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汊河运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河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不同汊河的形成、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总结,围绕汊河不同运用方案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表明: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内的汊河运用方案不适用于多汊河轮流行河模式、同时行河与轮流行河联合模式和同时行河模式,而采用单一汊河轮流行河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海洋输沙动力,保证河口海域向外海的较大输沙量,对延长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更有利,更为科学和经济合理。在现行清8汊河达到改道标准后,应优先使用老河道汊河,该方案不仅有利于未来海岸线的均衡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延长清水沟流路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2.
挖沙降河是减沙入海沉沙的治河方法,它可以充分开发黄河的水沙资源,改良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此方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效益高,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决策。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口演变——Ⅰ.近代历史变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长5460余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于山东半岛北部注人渤海。黄河以其特大的含沙量称著于世。在降雨或冰雪融化时,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通过干支流大量地带入下游河道,并不断输送至河口,使三角洲演变剧烈,经常处于不断淤积——延伸——改道的演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黄河口的历史变迁,分析了黄河口变迁的4个基本原因,论述了挖沙降河、稳定河口流路、造福于国计民生的河口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5.
1998年3月24日,笔者随’98渤海联合执法行动组来到龙口市黄水河的入海口——黄河营。实地不难看见,靠近海边的河道两旁已被污水浸泡成了油黑色,河套旁边黑色的淤泥让人无法靠近。 为了解实情,笔者采访了边防治安管理站栾站长。他说:黄水河是横贯龙口市的一条主要河流,20多年前这条河水人可饮用,还见鱼、蟹,而现在牛、羊喝了河里的水都保不住“胎”。他指着房前正在生产的龙口造纸总厂继续言  相似文献   

6.
在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与开发这一重大经济战略任务中,解决好黄河河海联运问题是其重要课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海岸是世界著名的泥质海岸,沿岸无良港,黄河口又无航运之利。笔者提出:首先开挖麻(湾)—羊(角沟)运河,开发整治小清河口及淄脉沟口,建设羊角沟—淄脉沟港群,以实现黄河与小清河、淄脉沟联通。其次,尚可开挖滨县圈里王运河,实现黄河与徒骇河联通,开发整治套儿河口,扩建东风港,以扩大黄河河海联运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小浪底傍河地下水源地的可采资源。根据小浪底傍河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用有限体积法评价该水源地的可采资源,提出2种开采方案。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该区地下水资源所做的评价正确,反演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合理。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属于过度开发的河流.长期以来。重视经济社会效益,而较为轻视环境和生态效益;上世纪80~90年代,下游出现连年断流及"二级悬河"两个突出问题。过量引黄,引黄总水量大大超过母亲河的承受能力,生产用水与社会用水大量挤占冲沙用水及生态用水,是上述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保持河流永续利用,根本对策是在全流域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型社会。节制社会经济用水;变粗放灌溉为科学灌溉;工业广用循环水;城市绿化及冲洗采用中水。制止对水质的污染。我们认为恢复黄河生态良性维持应包括三方面的指标:(1)下游排洪主槽通过调水调沙逐步恢复到6000m~3/s的过洪能力;(2)河水污染程度应稀释和降解到至少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3)保证湿地及河、海、空中生物的良性生长环境。只要全流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经过10~20年的努力,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杨作升 《海洋与湖沼》1988,19(4):336-346
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离子体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黄河、长江、珠江河口段及其邻近海域的粘土作了矿物组合及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差别,根据其特点划分出黄河型、长江型和珠江型三种粘土,它们分别具有半干旱寒冷气候区、湿润温暖气候区和多雨炎热气候区产物的特点,和这三大河沉积物主要物源区的气候环境是对应的。三大河物源区由北而南分处不同气候环境,是区分三大河粘土的客观基础。上述结果可用于判别三大河毗邻海域中沉积物的来源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陈雄波  邱卫国  刘娟 《海岸工程》2019,38(3):194-202
通过阐述黄河河口入海流路运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对已有行河方式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水三流”行河方式,其主要工程措施包括:西河口附近清水沟主槽内修建橡胶坝形成水库、库区修建连接刁口河与十八户的分流闸、两条备用流路引河开挖和主河槽开挖等。分析提出该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减轻防洪压力,并有利于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减少河道占用面积,有利于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实施;对通航无不利影响。同时,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河口来水来沙情势研究、莱州湾开发方案研究、“一水三流”运用方式研究、治理方案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2  18 5 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及海岸线变化2 1 三角洲上流路变化黄河自 1 855年夺大清河入渤海以来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 ,在近代三角洲范围内决口、改道频繁。据史料记载及实际调查统计 ,决口改道 50余次 ,其中较大改道 1 0次 (见表 5) ,即 1 855~ 1 938年发生 7次 ,1 938年 6月至 1 94 7年 3月山东河竭 ,1 94 7~ 1 976年发生 3次。 1 855~ 1 938年三角洲上实际行水历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经多方查对历史文献 ,扣除了由于河口段以上决口改道使三角洲河竭的时段 ,黄河自 1 855年 7月至 1 999年 1 2月北流入渤海的 1 44 4年中 ,…  相似文献   

