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北京天文台兴隆60厘米镜于1977年取得此星960个黄光光电测光观测点,光变曲线呈大陵五型。1978年发表了Russell-Merrill测光解。1982年在美国用Wilson-Devinney程序算得10组测光解,解的残差对于质量比很不敏感。为了解决测光解的不定性,1985—86年用加拿大1.8米镜测得两子星视向速度曲线;得质量比为0.53±0.01。重新求测光解并结合分光解得F型主星和较冷伴星的质量各为1.43±0.05和0.76+0.02M_⊙。虽然是不接双星,但伴星只比其临界等位面稍小一点。这对双星像是不久前才由大陵五型半接双星演化而来的新阶段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表了1984年11月至1985年1月期间在美国McDonald天文台对大陵五型食双星CI Aur进行的UBV测光结果,以及采用Wilson-Devinney方法求解出它的轨道要素。结果表明CI Aur是一个半分离的双星系统,它的次星充满了Roche瓣,而主星离它的Roche等位面相离很远。两颗子星温度相差很大,质量比为0.687,轨道倾角i为74.42°。 CI Aur的光变曲线呈现随机的亮度“抖动”和明显的光变起伏。作者采用了自迴归功率谱方法和调和分析方法对它的光变起伏进行了频谱分析,求出了振荡的准周期和振幅。文章最后讨论了它的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UW Ori的首次光电测光结果及新的历元公式。应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得到了初步测光解,结果表明此星是一早型几乎相接的大质量半接双星,质比m2/m1=0.513,小质量子星临界等位面。由结果的分析指出如大质量子星为零龄主序星,则小质量子星已离开零龄主序。由极小时刻的O-C分析表明周期可能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Wilson-Devinney的Roche模型,对两颗短周期食双星ST Car和RY Ind的光变曲线,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ST Car的测光质比q=0.60,RY Ind的q=0.50,两颗均属分离的不接双星,但它们的小质量次子星几乎充满Roche临界面。两星的测光特性说明,它们可能是Algol演化阶段后的双星。  相似文献   

5.
对密近双星MR Cyg进行黄光光电观测,得到完整的光变曲线,采用陆-陈-邹的解轨方法,用电子计算机算得测光轨道根数,对解的结果和测光解轨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香港宽视场巡天新发现了一个磁活动双星系统,其轨道周期为0.60286 d.利用云南天文台1 m光学望远镜附加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观测得到了这个双星系统的V、Rc双色光变曲线,结果表明该系统食外存在明显的测光畸变.借助云南天文台丽江2.4 m望远镜附加云南暗弱天体光谱成像仪(Yunnan Faint Object Spectrograph and Camera, YFOSC)对该双星系统的分光观测,测定了该双星系统主星的视向速度曲线并发现该系统的主星表面存在着强烈的色球活动,从而证明系统的光变曲线畸变源自主星的黑子活动.使用W-D (Wilson-Devinney)程序分析上述观测得到的光变曲线和视向速度曲线,得到了该双星系统的轨道参数以及黑子参数.最后,对该系统的特性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捅要从2009年到2014年,对食双星DS Psc进行了多色测光和光谱观测,得到了完整覆盖的B、V、R 3色光变曲线以及一批新的光变极小时刻,并首次确定了该双星系统的光谱型.综合已有极小时刻数据,采用O-C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到了新的轨道周期及历元公式.利用Wilson-Devinney方法,对观测所得光变曲线作了拟合分析,首次得到了该双星系统的测光轨道初解.结果表明DS Psc为一个光谱型约为G7V的过相接双星系统.其轨道倾角为66.6°,质量比为2.506.由于其小质量的次子星具有比大质量主子星更高的表面温度,因此DS Psc应属于W次型的W UMa型双星.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首次食双星V375 Cas的BV两色光电测光资料和新的历元,并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方法取得测光解。结果表明:V375 Cas是一个类似RZ Dra的早型半相接双星系统,小质量子星充满了临界等位面,而大质量子星几乎充满了临界等位面,此星对于了解早型密近双星的演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PG1030+590是最近发现的类新星食变星。我们首先给出该双星系统的高速光电测光结果及U、B、V和R光变曲线。通过利用激变变星的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求得其物理和几何参数:白矮星子星质量M_1=0.83±0.22M_⊙,晚型星子星质量M_2=0.35±0.06M_⊙,晓型星子星半径R_2=0.37±0.08R_⊙以及轨道倾角i=81°±2°。我们还利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围绕白矮星的吸积盘的半径R_d≈0.32R_⊙,并把这个结果与密近双星中吸积盘半径的各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GM Boo是一个已经被发现超过10年的短周期(约0.36天)相接双星。获得了GM Boo在2010到2015年新观测的多波段时序测光数据及其低色散光谱。从光变曲线中提取了19个新的光变极小时刻,并结合历史数据推导出该双星轨道周期增长速率d P/dt=1.06×10~(-7)d·y r~(-1)。Wilson-Devinney程序被用来分析GM Boo的测光轨道解。得出它是一个典型的W次型的过相接双星系统,其质量比约为q~1.22,相接度约为f~11%。模型中添加了2个黑子拟合不对称的光变曲线,说明此系统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1.
短周期食双星V361Lyr(p=0.3096天)可能是观测到的最短周期的由非简并天体且成的近相接双星,本文采用Kaluzny1989年观测到的V和I光变曲线进行了详细的测光分析。考虑到次子星上由于吸积而引起热斑在径度方向的可能延伸效应,而采用了多热斑模型近似,结果取得了对观测到的畸变光变曲线的很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1983年版的Wilson-Devinney方法程序,扩展到包含黑子参数的微分改正解,并提出黑子纬度的网络测定方法,由此,对RS CVn型食双星RT CrB的食外测光扰动波,进行了黑子模拟解,得出其次子星上两个黑子的位置,大小和温度,其理论光变曲线能较好地重现畸变波的观测特征。作者对黑子模型参数微分改正解的收敛性问题和不定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表了AT Cam的BV两色光电观测。采用Wilson-Devinney方法,对AT Cam和AZ Cam的BV两色光变曲线,进行了综合光变曲线解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不相接双星。AZ Cam的测光质比q=m_2/m_1=1.52,轨道倾角i=80°.5,主食是掩偏食。AT Cam存在两个可能的解,一个在q=0.60附近,i=80°.5,主食是凌偏食;另一解q=3.45,i=83°.0,主食系掩偏食。本文采用相对半径和质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两颗双星的演化阶段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金牛座AH的BV两色光电光变曲线。发现该双星的光变曲线从1973年到1986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观测到的光变曲线是对称的,用Wilson-Devinney方法分析我们的观测求得了AH Tau的测光解。结合该双星的光度视差求出了它的基本参量,并发现它距太阳的距离是昂星团距太阳距离的二倍。因此,AH Tau虽然在昴星团的方向上,但它不是昴星团的成员星。  相似文献   

