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武铁砂坪锡石-硫化物矿床位于香花岭多金属矿田内,属断裂充填交代型脉状锡矿床.矿区有锡石-硫化物和锡石-石英脉两种类型锡矿脉,严格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碎屑岩和棋子桥组灰岩中的NE、NW向断裂控制,IV号锡石-硫化物矿脉带长约2 500m,宽500m,平均品位Sn 0.36%,最高品位Sn 1.36%.矿脉产状与容矿断裂产状一致,赋存于棋子桥组的矿体为特殊的深浅相间的条纹岩,它是一种特殊的锡矿工业类型,在湘南地区具有找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厂矿田锡石硫化物矿床中产出的富铟铁闪锌矿为世界所罕见,文章探讨该类型矿床铟、镉的分布规律,分析计算该金属保有地质储量及年产量,简介当前回收情况及展望综合回收前景.  相似文献   

3.
广西德保矿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砷酸盐矿物产区 ,已发现有 17种砷酸盐矿物 ,其中钡毒铁石、砷铜矾等 12种为在国内首次发现。文中提供了其中一些重要新发现矿物较详细的矿物学数据 ,初步阐述了该类矿物在德保铜锡矿床氧化带的共生组合特征 ,指出该类矿物是矽卡岩型铜 -锡矿床以及铜铅锌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大厂矿田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十分明显, 在水平方向, 整个矿田可分为西、中、东3 个矿带。西、东矿带主要产出锡石—硫化物型矿床,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中矿带主要分布矽卡岩型锌铜硫化物矿床, 并有锑钨石英脉型矿床叠加其上。整个矿田矿化蚀变分带又具明显的不对称性, 并且每一种矿化类型又表现出各自的分带特点。大厂矿田的总体矿化蚀变分带特征与传统的顺向或逆向分带不同, 反映了多成因、多期次叠加成矿及蚀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湘南地区不同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成矿溶液、成矿温度、围岩性质及围岩蚀变作用等因素有差异,因此产在不同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锡石,除了锡石的物理性质有差异外,锡石的化学成份也有差异变化,且是有规律的。产在岩浆晚期分异交代作用生成的钠长石化锂云母化花岗岩型(含锡石)铌钽矿床及岩浆期后由热液交代作用生成的钠长石化及钠长石化云英岩化花岗岩构造蚀变带型锡矿床中的锡石,锡石主成份SnO_2的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在95%左右,个别的低至91%左右,而杂质的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在4.5%左右,个别的高至8.0%左右;产在云英岩型钨锡矿床中的锡石,锡石主成分SnO_2的含量平均在97.5%左右,杂质的平均含量在1.5%左右。产在矽卡岩(包括网脉状大理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及裂隙充填型锡石硫化物矿床中的锡石,锡石的主成份SnO_2的含量最高平均在99.0%左右,杂质的含量最低,一般≤1.0%。  相似文献   

6.
论成矿台阶     
成矿台阶系指同一成矿区、同一成矿系列的同一类型矿床的主要矿体赋存在相应的标高范围内.湘南-粤北地区,铌钽矿床的成矿台阶为640~980m;石英脉-黑钨矿床600~1 400m,石英脉-白钨矿床100~400m,矽卡岩型白钨矿床100~860m;浅源重熔岩浆系列铅锌矿床600~1 100m,深源同熔岩浆系列铅锌矿床-200~100m,最深可达-700m;石英脉型锡石矿床650~1 400m,锡石-硫化物、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锡矿床450~650m,香花岭、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200~270m.利用成矿台阶新理念,指导上述矿床的勘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探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坡层面脉型矿体是大厂矿田罕见的特富矿体,是本矿区锡石—硫化物矿床的重要类型之一。这类矿体有75、77、16、80、81号等,它们均位于长坡倒转背斜两翼两种不同岩性的接触面上,其中以75、77号规模和储量最大。该两矿体产于倒转背斜两翼上泥盆统小扁豆灰岩与细条带灰岩、细条带灰岩与宽条带灰岩的接触面上。在平缓东翼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的矿体,具有“特富矿体和暴风式品位”之称,其品位之高,厚度之大,堪称矿区之最,储量亦居大脉状矿体之首。  相似文献   

