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1994年,由出版《前寒武纪研究》杂志(“PrecambrianResearch”)的著名出版社Blsevier推出了一部前寒武纪研究的新书:欣古亩地壳的演化》(“ArcheanCru-stalEvolution”)。该书不是一部个人的专著,而是由多位从事太古宙研究的学者分别执笔涉及太古宙各方面重大地质问题的文集,书的主编是著名地质学家K.C.Condie。全书计十二章,五百余页,篇幅较大。所涉及的内容有:科马提岩问题、太古宙绿岩带特征及构造环境、绿岩带随时间的演化、与绿岩带有关的沉积岩、太古宙克拉通、TTG成因、太古宙的花岗质深成岩、外长岩、高级区与低…  相似文献   

2.
太古南花岗质岩石作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组成部分,占整个克拉通某底出露面积的70~80%以上,构成地球早期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利这套岩石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岩石学研究阶段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阶段。80年代以前,主要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入手研究遭受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的太古窗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性质、物质来源、成岩过程。随着以岩石圈动力学或大陆动力学为基础的全球构造观的建立和发展,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研究正摆脱纯岩石学研究,步入探索早期地壳构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研究阶段。早前寒武纪原始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深部地质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苦橄岩和科马提岩都是富镁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早先,学术界大多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少强调。于是认为二者的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成因类似,形成条件类似。本文采用全数据模式的研究方法,从数据库收集了全球太古宙全部科马提岩和后太古宙全部苦橄岩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太古宙科马提岩与后太古宙苦橄岩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科马提岩与苦橄岩,不仅地球化学特征不同,而且成因不同,形成条件不同,产出时代不同,源区组成也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不可能属于同样的构造体制。太古宙是火球时代, 地球异常的热, 主导的可能是静止盖幔构造(stagnant lid tectonics);后太古宙是热球时代,地球相对冷了许多,主导的是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科马提岩在太古宙广泛出露,无需地幔柱模式;而苦橄岩在后太古宙很少出露,才真正需要地幔柱模式。  相似文献   

4.
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动力学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邓军  翟裕生 《地学前缘》1999,6(2):315-323
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与区域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行为有关,成矿系统动力学是确定成矿系统演化和最终结果的关键,其研究是对传统成矿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东地区长期处于大陆边缘,构造成岩成矿作用过程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1)太古宙-元古宙绿岩地体产生、形成-金的矿源系统雏形;(2)古生代构造环境稳定--金成矿作用间歇;(3)中生代绿岩带强烈活化-改造-构造成岩成矿;(4)新生代构造继承性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涉及早期地球演化、大陆形成与保存、板块起源、超大陆旋回等一系列关键地质过程,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现今板块构造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前寒武纪构造体制和机制,替代机制便成为许多地球科学家的追求,诸如地幔柱构造被认为是太古宙的主导构造。前寒武纪占据地球演化历史的90%,相应的地质体也占据大陆组成的90%,要深入了解大陆动力学并建立全球全时地球动力学理论,就必需了解前寒武纪,必须加强对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质岩石是太古宙地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任何大陆地壳的演化模式都必须包括能够形成这些花岗质岩石的恰当的地质环境。本文在归纳总结太古宙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太古宙地体中的花岗质岩石划分为TTG岩系、柴苏花岗岩系和花岗岩—混合岩系,并分别探讨了三者的源岩物质和成岩过程,以及它们在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建立了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前言板块构造学说在最近十年才得到世界普遍承认。在现正在移动的刚性板块和海洋张开和封闭问题上,只有极少数人不承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因此,试图把前寒武纪地壳发展演化符合新全球构造的方案出乎意料地获得成功。两个极端观点在前几年已经发表。第一种观点承认地球构造演化的均变说,至少从太古宙某一刚性地壳形状形成以后,  相似文献   