15.
AC Cnc是周期为7~h13~m的类新星食变星。由于AC Cnc是双谱食双星,而且具有较对称的食,所以在对激变食变星的系统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该双星来进行观测。本文利用拟合光变曲线的方法对AC Cnc进行了测光解分析、并得到轨道倾角i=74.5°±0.8°,白矮星质量M_1=0.74±0.07M_⊙,晚型星质量M_2=0.97±0.08M_⊙。AC Cnc中吸积盘的径向温度分布可以近似地表示为T(r)∝r~(-0.5),吸积盘边缘温度为7600K。晚型星向白矮星的质量转移率大约为7×10~(-9)M_⊙yr~(-1)。AC Cnc的距离近似地等于500±100pc。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密近双星中由食、反射效应、引力昏暗效应和临边昏暗放应等引起的标准光变和由子星脉动、黑子、耀斑和热斑等引起的测光畸变以近及相接双星和相接双星光变曲线的不对称性和相接双星光变曲线随时间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综合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6年3月间,对短周期RS CVn型双星WY Cnc进行了uvby四色光电观测。采用改进了的包含黑子微分改正的W-D程序,对b和y光变曲线,以及Chambliss 1965年发表的B和V两色曲线,分别进行了食外测光畸变波的黑子模拟分析,得出WY Cnc在两个时期中,其主子星均存在两个黑子活动区,并给出它们的大小、位置和活动区平均温度结果。新的测光质比为q=m_2/m_1=0.454±0.005。WY Cnc属主序不接双星。  相似文献   

18.
张嘉 《天文学报》2015,56(1):91-92
<正>Algol型双星是双星的一种,其独特的半接结构使它拥有丰富的物理现象,包括严重畸变的充满子星、强磁活动现象,物质转移的各种形式,完全迥异于单星的演化状态和特有的形成历史.本文对双星光变曲线的基础物理做了介绍,同时介绍了历史上的各个模型或程序.展示了各个物理参数对光变曲线的影响,包括倾角、温度、金属丰度、表面重力加速度、第3光、半径、轨道椭率和轨道近点角等.根据已有星表统计了Algol型双星的性质,并对3颗样本星进行了具体的观测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密近双星定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概括。从观没和理论计算等不同角度讨论了判断密近双星演化阶段的主要方法。在磊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类型密近双星演化阶段的主要方法。在大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类型密近双星的性质和演化阶段。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密近双星演化链研究中有毛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给出了知事周期食双星AP Pur的B、V两色光电测光资料。该双星的光变曲线是不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RZ Dra 1978年的光电光变曲线,重新用Wilson-Devinney综合光变曲线分析程序进行了测光解,新解表明Rz Dra是一颗半相接双星,质量较小的次子星充满临界等位面,而质量较大的主子星接近充满其临界等位面.两子星的测光质比q=0.664.从而得到系统的绝对参量,并讨论了它的演化阶段.系统可能存在着主要通过拉格朗日L_2点的物质流失,从而引起观测到的轨道周期缓慢减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