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编制1∶100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20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29条,其中全新世断裂1条,晚更新世断裂5条,早、中更新世断裂23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主要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编制 1:100 万辽宁省地震构造图,分析了辽宁省近 20 年来地震构造环境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辽宁地区共有第四纪以来活动断裂 29 条:全新世断裂 1 条;晚更新世断裂 5 条;早、中更新世断裂 23 条。其中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北西向全新世活动断裂为辽宁地区的主要控震、发震构造。北东向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海城河隐伏断裂的端点部位和鸭绿江断裂南西端黄海海域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部位。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辽宁地区地震构造条件、编制第五代全国地震区划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1/25万区域地震构造图是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的成果图件之一。目前各城市的1/25万区域地震构造图多是在已有的1/20万地质图的基础上编绘出来的,由于目前可收集到的纸制1/20万地质图均是北京54坐标系统下的图件,而《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要求的1/25万区域地震构造图是西安80坐标系下的图件。文中介绍了用ArcGIS软件实现利用1/20万地质图编绘1/25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新编阿尔泰—萨彦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主要内容.该图是在1∶2 500 000新疆及邻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修改扩编而成.比例尺为1∶5 000 000,采用李廷栋主编的1∶5 000 000亚欧地质图为底图.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遥感资料的重新判读和解译,建立了图内50余条主要活动断裂数据库及相应的档案.图内涉及天山、阿尔泰—西蒙古—萨彦、贝加尔等地震构造带,并对这些地震构造带内的主要地震构造的基本信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地震构造图是综合反映特定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基础性图件,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的一个专题成果。该图以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为编图范围,参照地震行业有关地震构造图编制标准和数据库标准,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区域地理信息、地质、活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高分辨卫星影像解译,吸收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建设了编图所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资料矢量化、地层界线修改、断层修改、图面修饰、图件复核等环节,编制成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该图反映了由银川盆地—贺兰山、弧形构造束、渭河盆地、山西地堑系、河套盆地等活动构造单元组成的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以及相邻地块有关地震构造的最新资料,完善了鄂尔多斯地块及边界带活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建成了区域地震构造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查明震区断裂构造特征,摸清其风险底数,基于云南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漾濞县1∶25万地震构造填图任务,对漾濞县行政区内多条断裂构造开展野外调查。结果表明:(1)结合震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开展分析,认为草坪断裂在维西—乔后断裂开始活动之前便已经形成,在地震破裂发生时此类先存断裂对区域应力释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草坪断裂为一条早第四纪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并不显著,不具备独立发生MS≥6.0强震的构造条件;(3)在维西—乔后断裂中段全新世以来持续强烈的活动构造背景下,漾濞MS6.4地震为一次沿先存断裂构造面发生破裂的地震事件;(4)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SE端存在分叉的几何特征,认为地震产生的右旋剪切作用使得后期余震破裂继承了腊时断裂、小庄村断裂及罗家村断裂的几何构造面,并分散、吸收了剩余应力。  相似文献   

7.
隆尧临城间4.7级地震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2 0 0 2年 4月 2 2日 3时 34分 ,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 4 .7级地震。经考察 ,此次宏观震中为北纬 37.37°,东经 1 1 4.55°,位于冯村、清修之间。这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 V度 ,震源深度约 1 0 km。1 地震的宏观烈度这次地震发生在 1 96 6年邢台 7.2级地震的老震区附近 ,有感范围较广 ,东到衡水市图 1 地震有感范围及震区构造区、冀州、安平 ,南到魏县、磁县、河南安阳市部分地区 ,西到山西阳泉 ,北到定州、唐县、曲阳、清苑、保定市区 (图1 )。1 .1 烈度划分的原则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相似文献   

8.
