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Ⅰ型),另有少量的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富甲烷包裹体(Ⅲ型),未见纯气相、纯液相包裹体;铜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335℃,盐度为4. 2%~16. 7%NaCleq;钨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9~265℃,盐度为2. 6%~23. 7%NaCleq,有少量以石盐为主的子晶矿物,流体盐类溶质从NaCl、KCl、MgCl2为主逐步演化为CaCl2为主,成矿压力为17. 85~48. 90 MPa,深度为0. 67~1. 8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各中段成矿流体成分相似,以H2O、CH4为主,伴有少量N2及微量的CO2。在同一中段内两种矿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相差较大,CH4、CO2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由于铜矿化流体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演化过程造成的,与钨矿化流体演化存在明显差异。氯化物的参与是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中W元素的运移和富集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受F-、Ca2+含量以及锰方解石、黑钨矿活度积的控制,形成了“上白(钨)下黑(钨)”且以白钨矿为主的钨矿体。从矿体的深部到浅部,成矿流体中的H、O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弱负相关),根据水岩反应中H、O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推测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水岩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认为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构成,同时发生了水岩交换反应,成矿流体在迁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石英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形成W、Cu- As、Pb- Zn等矿化带,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8~306℃,盐度w(NaCl)=6.45%~14.04%。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南秧田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H2S和N2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属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72~0.87g/cm3,表明形成这种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8~32MPa,成矿深度约为0.6~1.2km。石英包裹体水的δD为-72.16‰~-65.10‰,δ18O为7.98‰~8.45‰,钨矿床中硫化物δ34S为6.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西香炉山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从江西西北部至安徽南部发育一条显著的斑岩-矽卡岩型钨成矿带,香炉山是其中一典型的矽卡岩钨矿床。矿床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由近接触带矽卡岩和云英岩矿体和远接触带脉状石英-硫化物-白钨矿和透镜状矿体组成。通过对不同蚀变带上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在209~383℃,脉状石英-白钨矿和石英-硫化物-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63~278℃和204~284℃,晚期方解石脉的温度最低为143~235℃;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在0.35%~5.26%NaCleqv,脉状石英-白钨矿和石英-硫化物-白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范围分别为0.35%~5.86%NaCleqv和0.70%~9.21%NaCleqv,晚期方解石脉的盐度为0.35%~2.07%NaCleqv。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矽卡岩、石英-白钨矿脉和石英-硫化物-白钨矿脉中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2O,还含有一定量CH4和少量的N2。从早期到晚期成矿阶段表现为一个降温的过程,指明了钨成矿温度较宽泛;钨在流体中可能以钨酸的形式运移,与围岩反应时,温度降低和碱性升高,促使白钨矿沉淀成矿。早期到晚期成矿流体温度和物质组成发生变化是成矿发生分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湘南新田岭白钨矿床He,Ar同位素特征及Rb-Sr测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田岭白钨矿床是湘南W-Sn多金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产于骑田岭岩体北接触带.本文对矽卡岩矿石中1件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测定,获得3He/4He值为4.08 Ra,40Ar/36Ar为342,反映了在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流体中亦有地幔流体的显著参与;运用石英Rb-Sr法获得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57.4±3.2)Ma(2σ)(MSWD=1.6),87Sr/86Sr初始值为0.71044±0.00012,该年龄值与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及芙蓉大型锡矿等的成矿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中侏罗世是湘南地区钨锡成矿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由CO2、CH4和N2组成,均一温度为278.5~336.4℃,盐度(w(NaCl))为3.53%~7.72%;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4.7~345.9℃,多数为190~220℃,w(NaCl)为3.05%~9.34%;Ⅲ型CO2包裹体中的气相组分均为CO2,液相中尚含少量CH4等组分;Ⅳ型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盐水溶液三相组成,CO2相占10%~15%,完全均一化温度为301.6~305.1℃。综合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结果认为:杨金沟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组分的加入。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过不混溶,并对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是一个少见的金矿新类型 ,其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NaCl H2 O型、CO2 H2 O±CH4型和CO2 H2 O NaCl型。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 ,从 1 5 9~ 390℃ ,金主成矿阶段温度集中于 2 0 0~ 340℃ ,流体盐度为 2 .4 2 %~ 1 9.2 9%NaCleq ,但各阶段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的盐度高达 2 9.0 2 %~ 4 6 .2 %NaCleq。成矿流体密度为 0 .731~ 1 .1 32g/cm3 。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中以H2 O和CO2 为主 ,含少量N2 ,CH4,C2 H6,H2 S等 ;液相成分以Na+ 、Cl-为主 ,其次是Ca2 + ,K+ ,Mg2 + ,SO2 -4。布隆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 3 CPDB值为 - 4 .6‰~ - 1 .4‰ ,δ1 8OSMOW 为 1 7.2‰~2 1 .1‰ ,δ1 8O水 值为 6 .7‰~ 1 4 .7‰ ,δD变化于 - 70‰~ - 5 5‰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 ,并混合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组成的改变以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地质与勘探》2020,56(2):315-327
