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可为其空间布局优化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总体呈集聚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省际分布不均衡特征;国家地质公园的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优良,84. 80%的国家地质公园在距离地级行政中心100 km的范围内,平均可达时间为67. 33 min,可达时间在60 min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占总数的65. 72%;在基于县域单元的国家地质公园整体可达性上,以黑河—腾冲线为界,呈现"反自然梯度"的分布格局,东部和中部地区远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且东部与中部内部差异小、东北与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大。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与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空间供给与居民应急避难需求的平衡关系,应急避难可达性反映了应急避难场所避难能力大小。结合防灾公园规划建设标准和空间可达性理论,采用2SFCA算法和GIS技术,研究昆明市城区公园的避难可达性。结果表明:昆明市城区公园绿地应急避难覆盖率较低,最低为1.44%,应急避难可达性整体较差;可达距离d0在2 000~2 500 m时,避难可达性呈现中间低周边高的布局;当d0为2 000 m时,可达度最大,昆明市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合理;昆明市城区公园绿地整体应急避难能力较低,不能满足居民的应急避难需求。  相似文献   

3.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微观尺度研究不足和交通成本估计失真等问题,以深圳为例,采用公园绿地矢量数据和基于手机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定位的人口数据作为供需数据源,基于住房分类数据以城中村、保障房、商品房居民划分社会群体,利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得到居住小区尺度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社会公平情况。研究发现:① 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社会分异:商品房和城中村可达性较好;公租房和安居房社区公园可达性差;人才住房仅对社区公园可达性高;② 驾车可达性最均衡,公共交通方式下不同住房群体间的可达性差异较大。研究补充了中国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社会公平研究的不足,改进了小尺度可达性研究的数据与方法,为公园绿地规划体系提供反思,并可为深圳城市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炭铁路运输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铁路主要运输货种之一。根据我国铁路运煤基本特点,基于铁路运输网中的节点(编组站和煤炭下水港口),采用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连接性等指标对煤炭铁路运输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距离可达性呈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时间距离可达性受线路技术等级、高等级客车开行等因素影响,尽管总体上也为中心—外围格局,但圈层结构明显向华东、华北地区偏移;连接性以阜阳北为中心,呈十字状伸展。②煤炭铁路运输网络连接性最为均衡,时间可达性、空间可达性次之,三者间差距并不明显。③煤炭下水港口空间可达性相近,但时间可达性和连接性有所差异,国铁煤运专线下水港口可达性优于国铁客货混跑线路,企业煤运专线港口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大连城市绿地可达性对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杨俊  鲍雅君  金翠  李雪铭  李永化 《地理科学》2018,38(12):1952-1960
研究房价、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采用邻域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大连市中山区绿地可达性及其与房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 房价均价14 745.35元/m2,呈环状分布,由沿海向内陆衰减、桂林街道起中心向外围递减; 研究区内可达性最好的绿地类型是街旁绿地,绿地可达性总体水平最高街道是桂林街道;公园绿地可达性最好的住宅区分布在昆明街道和桃源街道,街旁绿地可达性最好的住宅区分布在桂林街道,附属绿地可达性最好的分布在老虎滩街道,其他绿地可达性最好的分布在桃源街道。 不同类型绿地可达性对房价影响作用程度递减排序为:附属绿地、街旁绿地、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附属绿地、街旁绿地和其他绿地与房价呈现空间正相关,随着到达绿地距离降低,房价呈现增长趋势;公园绿地与房价呈现负相关,随着到达公园绿地的距离降低,房价呈现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公园绿地可达性是衡量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多用统计数据开展评估而导致的供需尺度失衡问题,论文以深圳为例,采用公园绿地空间矢量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供需空间分布,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交通小区(TAZ)尺度公园绿地可达性,并结合可达性结果及供需、交通情况聚类,剖析可达性差异化模式及成因。主要结论如下:① 通过改进传统可达性计算数据源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建立城市中微观尺度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及成因研究框架,可更精确地评估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② 深圳市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明显的从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社区公园可达性差异与公园绿地供需不匹配是造成各区域可达性差异大的重要原因;③ 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将深圳市TAZ单元分成低供给低需求低可达性区、中供给低需求中可达性区、高供给高需求中可达性区、高供给低需求高可达性区,各类区域具有差异化的可达性内涵、特征和成因;④ 公园绿地可达性提升可针对不同分区特征,通过公园布局优化、道路建设和居住区规划布局等差异化方式实现。