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封面古地图说明京杭运河全图《京杭运河全图》,高19.8厘米。长798厘米,折叠装(宽约10厘米),纸底彩绘。图上虽未注出图名、绘制年代及作者姓名,但据其内容、纸张及绘制凤格,经考证,该地图约绘制于清光绪初年该图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绘图法绘制,详细而完整地...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对新疆非常重视,内地与新疆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相当密切,沿着驿路,官吏、军队、商旅络绎不绝.为了方便行程,就要绘制和使用相关地图,后来,诸多跟新疆有关的古地图得以保存下来.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道光前期(1821-1830年)绘制的新疆地图.该图为纸本彩绘,画在长卷上,纵48.7厘米,横179.4厘米.图上没有标注比例尺,没有标明方向,但从图上内容来看,其方位应是上北下南.该图右上角题为“新疆全图”,卷外贴签题为“新疆驿程形势图”,综合来看,该图图名应为《新疆全图》.  相似文献   

3.
孙果清 《地图》2004,(1):48-51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宁波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地图》2008,(6):15-15
2008年9月,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绢底巨幅台湾长卷轴地图——《康熙台湾舆图》在台湾博物馆展出。《康熙台湾舆图》是山水画式彩绘地图,画心长522.9厘米,宽64.2厘米。全图笔法细腻,设色精美,绘制年代约在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间(1699~1704年)。  相似文献   

5.
《地图》1994,(3)
形形色色的地图现存最早世界地图如今残存于世的最古老的世界地图是公元前6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人画在粘土板上的地图.它描绘了一个以巴比伦市为中心、周围被大海所包围的圆盘状的世界。我国考古所见最早地图1986年夏甘肃出土的天水“放马滩地图”,绘制于公元...  相似文献   

6.
孙靖国 《地图》2014,(4):130-131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地图,彩绘,纸本,纵25.9厘米,横64.7厘米.该图的四周标明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用红纸裱背,背面用墨笔书写“蓟州桥道图”几字.这幅地图运用传统的山水画技法描绘出直隶顺天府的蓟州城(今天津蓟县)以及附近的山峦、寺庙、行宫、桥梁、村庄,用红色虚线表示道路,对于城垣、行宫、寺庙、村庄等建筑采用写实与形象结合的透视画法,桥梁的可视与不可视两面用不同颜色区分.值得注意的是,地图的东侧和西侧都标注“交界”二字.在西侧略偏内,绘有两个红色方块,用墨笔标注为“芦殿地盘”与“黄幄地盘”.在东侧略偏内,也绘有一红色方块,标注为“芦殿地盘”.在图的东部边缘,有一张红色贴签,上面写道:“自段家岭交界起,过白涧芦殿地盘,至桃花寺芦殿地盘止,计道八十六里六分七厘.”  相似文献   

7.
孙果清 《地图》2009,(1):134-135
1973年6月,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带有“甲午仲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阴王泮识”字样的中国大地图。该图纵横180厘米×190厘米,绢底彩绘,颜色相当鲜艳。现已被列为该图书馆第一号地图收藏品。  相似文献   

8.
孙果清 《地图》2003,(2):70-71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亦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1973年12月于湖南省长沙东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图上本无图名,由于地图内容包含山川、道路、城镇等地理要素,故取名“地形图”。考古学家根据墓葬中一件木牍上的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定该墓为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因此该图绘制时间当在此之前。它是绘在帛上的一幅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方位上南下  相似文献   

9.
成一农 《地图》2014,(1):68-75
“马王堆地图”、《禹跻图》、《华夷图》和《广舆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图,而“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绘图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存在这些看上去绘制准确的地图以及这两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往往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和评论中,津津乐道于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龚缨晏 《地图》2008,(4):124-127
《卡维里奥世界地图》是19世纪在巴黎的一批海事档案中发现的,绘在羊皮纸上,大小为:115厘米×225厘米,现藏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此地图没有绘制时间,但有一段用葡萄牙文所写的说明:“这是热那亚人尼古拉·卡维里奥绘制的”。它绘成的时间很可能是在1505年。  相似文献   

11.
孙果清 《地图》2006,(6):106-107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喻时绘制,原图纵横115厘米×100厘米,木刻墨印着色。根据中国古代地图着色的传统习惯,黄河涂成黄色,长江涂蓝色。图的左下角刻有“嘉靖乙卯孟冬金沙书院重刻”十三字,说明此图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福建省龙溪县金沙书院重刻本。此图以《明一统志》为依据,为学者研究历史、了解“天下形势古今要害之地”而编制,属历史地理图和形势地图的性质。绘图范围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包括爪哇、三佛齐(今苏门答腊)等地,用不同的符号和文字标注…  相似文献   

