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主要危害耕层变薄,地力衰退;土壤板结,蓄水能力下降;侵蚀沟增多,侵蚀农田;泥砂下泄,使下游防汛工作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重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及土壤岩性、植被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防治水土流失是当务之急.应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工程防护治理、生物措施及预防保护、监督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的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传尧 《陕西地质》2001,19(2):82-86
黄河中游河龙段岩土侵蚀环境地质问题极为突出,岩土侵蚀的地质背景主要有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方面。区域大地构造将黄河中游河龙段置于岩土侵蚀最为强烈的空间部位,黄土高原分布的黄土和砂泥岩均为易侵蚀岩土。  相似文献   

3.
新疆乌什县北山1:50000填图试点项目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和西南天山交接部位,海拔较高,地形切割较深,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利用ASTER、SPOT6、GF-2等多源遥感数据,基于典型岩性光谱吸收特征,进行岩性差异信息增强与提取研究,总结出一套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岩性单元边界划分的方法。以ASTER数据、ASTER与SPOT6协同数据、ASTER与GF-2协同数据等为基础影像数据,并选择最佳波段组合进行RGB彩色合成,从而增强影像差异,结合已有研究区地质资料,初步圈定不同影像单元边界;继而利用矿物丰度指数、SMACC端元丰度提取等方法识别研究区内主要岩性的分布位置和范围;最后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数据,依据实际地质背景和影像质量进行筛选,获得最终的岩性单元解译图。研究结果为该区进一步进行地层优化划分及对比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首先介绍了云南省东川铜矿因民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与岩性以及土壤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接着概括了该矿区的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重点就矿山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复杂、旱季大风少雨、处于落因破碎带、地表岩石破碎松散、山体风化剥落强烈等环境地质特点是该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利条件;该矿区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分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破坏与复垦、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矿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等以及长期矿业活动的共同影响。为防止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继续扩大,提出了治理这些问题的3点建议: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大布苏泥林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是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地下水、风力及地形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即是一种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是一种属于水土流失的地质灾害现象。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质背景多因子的综合作用(或地质背景系统的制约),无论对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增加或减弱,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治理,都会有相当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探讨我国西南地区陡坡耕地的生态地学类型和水土流失治理与地质背景系统的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陡坡耕地生态治理中应加强地质背景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丽霞 《地下水》2019,(3):203-204
煤矿矿井属于小型开发项目,针对煤矿开采引发的地面崩塌、泥石流严重、煤层开采面积过大、地下水位降低和水资源侵蚀严重等水土流失问题,为减少水土流失危害,提出应采取对应治理措施,有效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改善,把握水土流失治理要点,优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煤矿开发项目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8.
宇洁  罗新杰  王现国 《地下水》2011,(6):109-111
豫西黄河流域是黄河泥沙的产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下游泥沙、洪水问题更加严峻.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地质环境及形态类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研究区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类型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将研究区土壤侵蚀环境类型划分为基岩山地丘陵侵蚀、黄土塬梁峁...  相似文献   

9.
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孕灾条件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由南而北、自西向东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孕灾地质背景及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的差异。西部中高山峡谷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活动断裂发育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泥石流相对发育、沿构造线和河流线状分布的特点;南部低中山及岩溶发育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及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采矿活动强烈,以地面塌陷相对发育为主要特点;北部红层丘陵区地质构造及岩性简单,地形起伏小,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类型单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上具有面上松散分布、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经过地质历史演变,发育在秦岭和阴山之间的黄河,流域内分布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及黄土类土,极易遭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罕有的多泥砂河流,具有不同于一般河流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特性。研究黄河产生大量泥砂的地质条件,特别是第四纪地质和正在明显进行的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掌握黄河的工程地质特性,就有可能利用自然规律,更好地开发治理黄河。  相似文献   

11.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is widely used for determining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soil erosion.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which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soil erosion intensit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such information would provide a new tool to improve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soil erosion. In this study, 35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regions with different erosion intensities in Changting County, a typical severely eroded county in the ferralic cambiso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and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rosion controlling status. All the samples were scanned at wavelengths from 400 to 2,498 nm by an ASD Field Spec Portable Spectrometer, and the erosion intensity of each sample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Multivariat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was then employed to model the soil erosion intensity based on reflectanc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bsorption peaks of each sample were in a similar wavelength range, while the absorption depth varied with different erosion status, and the reflectance of extremely eroded soil samples were the highest. During modelling of erosion intensity, the result was poor when all the samples were combined, but improved greatly at certain wavelength ranges when sampl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different erosion controlling status. The extreme erosion group markedly outperformed the other two groups, in which the R 2 values between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erosion intensity were 0.67, 0.85 and 0.80 for each spectral typ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i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accurately monitoring erosion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2.
永泰李农业地质背景与李叶片营养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春金 《福建地质》1998,17(2):85-93
通过对永泰县不同地质背景区李叶片的采集和测试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各区李叶营养状况。认为,要根据不同李园、不同季节的叶片营养状况,以及各地质背景区土壤矿质元素丰缺和有效态元素含量多少,进行对症施肥,以提高李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都昌县水患区滨湖小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特征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鄱阳湖之滨都昌县境内的小流域为例,论述了区内水土流失控制因子主要有地质构造、岩性、气候和人类活动及水土流失对江湖演变及洪涝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仁寿优产粮棉区土壤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研究了仁寿地区优产棉、粮等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区内元素分布与地质背景、地貌景观、土壤属性、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土壤中营养元素产榔棉生长最优地质背景。研究评价结果为本区农业生产合理区划、种植、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 ,其实质就是土壤侵蚀作用。陕西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黄河中游共有 1 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 ,而我省境内就有 4 8个。剧烈的水土流失使得地区生态平衡失调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各种灾害频繁发生 ,严重阻碍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十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加大了治理力度 ,但效果不尽人意。因此 ,需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因素 ,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组织和人类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有关它的概念、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各种争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土流失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联系对五华县的实地调查,提出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分析评价,表明五华县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进而提出水土流失地区新的修复方法,以优化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新兴材料矿产提出了迫切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的战略性矿产目录。康保县作为当前河北省探矿的热门区域,研究其成矿条件、确定找矿方向对提高勘查效率、提升找矿成果尤为重要。通过查明研究区与全国主要成矿区带的位置关系,指出研究区位于多种矿产矿集区的结合地带; 对石墨、稀有金属、萤石及石英岩成矿条件与研究区地质背景对比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开展野外调查,发现上述矿种矿化较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针对今后的找矿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石墨调查以东井子岩组和三夏天组为主; 稀有金属调查以海西期碱性花岗岩为主; 萤石勘查应结合地质背景和化探异常优选普查区; 高品质石英岩调查应以戈家营组和三夏天组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新兴材料矿产提出了迫切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的战略性矿产目录。康保县作为当前河北省探矿的热门区域,研究其成矿条件、确定找矿方向对提高勘查效率、提升找矿成果尤为重要。通过查明研究区与全国主要成矿区带的位置关系,指出研究区位于多种矿产矿集区的结合地带; 对石墨、稀有金属、萤石及石英岩成矿条件与研究区地质背景对比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开展野外调查,发现上述矿种矿化较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针对今后的找矿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石墨调查以东井子岩组和三夏天组为主; 稀有金属调查以海西期碱性花岗岩为主; 萤石勘查应结合地质背景和化探异常优选普查区; 高品质石英岩调查应以戈家营组和三夏天组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张建协 《福建地质》2010,29(3):232-237
通过综合分析平和席坑一带1∶1万土壤测量综合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平和席坑一带具有良好的锡钼铜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