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黑的脸庞,高高的个子,表情严肃,说话爽快,办事干练,这就是开封市城区国土资源分局西郊国土资源所所长赵金银给人的第一印象。熟悉赵所长的人都说他是一位一心为群众着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人,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贴心”所长。  相似文献   

2.
魏姗 《河南地质》2009,(6):33-33
白杨国土资源所的公务车行驶在县城的道路上,车里坐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他就是“上访人”丁大坡。此刻,他眼中跳跃着兴奋的光芒,一向言语不多的他,也打开了话匣子,正和闫所长兴奋地谈论着。他为什么会和白杨国土资源所的人打起交道呢?这都缘于他家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3.
过完春节上班的第一天,有位年逾七旬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宜阳县白杨国土资源所的办公室。 他一进门便问道:“这是土地所吗?”我抬头一瞧,赶忙从椅子上起来,紧走两步,把他搀扶到沙发上。我顺便纠正道:“大伯,这就是土地所,不过现在叫国土资源所了。”“你说什么?”老者问。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08,35(3):38
由当代八位著名科学家吴阶平、杨福家、吴文俊、袁隆平、孙家栋、陈清泉、刘国光、汝信主编的“二十世纪著名科学家书系”,选录了20世纪以来中国高层次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百余人,每人一传。这套“书系”通过对一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的人生经历、不懈追求、科学成就、突出故事的介绍,生动展现他们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  相似文献   

5.
国际合作对于提升中国地球科学家的成就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定量分析其作用,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地球科学家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出版物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论文的引用率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AGU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前50位中国地球科学家中,96%的人与国外科学家进行过合作研究,并且国际合作研究论文的引用率也远远高于国内科学家独立研究成果,被引用率最高的前10名中国地球科学家的论文均有国际合作背景的研究.这表明,开展国际合作对中国地球科学家提升其学术成就和增加影响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见到刘建波,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衣、黑裤子和一双擦得锃亮的黑皮鞋,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整齐。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斯文有礼、严谨、温和的“书生”气质。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书生”,用刚柔并济的手腕治好了菜园乡的顽疾,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到任陕县菜园国土资源所所长三年,该所先后被省政府授予“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两整治一改革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陕县国土资源局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他个人先后荣获三门峡市“两整治一改革”先进个人、三门峡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三门峡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7.
姚勇 《浙江地质》2010,(10):8-9
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李荣江大讨论”活动中,我把学习李荣江先进事迹报告看了好几遍,一位先进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我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凭着对党事业无比忠诚,凭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农村指导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年,创造了被老百姓5次挽留的佳话。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他就是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先进典型,就是创先争优中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是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刘荒田散文小品展示出对理性化、程序化日常生活的认同。但他并不就此屈服于日常生活的枯燥、乏味。他指出,在被规范化的日常社会中发挥自由的意志,保持心灵的自在状态,这是使生命丰富、使人避免个性丧失的最好方式。用创造、用激情赋予生命以意义,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看似平淡的细节都充满诗意,这是刘荒田散文中所透露出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9.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82,28(6):603-610
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是丰富多采的,这早就被国际科技界所公认。正如茅以升先生所说:“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历来就是处于世界上的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阅读一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可以有初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先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是很深刻的。《诗经》中讲“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对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陕西一带大地震所引起的山崩地裂现象的描述。“沧海桑田”这种说法也是对海陆变迁过程的概括。最值得称颂的是北宋人沈括;他观  相似文献   

10.
《瑞士和她的冰川——从冰期到现在》是一本精装的大型图片集,不仅图片精美,艺术性强,吸引旋游者观赏冰川美景,而且科学内容丰富,综合表达了二百多年来的瑞士冰川研究、冰川利用和冰害防治成就,说明文字简炼,深入浅出,发人思考,是一本极其出色的冰川知识的普及读物。这本书是瑞士科学家、出版家和旅游单位的集体劳动成就。他们先组织了一个“瑞士和她的冰川”的巡回展览,以后再编印这本书。在书末的作者和合作者栏内列有十多位著名的科研、旅游、生产单位和22位学者专家,其中有瑞  相似文献   

11.
许杰 《地质论评》1980,26(2):163-166
今天是我国卓越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理事长李四光同志的九十诞辰,我们地质界在此集会,举行他的科学活动成就报告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华主席于1978年3月24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科学家,包括已故的李四光、竺可祯等同志,人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和人民群众都以敬  相似文献   

