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视等厚层状吸收介质模型,计算地层吸收衰减特性,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频谱均衡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框图。选择主频为200 Hz的雷克子波,理论计算原始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参数(主振幅、主频率、频带宽度)。利用所设计的频谱均衡滤波器对原始地震反射进行滤波,能够有效补偿地层的吸收衰减,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参数得到明显改善。时间从0.5~3.0 s,主振幅增强了20.55~30.40 dB,主频率提高了104~74 Hz,频带被拓宽了205~186 Hz,分辨率提高到2.9~13.9 m(分辨率提高了56%~67%)。  相似文献   

2.
利用井间地震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能力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的追求目标。笔者提出在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之间计算匹配算子,在此基础上得到地面地震所有位置处的匹配算子,把匹配算子作用到地面地震资料中获得匹配数据体,对匹配数据进行地震信号脉冲化建立约束模型,最后采用宽带反演思路完成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试验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够提高地面地震的地质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3.
广义S变换是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广义S变换的反变换与傅立叶变换有直接的联系,是无损变换;线性变换保证其不存在交叉项;时频分辨率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基本小波不必满足容许性条件;尺度性质使得广义S变换有很好的频率聚集能力。基于广义S变换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地层吸收补偿。通过对实际二维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层吸收补偿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了地震反射层的分辨率,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而且无需知道地层的Q值。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地面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精细储层和隔夹层描述等问题,同时满足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既有直井又有斜井的井间地震资料成像需要,探讨了井间地震交错网格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法以及吸收边界等问题,针对共面斜井井间地震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偏移算法实现正确,实际资料逆时偏移成像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远高于地面地震成像剖面,且层间细节变化更丰富,与实际地层变化特征吻合较好,结果可信,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地面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精细储层和隔夹层描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震信号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地层吸收衰减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因此地震波吸收衰减补偿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研究的地层吸收衰减补偿方法主要基于局部时频变换(LTFT),该方法能够调节选取谱分解的频率范围和频率采样间隔,解决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固定时窗和小波系数无法提供波形频率的精确估计值问题,适用于非平稳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在求取地层Q值的方法中,频谱比值法具有高效简单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文假设地下介质为层状变Q模型,使用局部时频变换将信号转换为时频域,通过频谱比值法求出各层的Q值,最后根据Kolsky衰减模型来补偿地震信号。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恢复衰减信号,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将地面地震、井间地震和VSP等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不同地震资料的优点,达到了提高反演分辨率的目的。但受观测系统的限制,井间地震获得的只是一段二维剖面的信息,而地面地震是地下三维数据体的综合响应,因此无法对整个工区进行联合反演。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非线性系统理论,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面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资料映射关系的方法。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层状结构且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是非线性的,从而建立地面地震数据与已有的井间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再将此映射关系应用到整个工区,得到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然后利用模型测试研究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中,所得的多尺度反演结果分辨率明显提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其它地球物理方法而言,地震反射方法的纵向分辨率较高,横向分辨率较低。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解决探测倾角较大的地层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问题,在这里进行了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试验应用研究。针对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就该方法对地震地质模拟记录和实际地震记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沙漠区地表吸收作用强烈,导致地震成像资料分辨率降低,VSP相比常规地面地震具有更高的信噪比,波场特征更加清晰。利用VSP下行波场提取相对准确的吸收衰减因子(Q),然后对三维地面地震进行反Q滤波处理,实现了相对保幅条件下的提高分辨率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VSP资料的井驱Q补偿技术使得目标储层地震分辨率更高,更有利于储层预测和钻井目标优选。  相似文献   

