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本文概括论述了波西米亚地块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其中发育的铀矿床类型和区域分布;重点介绍储量达236000tU3O8,产于碳硅泥岩系中的复成因Runneburg铀矿床的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因,对比了我国碳硅泥岩型铀矿与该矿的异同点,并对我国今后碳硅泥岩铀矿找矿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松嫩地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延边地区渤海地块与兴凯地块之间古缝合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炯飞 《吉林地质》1997,16(2):30-37
延边地区地处吉林省的东部。研究区南部为渤海地块,北部为兴凯地块,东部与朝鲜和俄罗斯相毗邻,西部与吉中地区以敦化-密山断裂为界。本文着重介绍延边地区渤海地块北缘及兴凯地块南缘的大陆增生历史和这两个古板块之间的古板块缝合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胶南地块的隆升—伸展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石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含榴辉岩的胶南地块在高温高压变质后经历过快速降压过程。这一过程在构造上 表现为隆升-展构造。这种构造在胶南地块有两种形:其一为地块内部的垂向缩短、水平向伸展构造,以浅色脉体的变形为特征,并反映出从深层次向浅层次的转化;另一为地块为部的正型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7.
云开地块基底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开地块位于广东和广西两省的毗邻地带,经历了基底形成和改造两个阶段。基底形成包括了古中元古代高州杂岩的沉积与变质、晚元古代云开群的沉积与变质、震旦系和早古生代地层的沉积和变质,在早古生代晚期作为整体转化为稳定地块。基底改造发生在加里东期之后,包括海西-印支期与燕山-喜山期两个阶段,基底岩石经历了断裂变质、重熔改造和构造活动。在基底演化过程中,物质进行了重新分布,一些元素得以富集成矿,使云开地区成为  相似文献   

8.
苏胶地块北界应是五连-即墨-牟平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胶地块也称苏胶地体,是大别-胶东南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俯冲拼接带。   相似文献   

9.
新疆古地磁研究及几个地质构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塔里木、准噶尔、伊犁、昆仑山等地区古地磁研究获得了大量数据,结合磁性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对塔里木地块构造演化、新疆晚古生代构造分区划分、伊犁地块、天山板块等几个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松嫩地块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块体拼贴是东北大地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文中拟从这一构造背景出发,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选择目前研究相对薄弱的松嫩地块进行讨论。通过地层建造、古生物地理分区、构造岩浆组合及年代学的资料,揭示松嫩地块与东北其他地质体拼贴的历史。松嫩地块西侧通过嫩江中古生代造山带与兴安褶皱带相接;南侧通过吉中晚古生代造山带和华北地台北缘的西拉木伦早古生代褶皱带相接;东侧通过张广才岭中生代造山带与佳木斯地块拼贴;北侧是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造山带。此外,结合前人关于全球构造格局变迁的研究,讨论了东北地块的来源,并认为松嫩地块东界的张广才岭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活动地块假说出发 ,在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中国大陆及邻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指出 ,主要构造变形和强烈地震大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在占总面积 17%的活动地块边界上 ,集中了全部的 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 86 %的 7级以上大地震 ,其释放能量占全部总能量的 95 %以上 ,表明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活动地块边界带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强地震。从活动地块的整体来看 ,强震活动不仅显示出显著的韵律性特征 ,而且其高、低起伏基本上与中国大陆地区一致 ,只是强震活跃时段有时稍长于中国大陆。各轮回强震活动都有各自活动的主体地区 ,反映了不同活跃期内地块的不同活动方式。文中还从现今地壳运动角度 ,讨论了活动地块运动速率与强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4.
15.
湘中地体—一个古澳大利亚克拉通的碎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及澳大利亚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比研究表明:①湘黔桂拼合线,分开了岩石圈结构不同的两个地体,即扬子复合地体和湘中地体;②湘中地体,原系西澳大陆块的一部分,它们在1100~750Ma前从南纬58°漂移万里到达北半球,并与扬子复合地体拼合;③西澳主大陆与湘中地体的离散,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志留纪早期。  相似文献   

16.
17.
18.
粤西高州——化州地块变形特征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西高州-化州地块由“高州岩群”组成,通过对其构造变形特征,应变分析等研究得出,前晋宁期云开地区地壳处于伸展状态,近水平分层剪切作用是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高州岩群”中存在的5种不同构造样式便是水平分层剪切持续上移的结果,而下部片麻状花岗岩则是含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岩在原地或准原地分层剪切深熔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胶东地块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20.
惠 兰,王承书 摘译(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2)1 引 言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西藏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过去5年的夏季对雅鲁藏布结合带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研究。80年代在日喀则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蛇绿岩的成因(Allegre等,1984;Burg,1983;Durr,1996;Einsele等,1994;Girardeau等,1984,1985;Nicolas等,1981;Shackleton,1981;Tapponnier等,1981;Wang等,1987),其解释主要建立在现有模式之上。笔者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对现有模式加以验证,并对该区提出新的认识。现有模式认为,特提斯洋是在单一的长期向北俯冲过程中消亡的。这种解释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