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首次提出联合战役地形分析的概念,并分析了联合战役地形分析应用的主要时机和要求。论述确定地形分析基本任务的逻辑关系,并分析研究了联合战役地形分析各基本内容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联合战役目标选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并对各种目标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提出了联合战役目标选择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联合战役目标选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对各种目标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联合战役目标选择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形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发,提出了地形作战性能概念,分析了它的内涵,并进行了层次区分,研究了分析地形作战性能的方法、步骤与手段,对辅助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形分析与地形三维可视化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形分析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地形分析的一种数字分析技术,是常规纸质地图分析、DEM应用范围的拓广和延伸。地形的可视化表达是地形地貌、景观建模、地形分析等领域的基本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和地形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使地形的表达更加逼真形象。本文简要论述了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原理,总结归纳了地形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战场景观、战场地域结构、战场物资潜力 3个方面研究战场环境的区域特性。阐述了景观、地域结构、物资潜力的概念内涵 ,并分析它们对战役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DEM及数字地形分析中尺度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基于DEM尺度的概念与类型、DEM地形分析的尺度效应、DEM地形分析尺度研究的关键问题、DEM地形分析尺度研究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包括自然地面与DEM模拟地面之间的尺度匹配、尺度冲突与尺度耦合的关系;空间尺度参数对DEM地形分析影响的过程与机理;DEM格网单元地形分析的异质性效应。在尺度层面上,提出不同地形复杂度条件下的DEM地形分析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规律,建立以尺度为自变量的多尺度地形分析模型,建立DEM地形分析的尺度转换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战场景观、战场地域结构、战场物资潜力3个方面研究战场环境的区域特性.阐述了景观、地域结构、物资潜力的概念内涵,并分析它们对战役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地形分析报告是指挥决策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以前的地形分析报告都是由人工分析后撰写的,时间长,效果差,本文提出了地形分析报告的新模式,通过分析地形分析报告的基本内容,可建立地形分析报告的基本词条,最后提出了以话框引导方式生成地形分析报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有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失真现象,研究DEM地形模拟失真的根源.提出了DEM地形形态保真度的概念,探讨了建设高保真DEM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研究了现有的仅从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几何特性或物理特性的单一方面设计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算法后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表面流水分析与等高线几何分析相结合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该方法把等高线几何分析的方法与地形表面流水模拟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够克服各自所具有的弊端。实验结果表明 ,用本文方法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基于Oracle Spatial 11g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建库、更新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介绍了地形数据新旧标准的区别,分析了基础地形数据在不同数据标准之间转换的难点,针对转换中的难点问题利用FME转换软件并结合人机互动的方式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比例尺DEM地形信息容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建省11个地区作为实验样区,利用Python脚本进行批量提取地形因子,从中选取坡度、粗糙度两个地形因子,并引入信息论中的信息熵、自信息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1∶10 000比例尺DEM提取的地形因子为真值,与1∶50 000比例尺DEM所提取的地形因子信息容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种比例尺DEM所提取的地形因子引起的信息容量的损失和纠正方法,以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寻找两种比例尺DEM的相同地形因子面积定量信息对应的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实现快速、精细、准确地从矢量数据中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目的,天津市测绘院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天津市基础测绘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地域特点,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编写了集地形要素、海图要素以及专业要素为一体的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国情普查等的基础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DEM地形定量因子挖掘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在地学研究中 ,地形结构信息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提取一直是地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地形特征分析和水系特征分析两方面 ,比较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地形定量因子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优缺点 ,并对其中存在的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面模型的战场地形要素建模与可视化的不足,提出利用体素模型实现战场环境地形要素的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和基本思路。对基于特征点的双重移动立方体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体素地形的可视化表达,引入体素地形可视化的影响因子便于对体素地形可视化效果的控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取值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地形特征信息是地学研究中的重要依据,用于描述地形变化的总体样貌,决定了基础地形地貌形态特征。本文对禄丰恐龙谷南缘环状微地貌的地形特征进行提取及分析。首先,采用无人机测量技术获取测区影像数据,通过影像数据处理构建测区0.5 m分辨率的DOM数据与点云数据,并基于TerraSolid软件平台搭建滤波规则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抽稀压缩处理,提取测区地面点,以地面点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测区2 m分辨率的DEM;然后,通过叠加ArcGIS空间分析中最大值提取与正负地形提取,完成地形特征点的提取分析;并结合ArcGIS中水文分析、平面曲率与坡型组合的方法,完成地形特征线提取分析;最后,在eCognition 9.0中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地形面状特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①提取鞍部点的最佳分析窗口为11×11。②通过鞍部点位及两种方法提取脊—谷线,其中水文分析提取脊线更为细致,整体连贯性更为突出且从山体两侧脊线分布密集,试验区山体崎岖处提取鞍部点,即说明恐龙谷南缘整体受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影响,山体受一定程度风化侵蚀。③恐龙谷南缘地形面状特征中裸岩、裸地两者面积占比较大,两者相加后占测区总面积64.2%,结合实地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和实际勘察植被相对低矮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区域表层土壤疏松,需注意水土流失引起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管道选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靖边至郑州段输油管线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管道选线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线路长度、交通状况、穿越障碍、地形地貌等4个方面的12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知识,实现了全部因子的权重排序。以GIS为技术支撑,对各专题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统计,建立管道选线综合评价模型,详细客观地评价了各备选线路,为管道选线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DEM数据资料,选择位于四川西北部的彭州市作为研究区域,提取了区内高程、地形起伏等地形因子;统计了5.12震后区内39个滑坡点,58个崩塌点,建立了地形地貌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这类地区对应的地貌类型主要是海拔高程较高的山坡地带。实验证明,利用GIS技术,结合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可靠,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