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熠熙  李赫  王博  杨朋涛  王俊  向阳  王喜龙  李悦 《地震》2018,38(1):128-138
基于临界慢化理论, 以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南北构造带及邻区水氡浓度观测资料为例, 逐一计算了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 研究结果表明,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 10个台点水氡浓度资料表现出较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 且出现慢化现象的观测点空间分布具有一定丛集性, 慢化持续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 综合分析认为, 临界慢化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水氡资料蕴含的慢化信息, 这些早期异常信号对判定前兆异常所处阶段以及深入理解前兆资料变化的物理内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鹤军  曹玲玲  张慧  李晨桦  周慧玲 《地震》2020,40(4):198-213
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准确判断是提高地震预测水平的前提。 据国内外相关统计, 真正具有地震预测意义的地震前兆异常数量十分有限。 因此, 厘清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对今后异常识别意义重大。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4个月, 甘肃清水温泉水氡出现大幅波动异常变化。 为了判断这次异常与九寨沟地震的关系, 在异常持续期间, 通过抽水实验、 水化学组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 并结合九寨沟地震发震构造以及其他前兆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对水氡异常成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 对于水氡与水位的变化关系, 实验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 都呈正相关变化; 实验中水氡变化幅度与实际观测的相当; 水化学组分以及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清水温泉水氡异常期间, 来自地壳深部的流体并未增加; 清水温泉区其他前兆没有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变化; 在空间上清水温泉与九寨沟地震震源区被两条深大断裂隔开。 因此, 清水温泉水氡大幅异常变化并非九寨沟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而是企业抽水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以及用水量不固定引起的。 该实例为地震前流体前兆异常性质的准确判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地震前兆的模糊描述和模糊识别方法处理了唐山地震前我国50余眼井孔的水氡含量变化资料。结果表明:(1)从属函数曲线比原始观测值曲线更易判别前兆异常;(2)通过模糊从属函数计算,增强了对异常可靠性的识别能力。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临震前兆,在距震中50公里范围内反映不明显,而在主震破裂方向的东北端和西南端有高异常区;(2)邢台地区的水氡含量异常在震前的同步增强表明邢台地区是华北的一个“应力窗口”;(3)震前水氡含量变化与应力变化呈一致性;(4)通过比较泉水及自流井的水氡异常与浅井中水氡异常,认为震前水氡含量变化是深部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省各种前兆资料的分析,发现玉门5.9级地震前地电、地磁、应力和应变、地下流体及水氡和气氡等多种测项都有异常显示。研究各个测项的异常时间、幅度和异常台项的分布后,得到此次地震的中期和短期异常特征,对中强震的短期预报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甘肃及其附近地区数字化气氡观测资料的年、月、日动态特征,根据以往的水氡震例评估了其地震前兆监测效能,认为从气氡观测资料中有可能识别出以破年变为标志的中期前兆异常,但很难识别以阶变和脉冲为特征的短期异常.另外,气氡的动态稳定性不如水氡,目前以气氡观测完全取代水氡观测的条件还不成熟,应经过大量的长期观测实践再作抉择.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庐江汤池1号井水氡观测资料影响因素、异常变化特征及异常对应的典型震例,研究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分析认为,该井点映震效果较好,观测以来有近震前兆异常,特别是远大震震后效应明显,水氡映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特别是对井点东南部地区有一定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7.
主要基于中国震例及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收集辽宁及周边历史中强地震震前辽宁地区流体前兆异常信息, 对震前流体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建立辽宁地区流体前兆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 辽宁地区M≥7地震流体前兆异常具有分布范围广, 异常数量多, 持续时间长, 异常变化幅度大且准同步变化等特征, 地震前兆主要以突跳型、 上升型异常为主, 地震一般发生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降低阶段, 宏观异常数量多达千起, 空间分布特征明显; M5~6地震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200 km范围内, 异常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主要以水氡为主, 地震前兆特征主要以突跳型、 上升型异常为主, 且地震一般在异常最高频次开始转折后2月内发生, 宏观异常数量少, 一般仅为10多起或无宏观异常。  相似文献   

