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莱坞,从曾经叱咤一时的老钢厂到如今享誉世界的电影梦工厂,传统与创新,经典与时尚在这片老厂房之间传承与交融,而这,仅仅只是江苏省无锡市创新节约集约用地实践的一大亮点.自2013年荣膺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以来,节约集约已然成为无锡一张亮丽的名片,江阴、宜兴、锡山、惠山、滨湖等地先后多次获评全国和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13,(12):30-30
2013年第7号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评比表彰活动。2012年底至2013年初,在全国开展了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经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公示,国土资源部决定,授予北京市东城区等28个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荣誉称号;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等48个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动摇,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常态化、制度化,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城镇用地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之路。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国家级评比表彰活动。2012年底至2013年初,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在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上,姜大明部长指出,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5日,在浙江绍兴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大会上,富阳市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成为杭州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市),也是浙江省6个获此殊荣的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节约优先战略,把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职责定位融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中,大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654”节约集约眉山模式.  相似文献   

7.
12月7日,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就做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8.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因“靠江靠海靠上海”而素有“江海门户”和“金三角上小浦东”之称。近年来,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创新中亮点频现,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国土地执法模范市、全国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示范单位、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土地主导型创建活动试点县(市)等部级荣誉4项和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县、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一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一年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评选,经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公示,国土资源部决定,授予北京市朝阳区等225个县(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并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等14个获评模范地级市进行通报表扬.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创建活动主管部门批准,部决定在全国部署开展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今天我们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前夕召开动员部署会,目的就是要把创建活动部署启动并深入开展起来。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在各个分会场参加会议的100多个县(市)政府的负责同志和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1.
在国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6月24日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活动一经发起,各地纷纷响应,资源节约集约搞的有声有色,并涌现出不少好的典型。实践证明,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破解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手段。12月7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大会,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本刊将分两期刊登这些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f市)表彰大会。首先,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向受表彰的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和优秀组织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土资源工作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按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新一周期工作安排,组织开展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以下简称“模范县(市)”)第二批次评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部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江苏自然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偏小,人口密度居全国省份之首,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高投入、高产出、高负载的资源利用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因此,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显得尤为重要。创建工作启动后,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要实行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一种载体,要在创新中不断挖掘其承载能力;土地是一种杠杆,引入新机制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近年来,江苏省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始终秉持这一理念,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扎实践行“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以提质增效为导向节约集约用地,以富民维权为导向坚守耕地红线,以共同责任为导向强化执法监管,以“三严三实”为导向强化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生态补偿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用地“零增长”的节约集约倒逼机制、部门联动的依法管地共同责任机制,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此,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2015年被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召开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战略部署,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六五”普法中,江苏省常州市国土资源局新北分局以增强法治观念为先导,以提高队伍素质为基础,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普法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果,为建设“法治新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北区先后被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江苏省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区,新北分局先后荣获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江苏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也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高投入、高产出、高负载是江苏国土资源利用的主要特点。近年来,江苏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打出了品牌,创出了特色。特别是开展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活动以来,进一步通过政策拉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始终高举节约集约大旗不动摇,坚持以集中推进集约用地,以集聚促进节约用地,大力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出有锡山特色的“十向调节”节地发展新模式.锡山区在获得首届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2014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注重源头管控,通过突出“一个重点”,调节“两个关系”,把控“三个量”,拓展“四个度”等措施,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始终保持高位发展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召开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第一批次评选实地考核动员会.出席今天会议的,有部创建活动办公室成员单位负责人和联络员,参加本次实地考核工作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