研究充实了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案例,提出的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可达性分析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规划,也可为其他地理现象可达性分析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交通模式的长春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绿地资源空间配置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百度地图路径规划API及腾讯宜出行大数据,采用集成多种交通模式(步行、公交、驾车)的引力模型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综合测度长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供需匹配特征。研究发现:① 长春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随出行方式和时间观测阈值的变化而改变,各社区可达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可达性较好的社区多分布于城市公园、河流及轨道交通沿线;低可达性社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北、西南向外围边缘区域。② 从不同交通模式来看,驾车出行的可达性水平要显著高于步行和公交,其出行克服时间成本的能力较强,但驾车可达性的空间差异也高于公交和步行;随时间阈值的增大,不同交通模式可达性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差异。③ 基于供需平衡视角的空间可达性特征显示,中心城区二环、三环区域公园绿地供需匹配较好,供需失衡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一环内核心区及城市边缘开发区,核心区存在“低供给-高需求”的聚集现象,边缘城区存在“高供给-低需求”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沈阳市绿地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沈阳市绿地可达性分析。在揭示研究区内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同时,探索这一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显示:① 沈阳市绿地可达性整体上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 个高值区与3 个低值区可清晰识别;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区的近外围,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核心城区与城市的西部及南部远郊。② 沈阳市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十分不平衡,具有较强的空间极化特征,70%以上的街道绿地可达性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只有少数街道呈现较高的可达性,人口与绿地的空间不匹配是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因素。③ 根据可达性评价结果,提出了实施空间优化策略,促进绿地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建议。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口相互作用的规律,未来还应进一步与客观实际结合,使之更加具体化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市居民周末及节假日到公园绿地进行休闲活动的出行特征为基础,借助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人均绿地区位熵、不一致指数分别测度居民到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资源分配公平性以及与居住的空间匹配性,综合探讨公园绿地配置的合理性,有助于完善公园绿地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表明:(1)沈阳市居民到公园绿地进行休闲活动的平均出行距离具有圈层递增的态势,居民到公园绿地多呈现就近出行的特征;(2)可达性高的公园绿地在三环内呈东西分布,可达性低的公园绿地分布在三环内南北方向以及环路周边,公园绿地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3)城市中部南北方向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不公平,居住与公园绿地功能存在空间不匹配现象,中部居住地内可适当建设公园绿地,以保证居民的公园休闲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上海中心城区公园避难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地公园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发挥着重要应急避难作用,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减灾效益。基于空间可达性理论和防灾避难要求,采用2SFCA模型和ArcGIS集成技术,定量研究上海中心城区公园的应急避难服务与居民避难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当避难可达距离d0为500~2 000 m时,公园避难可达性呈现"中心地区弱、边缘地区强"的趋势;当d0为1 500 m时,现有城市公园避难服务范围达最大,服务人口比重达22.9%;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及规模与人口分布格局不匹配是影响避难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适当增设学校、广场等作为避难空间以及合理设置公园的避难服务半径和规划专门的避难道路等有利于改善上海中心城区居民避难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1.