8.
共和7.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的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40个地下流体观测点的资料,对1990年4月26日青海省共和MS7.0地震的前兆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带内观测点的水氡趋势异常及水化、水位群体异常及频次异常与断层平均形变速率呈同步变化.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频次的累加值曲线在地震前表现为指数加速变化图形.(2)震源外围240km范围内的水氡中短期趋势上升异常,表现为由震源逐渐向外围扩散的特点.在短临阶段各测点水氡的异常变化基本同步.(3)流体短临前兆出现明显的起伏加剧和层次现象,突出的表现是流量、断层气日变化在临震阶段出现3次加剧,且异常幅度一次高于一次.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前京津地区水氡异常场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京津地区十个重点井孔水氡资料的处理分析,发现唐山地震前,京津地区水氡异常场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京津唐一带区域性水氡的升高变化,是该区构造应力场加强的结果,当观测区域受力达到线应变为10-6—10-5数量级的状态时,可以观测到水氡明显的异常变化。水氡中短期异常的扩散现象及临震突跳的收缩现象,是与震源应力场直接有关联的前兆变化。水氡异常的机理是复杂的,是多种作用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张敏 《高原地震》2002,14(4):23-28
运用“全时空和有限时空扫描”方法^①,对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前青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处理。研究了该次地震前的中短期震兆特征。这些震兆包括:1年尺度的中短期空区、半年尺度的短期空区;西宁水氡、湟源水氡、乐都气氡震前l~5个月的短期异常;长宁水氡点的流量减少异常;二十里铺土地电EW向和NS项的反向异常;平安电磁波EW向的高值突跳。这些异常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空间上表现逐渐向震中迁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排除了乌鸦嘴泉水氡测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该泉氟离子和华安汰内井、泉州四至井水氡先后出现的异常,论证了2004年秋至2006年冬福州乌鸦嘴泉水氡存在的年动态畸变异常的可靠性,认为该异常可能是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域M 7.2地震的中长期前兆异常,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恒春海域强震前福州乌鸦嘴泉水氡的变化特点.从几个测点的水氡先后出现长达1~2年的年动态畸变异常,认为在关注水氡的短期或短临异常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中长期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云贞  王吉易  张素欣 《地震》1999,19(1):90-96
采用“九五”攻关提出的水氡动态图像分析方法,对二次大同5.8级地震水氡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简介了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生成方法。研究表明,地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区的时间演化与地震具有“扩展-急剧扩震-地震-持续扩展-地震-收缩”的关系,且与多种异常发展的中期,中短期和短临阶段相对应,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演化与震中,地质构造和地热等有密切关系。表明动  相似文献   

13.
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小震频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建刚  周龙泉  杨立明  代炜 《地震》2009,29(3):19-26
1980年以来青藏块体东北缘共发生26次MS5.0以上地震,其中22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 通过系统研究这22次中强地震前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有17次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 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 文中结合青藏块体东北缘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结果表明: 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并且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幅度受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不大,能够有效的提取青藏块体东北缘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小震频度异常新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这种周期性的小震活动强弱交替轮回过程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本文尝试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来统计小震频度,并通过此方法研究了2003年内蒙巴林左旗MS5.9级地震和2004年内蒙东乌珠MS5.9级地震。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疆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09年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结果表明:3次5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存在5级地震平静的长期异常,4级地震多次平静、增强交替活动的中期异常,小震集中活动的短期异常;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震中附近的阿合奇地震台地倾斜、乌什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及地磁、地电和巴楚地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参考汶川地震,有关专家对地震预报和震前异常的新思考和新认识,结合3次5级地震的类型和错断方式,分析震前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并对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一带5.7、5.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地震活动特征、流体和形变动态变化和预测指标分析发现:地震前4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前兆异常开始于震前1年左右;短期异常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临震异常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在震前一周内。对该地区5.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熙铭 《地震》1994,(5):36-43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1983年菏泽5.9极和1989年大同6.1级.1991年大同5.8级四次地震的非测震学前兆异常(短水准、地电、水氡含量、水位等)的研究,发现在这些地震以前,邢台地区的非测震学前兆观测值均有异常出现,显示出该地区不仅有地震活动性的窗口效应,而且有非测震学前兆异常的震情窗口效应。其它地区也有相类似的情况存在。这对区域应力场研究和前兆场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强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18.
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菏泽5.9级地夺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及其场兆、源兆特征。结果表明,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密切相关,断裂端部和交汇处是异常响应的第三地区。单位面积异常台项数,震中及附近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震前1个月左右,异常台项月频次大幅度增高,单项异常的时间演化有持续型、完整型和突跳型三种类型。源兆异常具有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配套、水化我组分同步异常变化、宏观异常多点成片、持续时间长、幅度  相似文献   

19.
系统清理分析了中国新疆温泉台、哈萨克斯坦20多年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新疆温泉台30井(泉)的氡、流量、水温,哈萨克斯坦卡帕尔井的氦气、扎尔甘特井的流量、博古特井水位、下卡姆井的氦气、萨雷扎斯井水位,映震率较高,在震前都有一定的震兆异常显示,而且前兆异常特征以高值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分布特征显示为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20.
以研究区的构造块体为背景,对山西大同1989年MS6.1、1991年MS5.8及1991年忻州MS5.1地震前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及测震学科的异常图像进行分析,明确了各项异常在时间、空间上的关联、组合及其与地震过程的内在联系。得出,山西北部发生MS5.0以上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时间达3 a左右,震中区会形成比较明显的闭锁区域或空段,前兆异常与小震活动异常的起始时间和空间分布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