为了探讨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特征,本文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开展了流体包裹体以及H-O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该矿床矽卡岩期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1~358℃,盐度范围为3. 87%~5. 86%NaCl_(eqv),氧化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范围分别为167~403℃和114~351℃,盐度范围分别为1. 57%~6. 45%NaCl_(eqv)和0. 88%~8. 00%NaCl_(eqv)。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朱溪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_2O,此外还含有少量CH_4、N_2和C_2H_4。石英H-O同位素结果显示,δD_(v-SMOW)值变化范围为-53‰~-87‰,δ~(18)O_(H_2O)值介于2. 58‰~5. 68‰。自成矿早期到晚期,该矿床总体呈现缓慢降温的演化过程,钨在进入流体相后很可能以钨杂酸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含钨的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而引发流体酸碱度的变化,或后期大气水的加入导致的温度降低可能是朱溪钨矿床中钨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成矿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秧田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是滇东南老君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矿床由多个白钨矿体组成,以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矿石为主,矽卡岩矿物组合以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榴石+角闪石+绿帘石为主。南秧田钨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矽卡岩阶段,石英-白钨矿阶段和方解石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1~423℃,石英-白钨矿的均一温度为177~260℃,晚期方解石脉的温度最低,为173~227℃。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 Cleq)为0.18%~16.34%,石英-白钨矿的盐度w(Na Cleq)为0.35%~7.17%,晚期方解石脉的盐度w(Na Cleq)为0.35%~2.24%。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2O,还有少量的N2,只有在石英-白钨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组分除了H2O以外,还有少量的CH4。矿床从早期到晚期成矿阶段表现为一个降温的过程,说明钨成矿温度较宽泛。成矿期含矿矽卡岩的δ13CPDB值为-5.7‰~-6.9‰,δ18OSMOW值为5.8‰~9.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其次为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地层和大气降水,反映出典型岩浆热液交代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是近年来勘探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冷热台显微观察与测温、扫描电镜、激光拉曼探针测试,对甲玛矿床各成矿阶段典型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含挥发分,临界相均一的流体来自岩浆超临界流体出溶,主成矿阶段具有沸腾包裹体组合特征,有机质包裹体荧光效应显著。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岩浆-热液阶段斑岩中石英斑晶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0~540℃,含石盐子晶高盐度包裹体盐度范围为35~61(wt%)NaCl.eq,中等盐度的临界均一的气液包裹体盐度范围为3~29(wt%)NaCl.eq,岩浆期后热液阶段斑岩、角岩中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10~410℃,盐度范围为33~41(wt%)NaCl.eq,与其不混溶共生的中低盐度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为5~25(wt%)NaCl.eq。矽卡岩阶段矿物均一温度范围为130~360℃,盐度范围为3~41(wt%)NaCl.eq,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与盐度呈阶梯式降低趋势。斑岩体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中含有较多黄铜矿子矿物,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已经具成矿元素的富集。激光拉曼探针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期至主成矿期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CH4和N2,各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具有继承性。成矿流体为高温度高盐度,富含CO2、CH4的流体。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后期混有大气降水。当岩浆热液上升时因压力的突然释放造成高温含矿热流体发生减压沸腾,CO2和CH4等气体大量逃逸,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矿床在成因上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栾川南泥湖斑岩型钼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杨永飞  李诺  杨艳 《岩石学报》2009,25(10):2550-2562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超大型钼钨矿床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的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辉钼矿±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可见纯CO_2包裹体、CO_2-H_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晚阶段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50~460℃,盐度为5.68 wt%~17.87 wt% 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50~380℃,盐度为3.00 wt%~38.16 wt% NaCl.eqv;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和未知种类的子矿物,指示流体具有沸腾所致的还原性、过饱和特征;盐度相差悬殊的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在相近温度下异相均一,表明流体沸腾的存在.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15~265℃,盐度介于0.53 wt%~1.23 wt%NaCl.eqv之间.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70~300MPa和30~150MPa,推测成矿深度约为3km.总之,成矿流体具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富CO_2的特征;流体沸腾导致CO_2逃逸,氧化性降低,成矿物质沉淀.  相似文献   

11.