胡方秋  刘景元 《内陆地震》1993,7(2):167-172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1:5万航空照片的解译结果,编制了北天山地震构造图。从中可见北天山新构造活动显著,山前差异运动强烈,活断裂、活褶皱发育,地震频繁。山区因断裂活动产生的山间断陷盆地也是地震活动场所。在近南北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线性构造大体分3组:东西向逆冲断裂;北西、北东向右旋、左旋逆走滑断裂。沿这些断裂,山脊、水系错动,冲洪积扇变形,并分布历史地震、古地震遗迹,可见这些断裂活动性强,多为发震构造。地震常常发生在这些断裂的端点、拐点及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
在1∶500 000地质图的基础上,参考了1∶2 000 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构造图和1∶4 000 000中国活动构造图,系统收集了近10年来的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物理、地震活动、盆地区第四系等厚线和GPS形变观测等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新版1∶1 000 000新疆地震构造图.该图共含括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200余条,这些构造多经过ETM等影像资料的精确校对核实,其展布和几何特征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该图的编制,对新疆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预防、城乡建设、经济规划和地震应急等具有较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张家口涿鹿县MS4.3级地震应急调查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为烈度评定标准以及其对现场实地调查的要求,确定了此次地震震中区一带的地震影响烈度为Ⅴ度,并圈定了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依据震源机制解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畿的活断层》一书并不是被略称为日活的《日本的活断层》或《新编 :日本的活断层》的近畿编。该书是度过 1 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后的忙乱时期 ,离震灾至今 5年来 ,由活断层研究人员陆续发表的新成果 ,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日活 ,价钱昂贵 ,搬运也不方便 ,但仍是建议地震学研究人员 ,各地方自治体和土木、建筑有关人员身边必备的书。日活的活断层图是把 1 / 2 0万的地图缩小60 %而成的 ,《九州的活动构造》(东京大学出版会 ,1 989)是把 1 / 5万的地图缩小 60 %而成的图 ,活动性高的活断层密集地分布于近畿地区。例如 ,打开这本书的“神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构造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宗晋 《中国地震》1992,8(1):10-17
1991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出版了1∶600万全国震中图,超过10万个大小震中点染的图象具有大量的中上地壳的构造信息,本文以目视地震线法对天山地震区、阿拉善-祁连山地震区、青藏地震区、南北中轴地震带、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浙黔、东南沿海等九个地区的地震构造格局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中-新生代反转构造代表着盆地继伸展裂陷阶段、热冷却拗陷阶段之后的第3个构造演化阶段。系统收集了布设在覆盖大安-德都断裂及其附近的14个3维地震工区,30条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在此基础上准确追踪解释了T06、T1、T11、T2、T3、T4、T5等7个地震反射层位。同时基于52口钻孔的资料对重点反射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分析了不同时期断层展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重点就松辽盆地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的几何学形态、变形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该反转构造为大安-德都断裂在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的主要变形模式,符合"逆断层-褶皱"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变形机制。松辽盆地内部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该构造反转带上。此外,重点选择了2条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实验性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根据勘探结果并结合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厚度分析认为,广泛发育在背斜顶部且断错T06界面的小断裂可能代表了大安-德都断裂强变形带的最新活动性,勘探剖面揭示的上断点断错最年轻地层为中更新统,并据此初步判定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此外,综合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现代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认为,大安-德都断裂的"逆断层-褶皱"构造反转带最新的活动已明显影响到了近地表的反射层,清楚断错了早-中更新世地层,控制着断裂附近中强地震的发生,是松辽盆地内部或整个东北地区重要和典型的发震构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渭河断陷南缘断裂带新活动特征与古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渭河断陷南缘断裂带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全长310公里,它的主边界断裂包括有华山山前断裂、秦岭北缘断裂。本文根据近年1∶5万活动断裂地质填图最新详细资料研究了断裂的活动历史、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华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新活动,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有最新断层崖、基岩裂缝、黄土裂缝、山体崩(滑)塌体等众多的地震形变和破坏遗迹,华山山前断裂应是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的发震断层。据华山山前断裂古地震剖面分析大地震重复间隔约2000—2500年,秦岭北缘断裂同样存在有基岩崩(滑)塌、裂缝、断层崖等古地震形变遗迹,由古地震剖面分析其大地震重复间隔约为2000—4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5.
前人研究认为,库车1949年71/4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褶皱系,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依西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库车-柯坪构造带中.有关71/4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而与库车-依西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地壳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2012年第562-563卷刊登了题为《Why earthquake hazard maps often fail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为什么地震危险性图经常失败以及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的文章,该文指出,近代历史上3个最大、最致命的地震都发生在地震危险性图没有预测出大地震的地方,作者研究了危险性图无法预测这些地震的原因,探讨了改进危险性图的方法.并且指出应该开发更好的地震危险性图并提醒人们现在的地震危险性图的局限性,才有可能挽救密苏里州的新马德里断层带区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相似文献   

17.