8.
和龙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和龙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首次提出了该区是以变质深成侵入体为主体的认识。通过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太古宙岩浆的成因和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将对吉林省太古宙变质岩的研究和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热动力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应用成矿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初步确立不同成矿系统的形成条件和时空演化的成矿动力学模式,即太古宙陆核演化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元古宙裂陷盆地演化与层状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古生代古亚洲洋形成-封闭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绿岩带是太古宙地盾区的基本构造-地层单元。Anhoeusser等人已概述了其特征。对绿岩带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我们了解地球早期的特征及其深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部分太古宙绿岩带在地层、岩浆和构造史上,都甚为相似。但作者对南非、西澳和加拿大研究认为,这些地区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沉积差异。本文将讨论这些差异及其反映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前寒武纪大陆地壳构造—大陆壳体并合构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星子理论和地球的星子堆积模型,以及地质演化两阶段模式和区域演化序列的差异,提出一种综合地质构造单元:大陆壳体。大陆克拉通内部南体具独特的并合构造特征,文章将该构造模式称为大陆壳体并合构造,作为研究大陆克通地壳形成、演化的工作模式。作者在系统分析全球大陆克拉通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和对中国东部板内地壳构造研究基础上,将大陆克拉通地壳划分为若干类型,并总结了不同类型地壳区的区域演化序列,及并合带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动力学——以胶东金矿集中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与区域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行为有关,成矿系统动力学是确定成矿系统演化和最终结果的关键,其研究是对传统成矿理论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胶东地区长期处于大陆边缘,构造成岩成矿作用过程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1)太古宙—元古宙绿岩地体产生、形成———金的矿源系统雏形;(2)古生代构造环境稳定———金成矿作用间歇;(3)中生代绿岩带强烈活化改造———构造成岩成矿;(4)新生代构造继承性活动———后期构造破矿作用。胶东金矿集中区是典型的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是区域尺度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演化受大陆岩石圈和深断裂成熟度控制,与太平洋区板块俯冲碰撞及郯庐断裂带的形成、演化紧密相关,其发生和作用过程及演化受地壳演化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制约,与区域构造的形成、演化相互关联。“断裂阀地震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金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剪压变形构造岩相向剪张变形构造岩相转换的时空界面  相似文献   

14.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奋起拯救地球和地球上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生物———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是人类20世纪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贡献。其中,地质科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功不可没。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历来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地质科学注重研究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历史,在满足不断前进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地质学家弄清楚了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地质科学在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时,总要研究生物的进化过…  相似文献   

15.
《元古宙地壳演化》一书由K.C.康迪主编,是1992年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元古宙地壳演化》(Protero。oiCCrustalEvolution)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17项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计划项目主要研究了下列几方面问题:(1)元古宙和太古宙上壳岩组合的对比,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构造体制的差异性;(2)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宙沉积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评价控制沉积成分的各种因素;(3)用错石U/Ph和全岩StwNd研究,2.4-2.0Ga大陆地壳“生长间断(generationPP”的真实情况;(4)利用单颗粒错石测年新技术,深入认识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断面域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碎屑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化学组成分析,结合区域成矿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断面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两个不同时间域的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与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地球化学区形成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樊海龙  杨高学  郭建明  马雪云  刘翔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02-2022102002
现代地球岩石圈主要由镁铁质上地幔和长英质地壳两个储集层组成,研究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对揭示地球早期地质过程和物质循环、厘定板块构造启动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冥古宙—始太古代具有更高的地幔潜能温度和地温梯度,岩浆海冷却形成薄的原始地壳;大洋岩石圈表现为韧性,主要构造机制应为停滞盖层模式,有地幔柱参与。太古宙片麻岩中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的出现标志着镁铁质原始地壳向长英质陆壳转变的开始。本文总结了地球早期停滞盖层模式到现代板块构造模式下含水玄武岩部分熔融、结晶分异形成大陆地壳的过程,主要包含幔源岩浆停滞盖层(“自下而上”的热管火山岩和“自上而下”的深成侵入岩构造模式)、增厚镁铁质地壳部分熔融、俯冲洋壳、岛弧及洋底高原部分熔融模式;陆壳的破坏和消减主要受陨石撞击、分层沉降、重力不稳导致拆沉控制;板块构造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地球内部的热量扩散,俯冲作用加快了洋壳和陆壳之间的物质循环。最后,结合太古宙变质岩、古老克拉通岩石学特征和锆石Hf、O及全岩Nd、Sr、Ar、Ti同位素组成,讨论了陆壳的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 3.0 Ga之前形成了现有陆壳体积的60%~70%,厚度约为20~40 km;3.0~2.5 Ga,地壳改造速率明显增加,陆壳生长和破坏速率达到动态平衡,表明全球性现代板块构造体制逐渐成为控制大陆形成、裂解和陆壳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辽宁义县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义县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属于太古宙晚期富钾的正常钙碱性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系列的岩石,属于壳源分异型花岗岩,形成环境为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19.
前陆盆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前陆盆地是指位于克拉通边缘,外侧为活动造山带的沉积盆地,其成因主要与克拉通边缘的被动下弯和造山带一侧的构造负荷作用有关,盆地在形成演化、构造变形和沉积特征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并与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这类盆地在油 气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石油地质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前言现代成矿理论是根据地壳有规律不可逆演化的基本理论和伴生矿床建立起来的。最近在解释地球早期历史方面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早期历史一般认为是地质前期和太古宙时期的总和,时距为45—25亿年。本文使用的“早期历史”一词具另一种意义,即包括太古宙和早元古宙(38—18亿年)。有两个理由证明这种研究问题方法:1)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构造之间紧密相连,而在许多地区晚元古宙构造与显生宙相似。2)缺少地质前期的成矿作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