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佘山地震台地磁数字化观测资料和模拟观测资料D、H、Z等地磁要素日变形态、日均值、月均值、年均值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比较,阐述了数字观测系统与模拟观测系统的特点。探讨了磁场剧烈扰动对数字观测系统和模拟观测系统的影响。对做好地磁数字化观测工作,提高地磁资料的观测质量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临汾区域数字地震台的技术系统建设过程、技术构成及成果应用,并将其与同台基模拟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其监测地震的能力以及处理地震的速度明显优于模拟观测系统,山西临汾区域数字地城台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山西南部对震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通过对山西模拟地城观测系统现状的回顾及分析,指出了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优越性,说明模拟系统即将成为历史,取而代这的是数字系统,结合“九五”期间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展望了山西地震观测系统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山西前兆台站水位模拟与数字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前兆水位观测点介休、孝义、祁县、静乐与朔州并行的模拟与数字水位观测资料,从数据完整性进行对比,运用相关性分析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与气压进行相关性分析,记录地震的能力进行对比。发现,数字观测优于模拟观测,可以替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5.
蒙城台数字与模拟地方震、近震测定震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城地震台位于淮北平原 ,是我国 类测震台 ,现有短周期 DD-1和中长周期 DK-1模拟观测。 1 997年底开始建设数字地震 (FBS-3型地震计 )观测系统。于 1 998年 2月起与该台数字观测与模拟观测并行运转。为尽快实现模拟向数字观测过渡 ,测定震级的可信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九五”地震前兆数字化台站改造后,数字化的地磁观测仪器在全国各地磁台站推广应用已有两年多时间,两年来,数字化观测仪器和模拟记录仪器在武汉台一直进行并行观测工作,其观测资料稳定可靠。本文通过GM-3磁通门磁力仪与其它仪器进行数字和模拟观测资料的时均值、日均值、月均值、年均值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观测资料优于模拟观测资料,数字观测仪器完全可以取代模拟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琼海加积井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动态变化特征一致,与固体潮的相关系数也基本一致,数据的相关性及内在质量良好,映震能力相当。数字观测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人为误差小的优点,可以取代模拟水位观测。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地震监测仪器的普及和应用,人工、模拟地震观测仪器逐渐被数字仪器所取代,记录方式也由整时记录变成分记录和秒记录。数字仪器在多年运行中,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本文重点通过对多年形变数字观测系统内部所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与讨论,以便在观测工作中更好把握仪器的状况和对仪器出现的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判定,及时对仪器存在的问题和故障进行解决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观测数据的断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保山滇十四井水位观测点模拟与数字化并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该井的模拟与数字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接近,数据相关性好,数据的变化形态及地震同震响应特征相似。数字化观测有干扰小、信息及时、仪器易维护的优点,认为该井数字化观测可以取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10.
杨光  李志雄 《华南地震》2005,25(4):78-82
通过对海南兰洋温泉模拟水氡与数字气氡的观测原理与对象、观测技术及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总结了各自的特点,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沙地震台为国家基准台,目前由模拟观测项目改造为数字化观测项目的有FSQ浮子水管倾斜仪、LN-3水位仪、DN-3气氡仪.通过对长沙台地倾斜、水位固体潮观测的一致性、内在质量的对比研究,认为数字化地倾斜观测提高了观测质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但与模拟观测之间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而水位的数字化与模拟观测,因其观测的原理存在差异,虽然二者的趋势变化一致、内在质量相当,但其精度和稳定性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震深井水温水位观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菏泽市地震局研制开发的数字地震深井水温水位观测系统,观测数据连续可靠,趋势变化平稳,微动态显示清晰,基本无干扰现象,设备安装方便简捷。  相似文献   

13.
地震观测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根本转变,数字观测记录光盘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新疆地震局在如何做好数字观测记录光盘管理工作中,探索了新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数字观测记录资料与模拟观测记录档案资料的衔接,并及时为科技人员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杨玲英  毛先进 《地震研究》2011,34(3):291-295
通过对云南4个水位观测点模拟与数字化并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同一个观测点的模拟与数字化观测数据内在质量接近、数据相关性好、数据的变化形态及地震同震响应特征相似,在这些并行观测的观测点上数字化观测可以取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斌 《四川地震》2005,(1):29-33
对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的配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数字化地磁绝对观测仪器(DI磁通门经纬仪)和模拟观测仪器(GSI)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精度作了对比分析。认为CTM—DI磁通门经纬仪与GSI一等磁力仪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字化仪器优于模拟仪器,并对DI仪的工作状况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稳定,我国的地震前兆观测技术也逐步实现由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转变,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日趋成热、稳定,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产出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新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模拟资料和数字化资料的管理,分析了历史模拟数据转入数字化平台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地震前兆资料进入数字化统一平台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