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992年至1995年期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天球参考架的指向维持情况,结合1988年至1992年的指向维持情况指出,该参考架在1988年至1995年期间历年的指向均存在显著变化,赤经零点和天极的最大年度漂移约为0.4mas。至1995年,IERS天球参考架的赤经零点和天极与各自预期位置的偏差不于0.4mas。1994年和1995年的IERS天球参考架基本上维持了1993年的IERS天球参考指向,但是其实际维持精度约为0.05mas,并非0.005mas。0.005mas的维持精度只是数学上的平均效果,相当一部分基本源在相邻年度的IERS天球参考架中的坐标差大于0.5mas,这说明只有采用恰当的消除局部相对形变的方法,才能将天球参考架的指向真正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地球定向参数(EOP)序列和对应的地固参考架,本文得到了依巴谷输入星表(HIC)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基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建立的河外天球参考架(ICRF)之间的旋转参数,在J2000.0历元,前者至后者的旋转参数为[8.4±1.1mas,46.7±1.1mas,45.5±1.5mas],其时间变率为[-0.14±0.05mas/a,3.22±0.05mas/a,5.70±0.07mas/a]。依巴谷输入星表是完全基于FK5系统的,本文得到的旋转参数与ICRF和FK5之间的系统差异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鉴于IERS综合河外射电源表在建立IAU协议天球参考架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它们的不足之处,本文重新组建了1988至1992各年度的综合河外射电源表,称之为Cat系列表。并依据综合表的组建原理,对重新计算得到的Cat系列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Cat系列表克服了IERS系列表中坐标系不统一的缺点,指向的定义及维持亦较之IERS系列表有较大程度地改观。比较结果显示,IERS系列表中部分源的坐标存在毫角秒量级的偏差,各年度综合表的指向与IERS预期指向亦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个别轴的最大指向偏差至0.6mas。同时指出,1993年IERS综合表的指向亦有待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弧长差选源方法和共同基本源指向维持模型,并参照当今各河外射电源观测表之间的相互独立性,组建了1988至1993各年度的综合河外射电源表,即N-Cat系列综合表。检验结果表明,N-Cat系列表中坐标系是统一的,其指向维持精度高于0.1mas,明显好于A-Cat系列表和IERS系列表,这充分肯定了弧长差选源方法和共同基本源指向维持模型的优越性。文中部分结果显示,1992年与1993年的IERS综合表之间存在显著指向差异,对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叔和  唐正宏 《天文学报》1999,40(4):351-359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 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2 个底片天区15 张照相底片上的31 次观测,以ACT 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处理,得到了16 颗依巴谷星和38 颗场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结果,其中依巴谷星的赤经和赤纬标准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0 .5 mas 和7 .5 mas,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标准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 .70 mas/yr 和0 .59 mas/yr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河外射电源坐标系不统一问题对IERS天球参考架指向维持的影响。由于1988年至1991年各年度的IERS河外射电源综合表中基本源与非基本源坐标系不统一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在每年的指向上加入相同的改正量。  相似文献   

7.
依据河外射电源天球参考架的现状与建立射电天球参考架的最终目的,本文提出了以共同基本源维持参考架指向的观点。对实际资料的归算结果表明,在确保参考架指向长期稳定性方面,共同基本源指向维持模型优于IERS维持模型。依据验算结果,文中同时讨论了选源标准与参考架指向稳定性的关系,指出基本源一次性变更的比例不能过高。一方面应完善选源标准;另一方面,一旦此标准发生性?上的改变时,应对在旧标准下选出的基本源进行复核,并作相应的指向调整,否则将可能造成参考架指向的跳变。  相似文献   

8.
鉴于IERS综合河外射电源表在建立IAU协议天球参考架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它们的不足之处,本文重新组建了1988至1992各年度的综合河外射电源表,称之为Cat称列表,并依据综合表的组建原理,对重新计算得到的Cat系列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Cat系列表克服了IERS系列表中坐标系不统一的缺点,指向的定义及维持亦较之IERS系列表有较大程度地改观。比较结果显示,IERS系列表中部分源的坐标存在毫角秒量级  相似文献   

9.
体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也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地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天球参考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1998年1月4日起IAU采用的天球参考系的定义,以及它与以往采用的光学天球参考架FK5的关系。介绍了国际天球参考系在射电波段的实现过程,其稳定性的维持方法和它与依巴谷星表之间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影响国际天球参考架稳定性的物理因素-河外射电源的结构及其变化,射电源喷流的视超光速现象和由银河系盘星和大质量致密晕的引力透镜效应引起的视自行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IERS的RSC88C01实现过程中在有关基本源选取和参考架定向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它们对IERS天球参考架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和维持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国际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射电参考架的现状—基准源选择的标准和参考架的稳定性。描述了地面上光学观测在依巴谷参考架的维持和加密的一系列工作。介绍由天体测量卫星GAIA和SIM给出的天球参考架可能逵到的精度。详述了在今后十年中地面天体测量的作用以及正在开展有关天球参考架的研究课题 ,同时也列出了我国正在和即将开展天体测量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IERS的RSC 88C01实现过程中在有关基本源选取和参考架定向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它们对IERS天球参考架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和维持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IERS1996规范在参考系方面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IERS1996规范中有关参考系方面作了简单而系统的介绍,重点叙述了与IERS1992标准相比IERS1996规范在参考系方面的主要改进:天球参考架中的基本源从57颗增加到236颗;动力学参考架采用JPL DE403/LE403历表代替DE200/LE200历表;采用NUVEL NNR-1A板块运动模型代替NUVEL NNR-1模型;变更了9个基本常数值;给出了天极坐标的观测和理论间差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杭恒荣  黄磷 《天文学报》1993,34(4):351-358
1990年至1992年期间,本文作者用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的60cm镜对LQ And作了UBV测光,取得了317组的观测数据,并结合1983年至1988年共479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期间LQ And有稳定的快光度周期,新确定的光变周期同文献中给出的略有差别,为0.309418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述了在建立历表参考架和恒星参考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回顾了建立河外射电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其目前状况,讨论了河外射电天球参考架在与其他天球参考架连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了在建立历表参考架和恒星参考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回顾了建立河外射电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其目前状况,讨论了河外射电天球参考架在与其他天球参考架连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利用上海和SHEVE组成的VLBI网做南天区5GHzVLBI普查的过程中,对致密射电源0106+013的视超光速运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分量1最有可能是核;(2)原视超光速喷流分量仍以0.2mas/yr的自行速度向外运动;(3)发现一个新分量的爆发,新分量也是视超光速的,自行速度为0.18mas/yr;(4)喷流在大约5mas处有较明显的弯曲,然后趋于与VLA喷流的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国际天球参考架(the 3rd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ICRF3)于2019年1月1日起,代替其前代参考架第二代国际天球参考架(the 2nd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ICRF2)成为最新的国际天球参考架,与国际天球参考系(the International Celestial Reference System, ICRS)在ICRF2的误差范围内指向一致。ICRF3发表后,在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CRF3的新特点也给其数据的使用带来了影响。详细介绍ICRF3的基本性质,并对ICRF3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还将ICRF3内部三个波段参考架,以及ICRF3与Gaia-CRF3进行了比较,检验了ICRF3参考架的稳定性,讨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