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正>地址:四川省广汉市成都路东二段180号邮编:618300电话:0838-5105860(传真)核工业二八○研究所隶属于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是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地区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责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地质档案资料等工作,是一支集铀矿地质生产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质》2007,40(4):109-110
序号馆藏号资料题名形成单位形成日期4320467甘肃省华亭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024330468新疆伊犁盆地北缘铀矿资源综合评价项目成果报告核工业二一六大队2006.034340469新疆准噶尔盆地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报告核工业二一六大队2006.034350470新疆哈密盆地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核工业二○三研究所2006.034360471新疆三塘湖盆地铀矿资源综合评价项目成果报告核工业二一六大队2006.034370472陕西潼关金矿区环境地质问题专题调查报告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6.124380473青海省贵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  相似文献   

3.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四院)1958年1月在北京建院,是从事核工程(含核电)及其它工业与民用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科研与一体的,拥有核工业(含核电)、建筑、医红、环境影响评价、三废处理及综合回收工程的甲级设计证书,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设计的甲级  相似文献   

4.
核工业280研究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责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地质档案资料等工作,是一支集铀矿地质与科研、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新型地勘队伍。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3,(1):F0002-F0002
核工业280研究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责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地质档案资料等工作,是一支集铀矿地质与科研、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新型地勘队伍。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1):F0004-F0004
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组建于1974年,原名为基建工程兵第二十八支队研究所;1984年兵改工更名为核工业西南地勘局二八0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八0研究所;1999年地勘单位属地化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核工业西南地区唯一保留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单位,隶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002年7月经中编委[2002更名2]76号文批复更名为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单位现有在岗职工1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1人,占职工人数的88%。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在发展中前进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3研究所认真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方针,作为1个不足300人的地区性铀矿地质研究所,担负着祖国北、西部7省区的铀矿地质研究任务。该所描准当代地质科研的最新技术领域,不断采用先进技...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铀矿地质工作,提升我局铀矿地质勘查水平和地质科研能力,江西省人民政府聘请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担任我局科学技术顾问和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名誉院长。4月15日,受省政府委托.副局长戴民主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向陈毓川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9.
李学礼     
李学礼男,1936年12月生于山东济南,教授,现任华东地质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工业铀矿地质与开采教材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铀矿地质》编委。1961年毕业于乌克兰第聂泊尔彼德洛夫斯克矿业学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核工业"重点战略任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铀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数字铀矿山"工作也在稳步进行。数字铀矿山建设包括数字铀矿勘查和数字铀矿采冶两部分,其中数字化勘查业务依托于铀矿地质云平台,总体目标是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入库管理、从数据分析到三维成矿预测、从预测评价专题图件到地质勘查精准部署的流程化。铀矿地质云平台应用示范系统以数字化铀矿勘查为服务对象,集成二连盆地主要研究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采用符合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简称OGC)标准的开源技术,实现铀矿多元信息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共享。通过开展铀矿地质云平台数据建设,研究铀矿大数据采集、汇聚、清洗与分析挖掘技术,建立天然铀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为未来全面构建核工业铀矿地质云平台,实现数字铀矿山的高效共享和精准服务,做好前期技术及功能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查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使地质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我国铀矿地质战略部署及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要求,提高技术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核工业中南230研究所分别于1999年9月9日-9月23日和10月25日-11月3日在长沙举办了两期"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及"计算机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短训班.参加学习的学员近30人,主要为该所的地质科技人员;另外,华东地质学院、核工业中南地质局地质科技处等单位也派代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2.
赵凤民     
赵凤民男,1937年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委员,《铀矿地质》、《国外铀金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编委。1962年毕业于莫斯科有色金属黄金学院。历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原北京第三研究所)岩矿研究室副主任、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华东地区铀矿地质勘查成果,总结地质找矿经验,深化对铀成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分析铀成矿远景,提出下步地质找矿的战略选区。为今后开展铀矿地质工作提供重要依据.2002年5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决定由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和核工业270研究所共同组织编写《华东铀矿地质志》。  相似文献   

14.
胡绍康     
胡绍康男,193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铀矿地质》常务副主编。1952年由北京大学物理系肄业,次年赴苏联就读于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铀矿地质专业,1959年初毕业。回国后主要从事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参与中新生代含铀盆地编图、华北地  相似文献   

15.
徐凤山     
徐凤山男,1930年生于江苏武进,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原任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现任研究院退科协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铀矿地质》编委。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1960年起在原二机部华东608队地质科等单位从事放射性物探工作。1970年起历任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物探研究室技术负责、科技处副处长、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从事物化探综合方法找铀、找金模式及核资源评价等方  相似文献   

16.
朱文泉     
朱文泉男,1930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副总工程师、《铀矿地质》副主编。1952年由湖南大学物理系肄业赴苏联,就读于德涅伯尔矿业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1957年毕业。回国后至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13,(3):F0004-F0004
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隶属于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是核工业唯一一支立足西南地区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云、贵、川、渝、藏等地区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等任务,负贵管理西南地区放射性矿产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怀梅 《铀矿地质》2000,16(2):127-128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地研院)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目前有各种藏书近8万册,期刊900多种。藏书以铀矿地质、物化探找矿方法、航空遥感与航测、岩矿分析测试及环境保护等专业书籍为主。众所周知,藏书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更好地为科研生产服务。因而,图书馆的任务不仅仅是收藏文献,它已扩展到更能体现其社会的整理文献和利用文献两个方面。通过整理使文献有序化,为利用文献创造条件,进而利用文献,传递科技信息,使其社会作用得以实现。为了贯彻落实核工业总公司有关指示,地研院图书馆于1992年开始了馆藏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迄今…  相似文献   

19.
逆冲推覆构造和拆离构造及其在理论研究和找矿生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已成为当代地学界构造地质学领域中令人瞩目的热门课题。为了全面了解地学界这一前沿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铀矿勘查实现重大突破的推动力和铀矿地质科研的发展方向,在核工业地质局、中南地勘局和230研究所等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下,1993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20.
铀矿专家系统之一,砂岩型铀矿勘查专家系统SUES于3月16日在石家庄市通过部级鉴定。鉴定委员会由20名铀矿领域和计算机领域专家、教授组成,原总公司地质局刘兴忠总工程师任主审.地质局总工程师沈锋,军械工程学院教授、河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陈智信,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陈功任副主审。总公司地质局、北京地质研究院、南京大学、西北地勘局、203研究所、航测遥感中心等有关领导和专家30余人参加了鉴定会。该项科研课题是1990年1月由核工业西北地勘局下达的,并由213大队组成铀矿专家系统研究组承担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