12.
将我国深海大洋研究推向新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5):653-653
1998年春,我国正式参加大洋钻探国际合作计划(ODP),成为大洋钻探计划的第一个“参与成员”(associatemember),迄今正好5周年,这是令我难忘的5年。1999年2月6日~4月12日,在汪品先院士和WarrenPrell两位首席科学家的共同主持下,在我国南海实施了大洋钻探184航次(ODPLeg184),使我国真正从学术上进入深海研究的国际行列。在那个航次的28位上船科学家中有9位中国人,这是自1968年实施深海钻探计划(DSDP,ODP的前身)的第一次,使我感到特别振奋。ODP184航次及其随后的实验室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包括:(1)建立起西太平洋区近3000万年来最…  相似文献   

13.
一位和邢豫元交往了七八年的同仁告诉笔者他是个“大师级”的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于设计本身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是缘于他与众不同的设计手段--用三维设计技术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完成了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一位瑞士科学家最近在意大利发现了一具类似人的骷髅,这具骷髅据说已经有一千一百万年的历史,因而可能改变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如果最早的人真的在一千一百万年前就已存在,那么科学界一向公认的“从猿到人”的说法就值得怀疑,因为这把人类发展的历史向后推了一千万年。据这位科学家说,这意味着人和猿是同时代,或者人比猿还要早,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这个祖先的形象既不象人,也不象猿。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质》2011,(4):67-68
黄绍福(靖西县龙临镇国土所所长):韦寿增这个人特别实在,干活很拼命。下雨天,他还是歪着脖子夹住雨伞,一手握笔,一手拿着资料夹坚持工作,直到风雨太大,伞都夹不住了才肯休息。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听到寿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他就是这样一位工作上追求完美的人。如今,每当我翻开征地表时,禁不住又想起寿增,仿佛他就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工作。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世纪同龄人 ,从 50岁到 80岁是他生命的春天。他以常人在这个年龄难以迸发的热情、智慧、不懈努力和顽强开拓的精神 ,在地质战线上为新中国建设辛勤耕耘 ,是一位在地学领域涉足宽广、具有科学预见能力、富有领导组织才能的科学家和领导者。他总是关注未来 ,特别热心于培养年轻人 ,对建立一支高水平、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地质队伍下了很大功夫。父亲沉静善思、富有哲学头脑 ,他的许多预见性学术观点和开创性思维都源于他宁静淡泊的心态。没有浮华和功利 ,这便是他智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他人到中年却朝气不减,干起活来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冲劲,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怕这怕那,别当所长!”他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20年来,先后多次获得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就是舞阳县侯集国土资源所所长王明甫。  相似文献   

18.
地热     
在地下储藏着无窮無尽的熱量,这些热量被火山活動無益地消耗着。許多国家的科学家正致力於解决利用地球内部熱能的任务。在这方面是有成就的。有不少地方已经利用地熱來點电灯,并開動机器。弗·新特魯耶夫的这篇文章,就是介紹这些成就和科学家在这方面的工作及計劃。  相似文献   

19.
边际  边宁  边崇林  边崇阳  边远 《福建地质》2010,29(4):285-288
<正>为《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能源与矿业工程学卷撰写入传者———边效曾的过程,是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父亲的过程,我们深深的感到他是一个勤奋的人,是一个在地质工作中努力实践"认识论"的人,是一个思维活跃、不断学习的人。他所倡导的基础地质与找矿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借鉴和学习的。今年10  相似文献   

20.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1,25(2):126-128
20 0 0年是德国伟大的科学探险家和“大陆漂移理论”创立者魏格纳诞辰 12 0周年 (1880— 1930 )。魏氏的“活动论”是地学前所未有的独创 ,从而被人喻为地球科学的“哥白尼”。他对地球科学带来的影响和前景 ,有如爱迪生之于电灯 ,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所以 1980年他诞辰 10 0年时 ,德、瑞、美等国曾联合组织了一次盛大的讨论会 ,并成立魏格纳基金会。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 ,与此同时魏氏的故国1980年在布莱梅建立了以魏格纳名字命名的南极研究所 ,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地壳运动是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问题 ,它涉及到许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