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产于冈底斯构造岩浆成矿带的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亚带内。分别对干矽卡岩阶段(Ⅰ)的石榴石、早期硫化物阶段(Ⅲ)的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Ⅳ)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偶见气液两相甲烷包裹体,石英中也有大量的含NaCl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变化于95~476℃之间,盐度介于1.57%~37.33%,密度变化于0.68~1.23 g/cm3,总体属中-高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据此计算的成矿压力范围为24.63~133.61 MPa,成矿深度介于2.46~9.64 km,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矿环境。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数据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一个温度、盐度和压力总体显著降低(减小)、密度略渐增大的过程。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主要为初始混合岩浆水,随着成矿作用进行,大气降水大量加入,到晚期阶段成矿流体逐渐演化成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在Ⅲ阶段(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沉淀形成矿体。因此认为沸腾作用可能是该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本次研究结合最新的野外地质现象发现该矿床除存在前人所强调的沉积成矿作用以外,热液成矿作用非常明显.对该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细致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研究,揭示成矿流体特征,并探讨成矿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以气液两相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20~260 ℃,平均盐度为10.0% NaCl eqv,压力为32~68 MPa,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激光拉曼测试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含有CH4、H2S、C2H6、C2H2、N2和NH3,为多元共存的流体体系.在热驱动力下(120~260 ℃),流体混合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SO42-)、催化剂(Mg2+)和还原剂(有机质、CH4和H2S)促使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启动.TSR反应过程中流体pH发生变化,进一步促进了金属硫化物沉淀.   相似文献   

13.
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桂西北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大型矿床。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观察,将区内成矿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并对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及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箭猪坡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H_2O-NaCl型、H_2ONaCl-CO_2型和纯CO_2型。显微测温实验结果表明:两相H_2O-NaC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3℃~288℃,主要分布范围160℃~200℃,盐度w(NaCl)为3.53%~8.27%,主要集中于4.0%~6.0%,密度为0.799~0.996g/cm3;H_2O-NaCl-CO_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328℃,主要分布范围260℃~320℃,盐度w(NaCl)为0.21%~11.84%,主要集中于4.0%~7.0%,密度为0.654~0.842g/cm~3,成矿流体的捕获压力为46.5~99.7MPa,换算成矿深度为1.75~3.77km。依据流体盐度和温度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内构造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箭猪坡矿床成矿流体由北边深部向南部运移,矿体向北侧伏,矿区中段背斜拐弯部位及北段的深部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北祁连山西段西柳沟铅锌矿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柳沟铅锌矿位于北祁连山西段以钨、钼、铜、铅、锌等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之西端。为探讨其成矿流体的来源,选择了该矿床主成矿期的9 件矿石样品,挑选其单矿物,并对保存于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做了D, O 同位素分析,分析显示成矿流体的δDV-SMOW 值为-47‰ ~ -72‰;成矿期石英矿物的δ18O 介于11.9‰ ~ 14.1‰之间,与石英平衡的热液水的δ18OH2O‰值为-0.79‰ ~ 3.64‰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90℃);矿体石英包裹体δ13CV-PDB‰值介于-6‰ ~ -4.2‰之间。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26℃ ~ 384℃,集中于140℃ ~ 200℃ ;盐度ω (NaCleq)为1.05% ~ 9.86%,多数为1.74%~ 6.45%。研究表明:西柳沟铅锌矿是浅成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是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  相似文献   

15.
