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飙 《地图》1997,(2):43-46
现代地图制图技术随着科学事业的高速发展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变革时期,自动化制图方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绘图作业,成图周期的加快,使更多更新的信息通过各种新地图后输给用户。在地图应用方面,人们已不只简单地用它来了解客观事物的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通过地图进行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横向学科的互相渗透,使地图应用领域不断得以扩展,地图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地图已不再是少数部门的专用工具,正朝着大从喜闻乐见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的地图普及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两种高效率的地图存贮方法彭小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土信息与地图科学系)地图是以特有的符号,运用某些数学规则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及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具有准确性和直观性,其应用非常广泛。地图既可以全面地反映某一区域的地理信息,也可以仅反...  相似文献   

3.
朱怀汝  李华 《河南测绘》2006,(3):18-18,21
一、前言 地图,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外出公务或旅游的必备工具,其应用已从最基本的地名、路线查询发展到地图分析和处理。产品也从单一的纸质产品发展到今天的纸质与电子产品并存。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图市场出现了繁荣和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产生,其产品质量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根据从事地图检查工作的经验,谈谈公开地图质量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谈谈地图文献的分类及收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爱芳  张安定 《地图》1995,(3):17-19
谈谈地图文献的分类及收藏马爱芳,张安定(烟台师院地理系)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表示地面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图。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问中的变化和发展。目前,地囹的选题范围越...  相似文献   

5.
浅议地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宏 《地图》1999,(1):5-8
地图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创造,它是由社会实践产生的,又以自身的不断发展而服务于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信息科学、模型理论、系统理论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及其向地图制图学的渗透,吸引着人们对地图的概念、表现形式、功能等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与探讨。其中,将地图看作所表示现象的模型(即用简化或概括的可视形式表示客观实际某些方面的结构),有助于理解地图的实质。用模型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仪就以下几方面对地图模型作初步探讨。一、地图摸型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刘寅年 《地图》2004,(2):80-80
地图,是不同于“造型艺术”门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图种。地图是按一定科学法则,显示地表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其作用在于概括地反映它们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实用性极强。而“造型艺术”包含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作品,重在供人们欣赏。尽管地图与图画在内容、性能和用途上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但从“图”的共性技法方面看,图画,无非是运用各式各样的点点线线和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7.
地图在现代社会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国内学生普遍存在对地图知识严重缺乏的现象。通过对定向运动的开展在普及学生地图知识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定向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识图、用图的技能,对我国学生地图知识的普及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然而,受学科分科的影响和地图认知的限制,地图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资源未能被充分合理地利用。因此,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用图者普及地图知识和使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将会促使更多的人借助地图这一信息载体解决和处理信息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使地图的使用功效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9.
《地图》1997,(2):48
在199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有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普及地图的应用,提高地图的传输效果,保证地图内容及时更新。地图是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重要测绘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地图作为一种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信息载体,作为空间认知的主要工具,已经显示出了它的特殊功能。然而,我国目前地图使用还不普遍,地图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加强。例如,基层政府领导在介绍本辖区行政区域、土地状况、交通、水利、地貌、物产、…  相似文献   

10.
拓展旅游地图文化初探李启元(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100054)地图是代表信息的载体,作为研究地理综合体的学科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文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系统为基础,将自然与人文社会要素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有助于人们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11.
王新生 《地图》1994,(1):12-14
作者针对社会经济地图或地图集“时效性”差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即社会经济现象变化迅速、图上很少显示经济现象的发展动态、成图周期长等。提出了提高社会经济地图(集)“时效性”的几点措施:一、加强动态显示;二、收集最新资料;三、缩短成图周期;四、采用快速成图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引内行入胜 领外行入门──看“全国首届地图展览会”地图知识展区河北省测绘局李建军地图可以让你“坐地日行八万里”,足不出户神游四方;也可以带你回归历史,走向未来。地图已更多地介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普及地图知识,责无旁贷地要曲则绘和...  相似文献   

13.
地图是自然与社会现象呈现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对空间事物的描述。地图设计由内容设计和内容表现形式两部分组成。最重要的是内容设计,它决定了地图是否具有科学性;表现形式设计是地图包含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地图信息科学的、文化的表达以及传递。两者需要互相辅助才可以制造出具有科学性和文化性的地图。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96,(4)
国外古地图身价不菲当今,在国外尤其是欧洲,人们开始意识到那些雕刻精致、制作漂亮的古代手绘地图的收藏阶值,认为它们和古画一样值钱。在伦敦的地图交易市场上,按地图的制作年代与珍稀程度.一张18世纪的地图售阶500美元,17世纪的地图开价近1000美元,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地图与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概念上的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中国山水画是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通过自然景观的表现,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和审美的主体意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今地图与山水画的内涵不可避免地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就地图来讲.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数学知识的多寡,缩绘手段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刘复刚(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经之路之一是在地理教学中很好地应用地图。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  相似文献   

17.
李龙云 《地图》1997,(1):57-5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图生产事业单位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发展。各单位纷纷改变基本测绘的传统观念,面向社会,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随之带来了地图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各种各样的新图种层出不穷,如形式各异的政区、交通、旅游地图。然而,地图的专业性、保密性制约着地图的商品化发展。第一,专业性的局限。地图达数千种之多,但除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政区、交通、旅游地图册外,大多为某一专业服务而编制.以满足该专业领域的需要。地图生产部门也往往是以单纯的地图为服务手段。在编制…  相似文献   

18.
韩培军  梁启章 《地图》1995,(4):18-21
国家经济电子地图集研究韩培军,梁启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一、引言中国国家经济地图集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概貌和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地图集。图集由十个图组265幅地图组成;不同层次地表示了我国经济及社会现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国家普通地图集》作为国家地图集系列之首卷,于1995年正式出版了。这是中华百年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出版一套代表我国当代科学综合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图集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长期的心愿。特别是《普通地图集》,它凝聚了几代测绘工作者的心血和业绩。尽管测绘产品不仅仅是地图,但从古至今,地图始终是测绘工作的最重要、最集中和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因为地图是人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认知的最主要的,且永远不可替代的工具。空间认知是人们对出现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变化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关位置的认识过程和能…  相似文献   

20.
地图目标在制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形扩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图综合的理论,分析了地图目标的自相似性在地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现象,并研究了其变化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考虑了分形衰减现象的地图综合方法比原来认为分维数是定值的综合方法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