刘雅轩  白亚娟  马远 《干旱区地理》2020,43(4):1088-1097
干旱区绿洲城市普遍存在居住区绿地率低、居住环境质量不高的问题,量化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支付意愿及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愉悦价值,有利于正确评价城市绿地的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基于问卷调查,利用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和Tobit模型测算乌鲁木齐市居民对改善居住区绿地建设与服务的支付意愿,借助计量模型的假设检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基于支付意愿得到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愉悦价值。结果表明:(1) 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均支付意愿为148.75 元·a–1,远高于东部地区,不同属性居住区的支付意愿为商业小区>单位大院>自建房。(2) 受访者性别、收入、家庭结构、需求偏好、认知与意识等特征对其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且非虚拟变量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可借助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度量。(3) 乌鲁木齐市居住区绿地愉悦价值为3.31×108 元·a–1,利用居民对绿地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认知赋分,发现其生态服务价值略大于社会服务价值。研究可为建立不同尺度绿地支付机制,提升绿洲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维护绿洲城市生态平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13年西宁市城市居民周日和周一连续两天的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利用趋势面和路径缓冲区方法表征和测度西宁市城区单位、郊区单位、城区商品房、郊区商品房、城区混合5类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并进行比较研究,在行为层面上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特征及成因进行解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单位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职住接近主导的近家工作活动空间,商品房和混合居住区居民形成了较为扩展的工作活动空间;(2)各类型居住区居民工作日非工作活动近家集聚;(3)休息日单位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扩展,郊区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较工作日收缩,城区商品房与混合居住区与工作日几无差异;(4)郊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显著大于城区居民,居住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对西宁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空间范围具有正向影响;(5)住房属性是影响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重要变量,工作日商品房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显著大于单位居住区居民,而休息日各类型居住区居民活动空间范围的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13.
欧美地区大量研究表明,城市公园对附近房地产价值有明显增值效应,但是关于北京城市绿地与房地产价值之间的关系还未有研究,阻碍了社会公众和城市管理者对绿地资源重要功能的认识。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与享乐价格法,分析了北京城区14个公园绿地与附近76个居住小区房产价格的关系,并借助北京市第七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数据(2009)与GIS技术测算了18070ha城市公共绿地的房产增值总效应。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公园绿地能对其附近850-1604 m范围的房产价格有0.5%-14.1%的增值效应。北京城市公共绿地共产生28.6亿元的房产增值, 约合每公顷绿地平均增值16万元, 相当于绿地维护成本的1.8-3.9倍。因此,通过提高绿地附近房产的部分税收作为绿地建设与维护资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多维度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欣  胡静  贾垚焱  田小波 《地理科学》2021,41(12):2138-2148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民建筑为研究单元,基于步行、骑行及公共交通3种出行方式,从城市公园绿地数量、质量及可达性3个维度衡量每个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水平。结果表明:① 3种交通方式下建筑单元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分布相差较大,但整体呈现由城中心沿江区域向外围辐射递减的分布特征;② 随着居民出行方式的升级,极限出行时间内居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所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逐步提升;③ 城市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失配现象,多数公园绿地分布于城市中部,而南北部城郊区域分布较少,西北和西南部多数区域居民享有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整体较差。  相似文献   

15.
周素红  何嘉明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29-1238
本文从健康地理跨学科的视角入手,以广州市典型郊区的102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0个城区街道的927个样本作为参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中国式快速郊区化背景下,郊区居民健身活动时空约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居民城市建成环境、健身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基于WHO-5反映心理健康量表的评分,郊区样本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分值只有8.411分,远低于城区样本的平均12.788分,郊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相对于城区居民,郊区居民健身活动受长距离的通勤及不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时空约束更为明显,健身活动频率更低、时间更短、空间上主要集中在住宅附近。这种差异除了受个人经济社会属性、邻里社区融入等因素影响外,还明显受到建成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弥补过度市场化逐利下造成的城市公共性缺失,维护社会空间公平,完善中国式郊区化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改善郊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郊区规划及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冯娴慧  魏清泉 《热带地理》2006,26(4):344-348
通过研究城市大气污染自净化机制以及风与城市绿地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城市绿地生态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绿地生态机理一方面是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净化,另一方面是绿地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稀释过滤城市大气污染物.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绿地生态机理,绿带环绕的组团式形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外围紧密布局城郊绿地,组团中心为"绿心",居住区环绕"绿心"布局.组团的规模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现状确定,绿带的宽度要适宜.该城市空间形态能协助实现城市空气污染自净化过程,保障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