12.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根据中国的《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在这幅图中,不仅阿拉伯半岛画得相对准确,也画出了大体的非洲。《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  相似文献   

13.
齐阳  曾荣桂 《地图》2003,(6):62-63
在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里,珍藏着一幅《京杭运河全图》。这幅图长798厘米,高19.8厘米,图上未注明绘制年代和作者。有关学者根据图上的内容、绘制风格及所用纸张考证鉴定,该图系清朝河道官员于光绪初年实地绘制,是清河道官员进呈的运河形势图,属原绘真品。《京杭运河全图》是采用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所提出的“制图六体”法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绘制的。该图详细地绘出了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绍兴府的古今中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  相似文献   

14.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在一些文献中,屡屡提及吕大防之《长安图》,而吕大防《兴庆宫图》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两幅图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15.
《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说陈健(北京图书馆舆图组100081)《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最近在英国地图拍卖市场上出现,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该留情况。这幅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编制的一幅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是—幅价值很高的图。它是清朝早期摹绘下来的少...  相似文献   

16.
席会东 《地图》2014,(4):132-133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城市的繁荣和地图学的发展,而印刷术的改良又促进了地图的刻印和传播.随着“文艺复兴”以来世俗化的进程与欧洲城市的勃兴,城市地图开始成为1 6世纪欧洲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鸟瞰画法绘制的欧洲城市图开始大量出现.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都城、中世纪天主教的圣城和“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永恒之城”(Citta Enterna)罗马是欧洲城市图的重点表现对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城市图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其中15世纪的罗马城图主要以古典时期的古罗马城墙和中世纪的圣殿教堂为描绘对象,表现了罗马作为天主教圣城的城市意象.16世纪以来的罗马城图,除了描绘古典时期的古罗马城墙、广场和中世纪的教堂之外,也开始表现罗马城中的街道、广场、住宅一类的世俗建筑,彰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作为教皇国都城的繁荣和辉煌.  相似文献   

17.
<正> 大清帝国全图图名:大清帝国全图。出版者:商务印书馆。版次:第一版。出版地:上海。出版时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地图幅数:25。开本:38×29厘米。该图集初版于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之后五年内,曾再版三次。图集包括全国总图和分省图,以八开本精装,从内容到形式已基本摆脱了古代地图的影响,是清末优秀的普通地图集。图幅内表示出了境界线(国界、省界、府界)、长城、电线、商埠、租界、铁路、地势、水系和居民地(省城、府城、直隶州、直隶厅、  相似文献   

18.
主编寄语     
英语中的“Map”,据说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Mappa”,即一种绘制地图的布料.但最初的地图并不是绘制在布料上的.早期地图的形式,经历了从树皮、泥板、陶片到铜板、竹简、木板的过程,而现今发现最早的绘制于布帛上的地图,是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地图,它们被认为是公元前168年以前的作品.据此可以推断,在公元以前,人类已经学会在布料上绘制地图.有学者研究,正是由于布帛具有弹性好、轻便、易携带、着墨线画清晰等特点,所以才被选为绘制地图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地图》1997,(4)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内政部地政司”研议决定,未来大陆地区地图行政区划的绘制,可以采用大陆现行的行政界和地名。此一重大变革,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到学校教科书地图的绘制亦倍受瞩目。台“内政部”决定,未来地图可以标志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名,也可以标志大陆现行地名,此举可以使目前来大陆的台湾民众不再受两岸地名落差的困扰。台“内政部地政司长”张元旭表示,未来编印大陆地区地图的主要原则为:第一,疆界、行政区划(含省、直辖市、地方、特别行政区)及首都、省会,均应维持政府近台前原状;第二,行政区划采用大陆地区现行的行政…  相似文献   

20.
孙果清 《地图》2004,(4):74-75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今珍藏着惟一的一份《鲁国之图》早期拓本地图。该图系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刻石。图碑曾佚失多年,198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中学发现,但已毁坏严重,不仅圈碑裂断,图上所绘画内容也无法看清了。可见现存这幅拓本地图已成为《鲁国之图》的孤本。图碑高217厘米,宽112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