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盾构掘进速度的隧道掘进面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  张义同 《岩土力学》2010,31(7):2232-2237
隧道在低渗透性土壤中掘进,盾构掘进速度的改变将引起作用在掘进面上支护压力的显著变化。考虑盾构掘进速度以及土体的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伽辽金有限元法推导三维稳态渗流有限元方程,使用FORTRAN代码编制数值分析程序计算稳态地下水流条件下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维持掘进面稳定极限支护压力由有效支护压力和渗透力共同构成,前者基于土体稳定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结果,后者通过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推导得出。结果发现,低渗透性土层中进行隧道掘进,盾构掘进速度的改变对隧道掘进面附近水头分布产生很大影响,掘进速度的增加将引起作用在隧道掘进面上支护力的显著增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取得较好的一致,验证了该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安楚公路的2 ̄#、3 ̄大断面隧道均在断层破碎带中掘进,给施工带来了困难,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采用了微振弱爆破、正面短台阶、先拱后墙法的掘进技术;长管棚预注浆结合格栅拱钢支撑、喷-锚-网-喷的支护技术及围岩量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矿巷道智能快速掘进的发展, 掘进工作面超前精细化探测需求日益迫切。结合巷道掘进与坑道钻探工作技术特点, 分析了煤矿智能绿色开采地质保障发展背景下巷道掘进超前钻探技术特征与技术需求。为有效解决探掘矛盾, 提升超前钻探技术装备水平, 阐述了掘探一体化、双臂超前钻探和基于定向钻孔的综合探测等技术装备创新实践。相关工程实践表明, 双臂钻机超前探施工效果明显, 试验巷道单月掘进进尺效率提升了30%;基于定向钻孔技术, 综合使用孔内多种物探手段, 在山西某矿2203工作面进行超前综合探测, 效果良好, 探明多处断层与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情况。结合智能化矿山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自动化控制角度探讨了由基础自动化层、过程控制层和智能决策层组成的智能钻进闭环控制策略; 从钻探信息融合发展角度, 按照有数据、管数据、用数据的技术思路为钻探信息挖掘与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巷道或隧道掌子面超前预测预报,受空间限制和现场电干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获得信噪比高的电位数据。将长极距定源建场法用于地下掘进工程超前预报,在AB电极中间段,掘进掌子面前方的电阻率或极化率异常地质体都会使近似均匀电流场发生扰动,形成电场或激发极化率异常,从而使这种预报方法对掌子面前方或附近异常体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一超前预报方法克服了电法仪器需要在巷道内供电所带来的诸多不便,适用于煤矿等生产矿山以及交通、水利水电等掘进工程领域超前预报。   相似文献   

5.
煤矿智能化背景下,随掘地震已经成为掘进工作面安全掘进的地质保障关键技术之一,可实时、超前、精细探明掘进前方的隐蔽地质构造,如采空区、断层、陷落柱等,有效促进掘进生产安全高效。不同于广泛采用的反射槽波超前探测技术,随掘地震采用了掘进机掘进时震动信号作为激发源,替代了常规地震勘探中的炸药震源,具有震源绿色、安全、成本低、可重复、探掘同步等优点。由于掘进机震源在激发方式、能量、频率、带宽等方面与炸药震源差别较大,因此其探测性能受到很多关注。从随掘地震的震源机制、波场特征、传播距离、成像准确率等方面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探测性能,认为随掘地震波场中槽波和横波发育,可利用槽波或横波进行超前探测;Y分量具有更好的信噪比优势,但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反射面的走向,相同设备量情况下,Z分量更有优势;随掘地震的直达横波传播距离可达700 m以上,横波超前探测距离可达到300 m以上;随掘地震的直达槽波传播距离可达400 m 以上,槽波超前探测距离可达到170 m以上;常规掘进速度下,反射波叠加次数可达到16次,相比常规的一次探测,信噪比可提升4倍,有效提高了探测精度和准确度。后续将通过大量的随掘应用数据进一步修正随掘地震技术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进施工机具,优化施工工艺,实现巷道掘进后的快速支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研究对于煤系地层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监测均在掘进面后方进行,无法获得巷道掘进全过程的围岩变形,更缺乏对煤矿深井巷道掘进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认识。为此,针对济宁三号煤矿深井巷道,通过超前布置监测断面,首次获得了煤矿深井巷道掘进全过程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利用考虑体积应力的改进横观各向同性应变软化模型对巷道开挖全过程的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济宁三号煤矿七采区巷道地质条件下,浅部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均大于深部围岩;巷道掘进全过程中,围岩变形随掘进面的推进经历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和变形稳定3个阶段;变形稳定后围岩松动圈深度约为1.0 m;巷道两帮围岩位移与破坏深度均在控制范围内,顶底板围岩破坏相对严重,并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揭示煤矿深井巷道掘进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合理确定支护方案和参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往往由于支护方法选择不当,或支护不及时,造成坑内塌方,使施工既不安全,又增加了掘进难度。目前,国内外对失稳围岩的支护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支护方法。生产实践表明,在风化、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中,采用柔性超前支护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管棚复合钢支撑技术,是一个通过超前管棚、支撑钢拱、白铁皮隔离、工作面封堵的相互配合和共同作用,形成了具有强大支护抗力的复合支护体系。介绍利用该项技术,安全高效完成崇州市鞍子河电站300m余软弱破碎富水地层的隧洞掘进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全球钻掘业界的动态及国内钻掘工程的现状和问题,作者提出了关于加速发展我国钻探掘进技术的对策,其中特别提取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5年批准的“先进的钻探和掘进技术国家计划”,该计划为期七年(1994 ̄2000年),总投资2.5亿美元,简称为NADET计划。