoDa,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the study area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Then,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and internal heterogeneity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each district in Tianj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and use of Tianjin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the past 40 years: the building land has been expanding, while the farmland and barren have been shrinking continuously. (2) The overall level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in the high security area, and Jizhou District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Central areas and Binhai are low. (3)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s not obvious, bu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is strong.  相似文献   

18.
地面沉降对上海黄浦江防汛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龚士良  杨世伦 《地理科学》2008,28(4):543-547
地面沉降导致上海地面高程损失,并降低防汛工程设防能力。1921~2007年地面平均沉降1.973 m,最大沉降3.035 m,市区普遍低于江河高潮位。地面沉降在中心城区外滩黄浦江防汛墙四次加高改建中分别占增高幅度的98.0%,62.6%,30.1%,7.8%,目前防汛墙仍受到地面沉降的持续影响,1994~2006年区域地面沉降占防汛墙总体沉降量的71.9%。地面沉降的长期危害是影响上海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是上海城市灾害防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