8.
一、绪论 位于大厂锡矿田巴力—龙头山区中泥盆统马家坳组下部生物礁灰岩中的“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以规模大、埋深大、厚度大、品位高、微密块状矿石为主而著称。它是我队成矿预测找矿听取得的重要成果。 生物礁灰岩中的硫化物矿床经过多年研究,我们认为:当生物礁灰岩中各个相为成矿有利围岩时,岩石结构,构造作用就是主要的成矿因素。因为围岩有利,不是在生物礁灰岩中普遍都有矿,也不是某个相有利而处处见到矿;而是后期构造作用的地段,控制了矿体的产出。矿化强弱、矿石类型以及某些矿物的分组分带,也随构造形态类型、标高不同而异。因此研究以上一些现象,特别是对构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一些初步的粗浅的归纳,从中找出一些成矿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南东庄金矿位于胶东昆嵛山-乳山凸起西北部,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北端。该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控矿构造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划分了蚀变组合分带及成矿阶段,总结了矿体赋存规律。矿体严格受NNE或NE向断裂带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具尖灭再现特点。围岩蚀变主要有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钾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并具明显蚀变组合分带。矿床的成矿阶段划分为5期,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主要的金成矿阶段。通过区域及矿区两方面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锡石是最主要的锡矿矿石矿物,常见于部分花岗岩中,其晶格中常富含的U可作为定年矿物。近年来随着U-Pb/Pb-Pb同位素年代学的发展,锡石应用于U-Pb同位素定年日趋广泛。本文介绍了锡石用于U-Pb同位素定年的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阐述了锡石的利用历史及其研究现状,并对测试方法的进展做了较系统的叙述,提出锡石年代学在矿床学及岩石学研究中具备更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洋中脊热液活动伴生的多金属硫化物是未来重要的接替资源,但目前其勘查技术手段相对匮乏。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是针对野外原位快速分析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常被应用于岩石露头地球化学研究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采用PXRF对西南印度洋脊龙角区的沉积物开展了化学组成分析,并通过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热液区可能产出的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积物可能由钙质沉积物、基岩碎屑、热液组分等组成,部分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热液成矿元素含量,明显受到了热液活动的影响。通过面浓度-个数分形方法,确定Cu、Zn、Fe、Mn、As等主要成矿元素的异常下限。根据上述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了6处异常区,其中3处异常区与已知热液区相吻合,另外3处异常区可能代表了未发现的热液活动。上述工作为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兴地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块,由兴地Ⅰ号、Ⅱ号、Ⅲ号和Ⅳ号等岩体组成。其中,兴地Ⅰ号和Ⅳ号岩体以辉长岩相为主;而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到辉长岩相均有产出,岩相分带清楚。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二辉橄榄岩和二辉岩中均赋存有铜镍硫化物矿(化)体,常见矿石构造有星点状、斑点状、稀疏浸染状和稠密浸染状等,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兴地Ⅱ号和Ⅲ号岩体岩石的铂族元素(PGE)含量(质量分数,下同)((0.41~4.54)×10-9)低,钯组铂族元素(PPGE)含量总体高于铱组铂族元素(IPGE),IPGE/PPGE值为0.08~0.48,原始地幔标准化铂族元素蛛网图呈左倾型。岩石中铂族元素相对于Ni和Cu明显亏损,Pd/Ir值为3.28~23.33,Ni/Cu值为3.67~10.00,表明其母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这与橄榄石-熔体平衡估算的母岩浆性质一致。全岩Cu/Pd值((6.58~83.33)×104)以及Cu/Zr值与Ni含量的相关性特征表明,在岩浆源区和侵位过程中均发生了硫化物的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海德尔尼硫化物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德尔尼硫化物矿床的产出部位、成矿环境、矿石矿物的组合、主要化学元素的成份及同位素测试数据等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具有裂谷成矿机制的特征,成因类型应属裂谷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5.
块状特富矿是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通过地质模型来直观了解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特富矿的空间分布:平面上分布于Ⅱ矿区33~41行之间,垂直方向上分布于1 150~1 500m标高范围内;根据其与Ⅱ矿区Ⅱ-②矿体的超基性岩的空间关系,将块状特富矿划分为岩体内部型和岩体边部型。通过对块状特富矿及其附近细脉浸染状矿的矿物成分测试,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由98%以上的金属硫化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其中,镍黄铁矿较发育,没有方黄铜矿;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均为单斜晶系,说明特富矿晶出温度很低,为100℃~320℃。首次对金川各类矿石中长石或石英进行液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证明其成矿期晚于其他深部熔离-贯入型岩浆矿体。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期次、控矿因素、成矿标志等的研究,指出块状特富矿分布受构造控制,与细脉浸染状矿石、含矿化辉绿岩脉密切相关,并认为NE向平推断层发育、且有细脉浸染状矿石或含矿化辉绿岩脉产出的部位是寻找块状特富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青海牛鼻子梁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力度的加大,通过化探异常查证、结合工程揭露验证,在柴达木地块周缘发现了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牛鼻子梁、夏日哈木等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中牛鼻子梁铜镍矿床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陆块上,其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杂岩体有关。岩体出露面积约8km2,平面形态呈长条状,岩体具有复合杂岩体特征,多属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本文通过岩体岩石特征、矿体特征、矿相学特征、岩石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牛鼻子梁基性-超基性岩体产于大陆边缘环境,形成于晚泥盆世,岩浆分异充分,岩石类型丰富,岩体中硫化物丰富,矿床至少经历了岩浆期、矿浆期、热液期3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成矿类型应为岩浆熔离型、熔离贯入改造型,并有后期热液叠加。  相似文献   