NADET计划的实施旨在改变美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钻探和掘进市场上业已降低的竞争能力,通过政府支持的多工业部门参予的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的基本原理及井下施工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解决巷道掘进迎头方向的水害隐患及确保巷道安全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勘查手段,可以为煤矿地质保障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管棚法作为一种超前支护技术在浅层隧道施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深埋探矿坑道,尤其是在岩溶复杂地层中的研究应用甚少。文章以黔西北地区探矿坑道中遇到的软弱岩溶复杂地层为例,系统地探讨了管棚法在岩溶发育区探矿坑道掘进工程中,对坑道中的岩溶软弱带进行支护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柠条塔矿在3-1煤胶运大巷掘进中因发生涌水而终止掘进。通过对充水条件及特征的调查、分析及判断,得出该巷道涌水是因3-1煤层裂隙导水所致。采取对巷道两侧超前帷幕长孔渗透注浆和工作面短孔补充注浆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煤层段的涌水,使井巷掘进顺利穿越了约400 m长的3-1煤层,并完成了全部的支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北某铁矿投产初期巷道掘进爆破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重点从炮孔间距和布置上对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生产实践证明,优化后的掘进爆破参数达到了提高巷道掘进效率、降低爆破成本的目的。优化后的爆破参数已在该矿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为今后掘进爆破参数进一步优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坑道掘进瞬变电磁超前探水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松  李永盛  胡雄武 《岩土力学》2012,33(9):2749-2753
坑道掘进前方含水体一直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瞬变电磁法在超前探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坑道全空间探测条件的特殊性,其测试布置方式对探测结果判断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干扰因素剔除、电阻率深度计算、异常体空间判断等内容。为了获得较为可靠的探测结果,通过改进测试布置方式,增加中心线方向竖直测试剖面,与坑道迎头顶板、顺层、底板剖面一起形成四断面法超前测试,增强了对前方含水异常体的空间判断能力。通过与瞬变电磁超前常规探测方式相对比,认为四断面法利用横断面与纵剖面相结合,对地质体判断的优越性较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预报测区前方地质异常体时,以低于10 ?•m为低阻异常区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为坑道掘进安全生产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切坡超前支护锚杆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思明  李新坡  王成华 《岩土力学》2007,28(5):1050-1054
人工高切坡开挖常常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甚至诱发滑坡发生,为此提出了高切坡超前锚杆支护的设计新方法。超前支护锚杆能够约束边坡变形和开挖卸荷带的发展,维持边坡的稳定,对超前支护锚杆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超前支护锚杆的荷载传递特性,为超前支护锚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长平矿保护层掘进工作面动力显现为工程背景,通过保护层掘进工作面动力现象发生过程分析,结合现场调研和瓦斯参数测定,分析确定长平矿保护层掘进工作面前方赋存的DX19陷落柱是工作面破坏的根本原因。揭示了陷落柱为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体压出破坏提供了能量基础和物质来源的机制。提出了掘进工作面防治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解危+动力灾害识别培训"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谭志敏 《探矿工程》2013,40(1):76-80,84
广西凭祥弄怀隧道属岩溶地区大型市政深埋越岭短隧道,跨度大、岩溶发育,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情况,采用钻爆开挖法——新奥法施工,洞口及围岩较破碎地段遵循短开挖、弱爆破、超前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圆满完成了隧道的掘进开挖。  相似文献   

19.
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支护方法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缺少在巨厚卵砾石层中采用普通施工方法掘进煤矿斜井井筒的成熟支护经验。结合伊犁一矿材料斜井和回风斜井的施工过程,设计了现场支护试验方案,对不含水和含水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的多种支护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与不含水卵砾石层斜井井筒相比,其支架变形量和支护难度显著变大;架棚临时支护结合钢筋混凝土永久井壁支护是不含水卵砾石层大断面斜井井筒有效的支护方法;含水卵砾石层地压显现明显,采用超前支护、架棚临时支护和钢筋混凝土永久井壁支护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围岩稳定。由试验推断,库仑和太沙基土压力理论用于计算卵砾石层围岩压力误差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用岩体分类预测TBM掘进速率AR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en、Pieve、Cogolo和Varzo 4条隧道为例,本文分析说明了岩体质量分类系统不能预测TBM净掘进速率PR的原因:由于影响岩体可掘进性的因素与影响岩体质量的因素不一样,且岩体质量分类系统多采用半定性半定量的评分形式描述岩体条件,故岩体的质量分数值与TBM的净掘进速率PR很难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岩体质量分类系统和基于此的预测模型不能够用来预测TBM的净掘进速率PR。根据TBM施工隧道岩体分类的目的及TBM施工的特点,提出预测TBM净掘进速率PR的岩体分类系统应与评价岩体稳定的岩体分类系统分开进行。用岩体可掘进性分类系统预测净掘进速率PR,用岩体质量分类系统预测TBM利用率U,从而计算出TBM的掘进速率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