9.
川西坳陷海相勘探目的层埋藏较深,反射资料频带窄,地震分辨率无法满足勘探要求,地层吸收衰减是导致分辨率低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深层地震波的衰减情况,首先根据低降速带资料和测井资料建立川西坳陷地层模型,然后定量估算球面扩散、吸收衰减和透射损失引起的地震波衰减量,以估算的衰减值为参考,同时结合地震采集资料、井中零偏VSP和Walkway-VSP资料来分析影响深层反射波高频信号接收的因素。分析指出1500m以上浅层强吸收衰减是造成川西坳陷深层反射波高频成分缺失的主要原因,5000m以下海相地层反射波频带只能达到40 Hz左右,深层资料采集应以降低背景干扰为重点,并在提高资料采集密度上下功夫,以达到增强深层弱反射信号、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目的,而不应单纯强调提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地层的吸收衰减作用是降低地震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准确地提取地层的品质因子Q和进行稳定而有效的Q补偿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采用改进的谱比法技术系列从VSP下行波场资料中提取准确的Q值,利用井控约束建立三维Q场,最后使用稳定的反Q滤波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补偿后的地震剖面分辨率得到提高,地质现象更为清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面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地表面沿研究区域的四周布置激发点和检波器 ,进行人工地震观测记录。地震能量由激发点到达接收点 ,利用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等多震相 ,进行 CT反演 ,得到波速地震 CT图像。该图像给出浅层波速横向分布 ,反映了覆盖层分区及基底岩性特点与构造分布。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场地的浅层勘探中 ,所得波速 CT图像与地质露头及开挖相吻合。该方法将地震 CT技术从钻孔和巷道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浅层地震勘探和数据处理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微机软件系统的能量均衡原理、实现过程和程序流程及该系统在能量均衡处理技术方面的一些新的突破:如首尾能量补偿,最大振幅能量限制等功能。该系统使得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真正实现了既能完成常规的滑比或AGC处理,又能对首尾能量进行必要的补偿等特殊处理,从而使浅层地震勘探的时间剖面图得到更好的修饰。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人们对地震波在真实介质中传播发生的衰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文中综述了前人工作,包括机制与测试工作,同时给以评论,指出对于传播距离与频率之间关系研究不够,并且对实测结果作物理解释较少。作者用VSP技术进行了不同距离上衰减与频率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反射补偿的具体方法,采用了多项式拟合技术,得到了近抛物线型衰减的结果。然后,利用波前压力与振动的固有频率思想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地震数据采集及表层速度结构模型建立的需求,在辽西葫芦岛东部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开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工作。该地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做好表层结构速度建模工作成为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由该工区实验点多种表层调查方法对比实验结果,确定了该工区表层调查工作方式:以井中微测井方法为主,在满足小折射地表条件的区段辅以成本较低的小折射方法作为补充;同时对留作微测井的生产井进行岩性录井。基于以上方法,分析了表层调查野外施工的难点和对策,确定了微测井采集参数。本次表层调查工作测线长度16.9 km,设计了8口微测井,根据微测井解释成果得到如下结果:该测线表层分2~3层;低速层厚度为1.68~4.33 m,速度为350~1 000 m/s;降速层厚度为5.00~12.00 m,速度为1 000~2 800 m/s;高速层主要为岩性致密的花岗岩,速度为2 800~4 900 m/s。根据井中微测井结果及层间相似系数,建立了该测线的表层模型,设计激发井深13.00~15.00 m,并获得静校正量数据。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三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天然气的分布范围,预测岩性油气藏。三分量地震勘探的最大难点是采集上压制随机干扰,处理上去除转换波剖面上同相轴的人为的直立错断(由于通常处理软件不佳引起)。着重介绍了三分量地震勘探的采集原理和处理方法。本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三分量剖面。  相似文献   

16.
煤矿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服务于煤矿勘探阶段,与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相脱节。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技术把三维地震信息与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矿井地质信息相互融合,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的地质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利用水平,能够解决更多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Result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refraction surve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Deryugin Basin are presented. A geological-geophys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a scheme of the sedimentary cover evolution of the basin (Late Cretaceous-Pleistocene) is suggested. The data obtained indicate a high hydrocarbon potential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the adjacent oil and gas-bearing shelf of northeastern Sakhalin.  相似文献   

18.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鉴定罗城断裂和上天桥—寺门断裂活动性为目的,在地震地质调查确定其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选择第四系覆盖断裂最有可能活动的地段,重点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方法来探测断裂在隐伏地段的具体位置,通过排钻验证,以及揭露其断裂与第四纪覆盖层之间的错断关系,来确定其断裂最新活动年代。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综合物探方法准确探测到了罗城断裂和上天桥—寺门断裂在隐伏地段的位置,且钻孔岩心中断裂面、断裂擦痕、断裂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等发育,但断裂未错断第四系覆盖层,从而确定其断裂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罗城断裂和上天桥—寺门断裂全新世以来不活动,罗城县的建设规划可不采取避让措施,该鉴定结果为今后罗城县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浅层地震勘探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但在岩溶地域,由于覆盖层与中—弱风化岩石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分解面,入射波的大部分能量被约束在覆盖层中,从而难以在基岩中形成有效激励的弹性波,以至难以准确探测基岩体内的溶洞、断层等异常的响应。以两层简化模型模拟该类地层结构,通过波动方程的解析计算,发现基岩表面的能量透射规律,从理论上说明在浅层乃至超浅层地震勘探中,选择小偏移距和临界角附近横波SV测量的可能性,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力争获得目的体的最大响应信号。  相似文献   

20.
临潼-长安断裂地处黄土区,黄土稳定性差,以往多采用地面和遥感地质调查等方法加以研究。由于受黄土塬边滑坡或湿陷性影响,得到的断层剖面构造特征不但深度有限可靠性差,而且深部的构造特征仅具有推测性质。地震勘探是探测深部地质构造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利用地震探测获得了深达千余m的地质剖面,并从区域构造研究入手,划分了临潼-长安断裂与周至-户县凹陷、骊山凸起的分界,确定了临潼-长安断裂的总体剖面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