12.
黄河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对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平 《海洋科学》1997,21(4):37-41
利用对应分析方法对1989年5、8月黄河水下三角洲4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采用沉积物粒度参数:中值粒径、标准偏差、偏态、峰态作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共划分出3种沉积物类型,对应3种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Mz与KG为负相关关系;与δ1总趋势呈正相关,但部分样品不适合此规律;与SK1亦呈无规律性,反映出黄河具正常水流和浊流两种沉积环境特征的独特性。洪、枯两个季节3大关联群分布的差异,反映出不同季节在河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主要支流输沙量变化对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0年来(1950—2009年)黄河中游7条主要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及支流最终汇入黄河的控制水文站———潼关站逐年的水沙资料为依据,分析各支流年均径流量、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7支流、潼关、利津输沙量的年际变化过程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中游泥沙减少对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黄河主要支流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的减少,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7条支流总的输沙量由13.5亿t/a剧减至最近10年的3.4亿t/a,减幅达75%。黄河中游输沙量的急剧减少是降水减少,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梯田、林地、草地、淤地坝等),以及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黄河中游主要支流输沙量的急剧减少是黄河入海泥沙通量锐减的决定性因素,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游引水、耗水的急剧增加以及水库调蓄(淤积)加剧了黄河入海泥沙通量的快速减少。  相似文献   

14.
黄河入海干流随潮流变化的特征及泥沙运动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黄河口自1976年5月改道走清水沟入海以来,行河八年,淤积延伸总长度达23.5公里,平均每年3公里,河口水下沙咀已凸出平均海岸线16公里。由于黄河水量少,含沙量大,每年挟带约11.79亿吨泥沙进入下游河道,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河口逐年向海中延伸,受洪水和风暴潮等因素的影响,入海口则在几十公里范围内频繁摆动改道,平均十余年,则需大改道一次,对河口三角洲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5.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尼尼契克河、迪普湾、斯达里斯基湾和安科河的水温正在升高,这种趋势给大马哈鱼的洄游造成了困难,降低了大马哈鱼鱼卵和鱼苗的成活率,也使大马哈鱼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抗病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横贯全国9省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由于上游截流工程的建设、沿河引黄工程的开发,加之连续多年的干旱,已使黄河断流情况日趋严重,给黄河下游的山东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通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长期观测,并尝试建立黄河三角洲典型地段-黄河农场地区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的气象因素和黄河、小岛河及海洋的水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下水的入海量,而且黄河的水位变化和气象因素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主要因素。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入海量比地表径流入海量小得多。  相似文献   

18.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蓝先洪 《台湾海峡》1995,14(1):44-50
黄河、长江和珠江是我国直接入海的三条最大河流,流域面积之和占我国直接入海主要河流流域面积的90%。三大河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点是:黄河三角洲CaO含量高,而A12O3、TiO2和有机质含量均较低;长江三角洲的MgO、MnO含量略高;珠江三角洲的Fe2O3、TiO3含量高,CaO含量低。这种沉积化学特征的差别,是由于沉积化学成分受地带性的生物气候及河口地球化学环境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输运及海底冲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水下三角洲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垂直平均二维沉积物输运数学模型,结合潮流和沉积物资料,模拟研究了沉积物输运机制和海底冲淤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垂直河口射流的潮流决定了本区沉积物净输运的总体格局,风应力对悬浮泥沙和推移质泥沙运动也起到重要作用。潮流底应力和活动层厚度分布表明,黄河口门和埕岛油田附近海域是潮流底应力和活动层厚度高值区,为沉积物活跃区,海底稳定性弱,易于侵蚀再搬运。冲淤计算表明,埕岛油田附近海域为冲刷中心区;现在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断流时为冲刷区,正常行河时则转为淤积区。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有许多对虾育苗室建于半咸水河(沟)畔。正常年份,育苗时节正逢江河枯水期,涨潮时海水沿河道上行,使河(沟)水盐度迅速上升并达到25以上,正好为育苗所用。近年来,由于抗旱和防讯的需要,对虾育苗期间大河上游提闸泄水,致使作为其支流的河(沟)枯水期不枯,水的盐度上不来,育苗生产无法进行。在此情形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