17.
云南禄劝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座超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其建设所采用的混凝土人工骨料来源于坝址下游施期料场的中元古代落雪组灰岩。在骨料勘察和实际开采过程中,发现灰岩与白云岩在同一层位产出,其岩性变化界线切割岩层面,该类现象为工程地质研究中所罕见,引起了高度关注。以施期料场灰岩-白云岩过渡带和骨料开采残留的一处白云岩凸起岩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学、微区矿物形貌和成分、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深入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和岩相转变过程与机理,提出了新的白云岩化成因模式。结果表明:①矿物形貌和空间分布特征指示与灰岩过渡的白云岩为早期灰岩经过后期白云岩化形成;②白云岩中发育的斑马纹构造、鞍状白云石及其伴生的硫化物和碳质物等,指示其经历了热液白云岩化过程。鞍状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83~215℃)显著高于围岩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02~152℃);③白云岩普遍具有较轻的O同位素值(δ18O=-13.3‰~-7.8‰),而其中鞍状白云石的δ18O最低(-13.3‰),表明它们可能为热液流体直接沉淀的产物,而其他白云岩由于受热液流体影响程度较低而具有较低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和较高的δ18O值;④乌东德地区近直立的岩层产状和断裂可能为热液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而其上覆的近水平震旦系灯影组厚层白云岩则起到了封堵作用,使热液流体在不整合面之下与灰岩发生长时间反应;热液流体的运移方向决定了最终的热液白云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沉积演化过程中,在各个时代、各层位均有白云岩形成,但不同层位白云岩发育的规模有明显差异。宏观上在剖面上产出的形态有层状、斑块状、透镜状、角砾状、裂缝状等;微观上白云石的形态可以分为:自形-半自形密集状、自形星散状、半自形-他形不规则状、自形-半自形缝合线状、他形生物腔充填状、自形-他形生物组织状和他形的脉状等。在上述基础上讨论了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有结构残余的白云岩、无结构残余的白云岩、强烈交代的白云岩和含(泥)硅质白云岩四大类,其中无结构残余的白云岩又包括粉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和粗晶白云岩三类。论述了白云岩产出的环境从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均有产出。正是由于沉积环境的关系,也导致白云岩产出的宏观产状特征从厚层块状大套(台地)→中厚层(台缘)→角砾状(斜坡)→薄层或夹层(台盆),进而建立了白云岩的成因模式。通过对研究区内白云岩的上述特征研究可以看出,区内白云岩为成岩交代的产物,但不同宏观特征的白云岩其成因机制和过程是不同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深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另一种为浅水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  相似文献   

19.
河南找锡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当前我省迫切需要锡矿资源的情况下,河南还没有发现任何锡矿床或矿点。但是,河南找锡的前景怎样?这是地质工作者应该解决的问题。大量历史资料表明:河南古锡矿线索甚多,产锡的记载从隋到清,持续不断,只是目前尚未找到采锡遗迹。作者在查阅了河南31036件重砂样品分析结果之后发现:河南锡石重砂异常相当可观,是寻找锡矿的珍贵资料,因而加以整理,分析研究了河南锡石重砂异常的分布规律、矿物共生组合与共生几率、锡石异常强度特征、锡石标型特征等,並与古锡矿线索、化探锡异常线索加以对照,互相验证之后,指出了河南找锡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西南印度洋中脊47°E~55°E洋脊段热液区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硫化物N(3 He)/N(4 He)值变化范围较大(R/Ra=0.85~7.02),显示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对He来源具有不同贡献,硫化物中He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也有部分放射性成因He的混入;热液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小(N(206 Pb)/N(204Pb)=18.196~18.239,N(207 Pb)/N(204 Pb)=15.479~15.490和N(208 Pb)/N(204 Pb)=37.951~38.023),与西南印度洋中脊玄武岩Pb同位素比值较大的变化范围相比,热液流体循环过程中Pb同位素发生了明显均一化;硫化物单矿物Cu同位素组成均为正值(δ(64 Cu)=(0.02~0.52)×10-3),显示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呈现略微富集Cu重同位素特征;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硫化物中He、Pb和Cu同位素记录了热液喷口流体和金属源区特征,热液硫化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洋中脊玄武岩和海水,但明显经历了热液流体再循环和后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