以南北地震带北部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华北构造区过渡部位为例,通过建立地震构造模型,计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改变量(ΔCFS),研究了该区1561~1920年360年间5次M≥7级地震之间的触发过程.结果表明,在1561年罗山东麓71/4级地震之后,下一次地震无一例外地发生在前面地震产生的应力触发区(ΔCFS>0).在4条被触发的发震断裂中,有3条发震断裂的平均ΔCFS>0.2×105 Pa,最大可达0.62×105 Pa,超出目前普遍认为触发应力阀值(0.1×105 Pa).根据断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ΔCFS)和构造应力累计率(δτ),计算获得了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提前量(ΔT),地震活动提前量最大可以达到160a.在一条重要活动构造带或地区上,一次地震发生对下一次地震的触发缩短了地震重复发生所需要的累积时间,使得地震可以提前发生,这一方面使得某一特定的发震断裂在时间尺度表现出准周期性,另一方面使得空间上不同发震断裂的地震活动表现出丛集发生的现象.此项研究有助于认识断裂间相互作用特点、揭示地震丛集发生规律以及预测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廊固凹陷深部剪切破裂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数据,采用近震波形反演方法,确定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M4.3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源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97°,倾角58°,滑动角-32°;节面Ⅱ走向45°,倾角63°,滑动角-144°;是一个略带正断分量的右旋走滑地震.结合近震转换波测定主震的震源深度在19km附近.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结果显示:永清地震序列震中呈北东向窄带展布,表明此次地震主要向北东向破裂;深度集中分布在17~19km,整体形态近于铅直,显示发震断裂具有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陡立的特征,与节面Ⅱ的性质比较吻合,推测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将发震断层面参数与震源区附近断裂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了关于廊固凹陷附近区域地震构造的一些认识:(1)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地壳浅部发育的先存正断裂,而是震源区下方一条地壳尺度的深断裂,该深断裂为新生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正断性质,倾角陡峭、近于直立、宽度较大,向上与夏垫断裂相通.(2)综合震源区附近多条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推测永清地震的发震断裂与新夏垫断裂同属一条断裂,称为:新夏垫深断裂.该断裂从夏垫向西南方向延伸至文安,并可能与霸县—束鹿—邯郸断裂带相联系,总长度超过150km.(3)基于2006年文安M5.1地震与2018年永清M4.3地震在震源机制上的相似性及震源位置上的关联性,结合区域构造条件,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新夏垫深断裂.(4)根据研究区几次显著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参考区域断层构造、电性结构和流变学模型,推测活化克拉通块体新生断裂的脆韧性转换界面深度在15km附近.  相似文献   

19.
6~7级地震地表位错量往往很小甚至不断错地表,其发震断裂很容易被误判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而导致其未来强震危险性被忽视.对此,文中特提出未来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地表弱活动断裂类型.甄别地表弱活动断裂是6~7级地震中长期预测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是:在目标断裂所属构造系统的发震能力判定基础上,构建起目标断裂与同一构造背景中具历史地震记载或古地震地质记录的活动断裂之间的某种联系.实际案例解析结果表明,同一级次相似构造、同一构造系统不同孕震构造单元,以及特定构造过程中不同阶段构造级次的类比,是地表弱活动断裂6~7级地震中长期预测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法.昆明市普渡河-西山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汉中盆地活动构造系和南段大川-双石断裂为地表弱活动断裂,潜在震级6.5~7.0,陇县-宝鸡断裂带的桃园-龟川寺、固关-虢镇以及陇县-岐山-马召断裂潜在震级依次为6.0 ~6.5、6.5 ~7.0、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文县5.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21日文县5.0级地震发生在构造环境复杂的地区,该地区之前已有100多年没有发生过中强地震。该地震的发生说明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开始增强。文县5.0级地震没有形成地表破裂带,给研究发震构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1/20万地质图、遥感资料解译、震源机制反演以及地震序列精确定位的方法依然能够研究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判定该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文中采用遥感资料解译、多种方法反演震源机制、双差法地震精定位的方法联合分析该地震的发震构造。1/20万地质图显示该区域存在多条断裂,遥感资料的解译结果表明石坊-临江断裂为较活动的断裂。2种方法所得震源机制结果表明该地震为左旋走滑兼有逆冲,主压应力方向为N60°E。双差法定位结果也支持该地震为走滑兼有逆冲,余震的分布与断裂的逆冲有关。结合多种结果联合分析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石坊-临江断裂,主压构造应力方向为N60°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