阿万达金矿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 属西南天山造山带, 是一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在简要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研究, 详尽地探讨了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的演化。研究表明:矿化石英中存在含CO2的三相和气液两相两类包裹体, 且以后者居多;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8~380℃, 呈双峰式分布, 盐度(w(NaCl))为6.9%~20.7%;含CO2包裹体的最终均一温度为238~347℃, 盐度为2.8%~7.0%。综合分析认为, 阿万达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由高温向中低温两个成矿阶段的演化过程。高温阶段, 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70~380℃, 捕获温度为345~420℃, 估算的捕获压力为74~142 MPa(按静岩压力估算成矿深度为2.8~5.4 km), 以中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为主, 形成高温毒砂及其他硫化物;中低温阶段, 均一温度为188~270℃, 捕获温度为270~304℃, 捕获压力为52~104 MPa, 成矿流体成分向中低盐度H2O-NaCl体系转变, 沉淀出低温毒砂及其他硫化物。综合阿万达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流体演化特点, 认为其成因类型属中浅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海沟金矿流体包裹体为3种类型:富CO2三相、气液两相和纯气相。流体盐度集中在7.44%~8.67%NaCleqv,8.54%~8.94%NaCleqv和9.84%~10.87%NaCleqv三个区间;流体密度为0.54~0.88 g/cm3;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98.4℃~313.5℃和258.2℃~264.6℃。研究表明成矿早期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2的高温流体,且富CO2型和富气相包裹体共存。成矿中晚期阶段流体盐度和温度明显降低,CO2、H2O等气体能够大量逃逸,流体体系由封闭状态转化为较开放状态,大气降水、层间水等大量进入与岩浆流体发生混合,并引起流体内金络合物的溶解度减小而直接导致金和金属矿物的沉淀和富集。成矿压力范围为110~146 MPa,成矿深度为8.7~10.1 km。通过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成造山型金矿,动力学背景为早一中侏罗世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的持续汇聚力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的作用力引起的远程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华龙钼矿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部,是一个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成矿阶段包括石英-浸染状辉钼矿、石英-网脉状辉钼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化5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其次为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还有少量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385 ℃,盐度(w(NaCl))为8.51%~45.44%。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温度具有规律的演化,均一温度分别为360~390 ℃、270~350 ℃、250~260 ℃、220~230 ℃、170~190 ℃。其中: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2~385 ℃,盐度为35.79%~45.44%,密度为1.07~1.08 g/cm3;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2~381 ℃,盐度为8.51%~23.36%,密度为0.70~0.99 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CO2、H2O、N2和CH4。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二氧化碳的含矿流体在主成矿阶段发生流体包裹体的沸腾、CO2逸出、温度降低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结合氢氧同位素特征,初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流体沸腾是新华龙钼矿床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白秧坪矿床位于滇西北兰坪盆地北部, 是一沉积岩容矿的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 矿体赋存于中生代地层中, 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通过成矿期方解石、石英、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 以及方解石的C、O和含硫矿物的S、Pb同位素研究, 来探讨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来源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 白秧坪矿床包裹体一般小于10 μm, 气液两相为主, 成矿流体体系为Ca2+-Na+—K+-Mg2+-Cl--F--NO3-卤水体系, 矿床矿物中冰点温度范围为-26.4~-0.2 ℃, 平均为-14.6 ℃, 均一温度集中于120~180 ℃, 盐度为0.35%~24.73%(NaCleq), 平均值16.9%(NaCleq), 成矿流体密度在0.84~1.11 g/cm3之间, 平均值1.04 g/cm3, 成矿压力为28.0~46.9 MPa, 平均37.6 MPa, 对应的成矿深度约1 058~2 452 m, 平均1 555 m, 集中于1 200~1 800 m; 碳质的来源较为均一, 矿石中热液方解石中碳源自地层中碳酸盐岩溶解, 成矿流体属于盆地流体系统, 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成矿物质硫来自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 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分解, 金属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地层和盆地基底.   相似文献   

19.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张广才岭-小兴安岭成矿带南段,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型),偶见含CO2包裹体。成矿早阶段含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8~443 ℃,盐度(w(NaCl))为2.9%~49.8%,流体密度为0.5~1.2 g·cm-3;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发育W型、S型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子矿物为石盐和金属硫化物,均一温度为197~398 ℃,盐度为1.6%~43.9%,流体密度为0.5~1.1 g·cm-3;成矿晚阶段仅见气液两相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为171~301 ℃、盐度为1.6%~19.8%,流体密度为0.6~0.9 g·cm-3。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多样,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压力范围为30~100 MPa,成矿深度约为4 km。成矿阶段早期流体沸腾作用和晚期流体混合作用是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