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气现象霜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观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经验和资料统计分析,对有利于形成天气现象"霜"的天气条件及观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冬季观测霜的技巧。当测站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时,过程中期(云层消散1-2 d后)最易出现霜;一般情况下,干枯的草面上比生长着的草面上更易形成霜;背风处比迎风处易形成霜。观测时要重点查看背风处及低洼处的草面,尤其是干草面是否有霜形成;夜间可用手电筒照看草面,若有霜,草面上会有一些闪闪发亮的现象,再用手触摸草面,会有一种发硬的感觉。天亮后至日出前,要全面查看一遍观测场及视区内的近地物体上是否有霜,以避免日出后轻霜快速融化而漏记录霜。  相似文献   

2.
利用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及其自带的Nudging同化系统,结合通过质量控制的三峡地区2 588个自动站的2014年1月观测资料,进行同化自动站观测试验,建立了三峡地区3 km高分辨率气温场,并与加入NCEP稀疏观测站点的稀疏场试验和未同化试验在月平均温度场和逐时温度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同化试验相比,同化自动站观测后,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场偏差减小至±0.5℃以内;平原、丘陵、山区气温逐时绝对偏差均减小至1℃以内,逐时气温的相关系数超过0.9,偏差范围减小1.14℃以上,均方根误差减幅达0.55℃以上;同化自动站观测后,泰勒图中平原和丘陵的相对标准差接近于1,山区减小至1.11。同化自动站观测试验的结果优于同化稀疏场试验,较好地建立了三峡地区2014年1月气温场,为该地区建立高分辨率温度场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曼  孙绩华  赵韬  李华宏  符睿  王康 《四川气象》2013,(4):25-29,48
选取2009年6月30日发生在云南南部和湖南北部的强降水过程,利用WRF模式和建立在青藏高原东缘地区18个地基GPS站点观测的可降水量资料(GPS/PWV)进行同化试验.试验表明:选取全部18个站和云南省8个站GPS/PWV资料进行同化,发现下游地区的强降水区湖南北部降水强度发生较大变化.选取100.E附近的6个站GPS/PWV资料进行同化,发现下游地区的强降水区湖南北部降水强度变化不大.利用全部站点GPS/PWV资料,模式初始场大部分地区湿度增加,对应下游降水中心强度增加,少部分地区湿度减少,对应降水区域南移.GPS/PWV资料同化对模式初始场湿度场和高度场影响较大,而对温度和风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对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A文件资料审核时发现:从2011年开始,每年11、12月份14时草温出现异常的日数比较多。分析其变化原因,是受观测场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1观测环境的变化武功县属国家基本站,1975年由杨陵迁站至武功县城,当时观测场四周空旷,环境尚好。1992~1993年相继在观测场西边19m处,建有县统筹办办公楼和住宅楼两栋,高7m,视宽度角40度;东边37m处建有一栋三层住宅楼,高10m,视宽度角...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7年新疆气象台站环境综合调查评估结果和实地考察,选出北疆观测场环境受破坏较重的8个B类站,并依据相关规定选取8个A类对比站。利用各站1969—2008年逐月、逐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建立气温序列和气温差值序列。依据数理统计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分析气温序列和差值序列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所选站点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差值也呈现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差值增大趋势显著,说明在气温升高的大背景下,B类代表站升温的速率大于A类代表站。(2)冬季对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差值的变化贡献率最大,夏季对最高气温差值的变化贡献率最大。(3)气温差值除个别站或要素外,后20 a高于前20 a,说明观测场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差值序列的影响显著,且楼房等建筑物对气温的影响大于树木。  相似文献   

7.
1前言 自动气象站(Ⅰ型和Ⅱ型)是一种全新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微机计算处理系统,可对多种地面气象要素(大气压力、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进行定时自动采集、处理、通讯等,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消除了人工读数误差,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站组网就是将某一地区范围内分布的自动气象站所采集的各种资料利用各种通信手段传至中心站,再由中心站传到国家局,并在中心站对自动气象站进行远程监控。我省于2003年7月中旬组网成功,具有自动传输和监控功能,且运行正常。本文就是对我省自动站组网建设过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1日佛坪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由佛坪县袁家庄东面山梁迁移到佛坪县袁家庄镇。新观测场位于旧址的西南方,二者直线距离约1500m。新观测场海拔高度比旧址低260.5m。为掌握新、旧站址因地理位置和观测环境不同所造成的气象要素均一性的差异,2001年1、4、7月在新、旧站址(见表1)进行了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9.
如何判断自动气象站草面温度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玲玲 《广东气象》2010,32(1):59-60
针对新增的草面温度观测项目,利用2008年11月19~20日蕉岭站、2009年1月17日潮州站的自动气象站草面温度观测数据,对草面温度观测资料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何进行人工判断审核,提出可依据草面与地面温度、气温、天气现象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来判断草温数据是否出现跳跃、是否异常,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在建设的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设计并实现了网络通讯和资料处理软件系统。系统采用DELPHI设计环境及Microsoft SQL数据库,已实现的功能为:面向地基微波辐射计单站和观测网(3-4站、每站暂定12个通道),建立实时临时数据库、日文件历史数据库;数据格式标准化转换、数据资料的实时传输、自动入库;原始数据及气象产品的查询、显示及输出;功能扩展等。  相似文献   

11.
观测场的小草默默地站在那里,不曾引起人们的注目.可是,它用自己的叶杆,自己的全部身躯覆盖着场地,给观测场铺上了一片绿色的希望.春风拂过大地时,它最先伸开绿色的臂膀拥抱着春天,最先打起小小的花伞象少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榆林气象站1961—2016年逐年及该地区某一风电观测场2007年逐时最大风速资料,在探讨最大风速突变点的基础上,利用极值Ⅰ型分析法及1 d、5 d设计风速取样法对风电观测场50 a一遇最大风速进行估算,同时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最终确定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的取值。结果表明:榆林气象站历年最大风速有下降趋势,并在1980年发生突变;利用突变点前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序列计算的50 a一遇风速修正后,得到的结果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值相近,可以互相验证,最终确定50 a一遇最大风速为253 m/s,相应风压为04 kN/m2。  相似文献   

13.
根据榆林气象站1961—2016年逐年及该地区某一风电观测场2007年逐时最大风速资料,在探讨最大风速突变点的基础上,利用极值Ⅰ型分析法及1d、5d设计风速取样法对风电观测场50a一遇最大风速进行估算,同时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最终确定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的取值。结果表明:榆林气象站历年最大风速有下降趋势,并在1980年发生突变;利用突变点前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序列计算的50a一遇风速修正后,得到的结果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值相近,可以互相验证,最终确定50a一遇最大风速为25.3m/s,相应风压为0.4kN/m^2。  相似文献   

14.
河曲自动站草温异常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河曲县气象局于2002年12月建成自动站,当时是7要素自动站。在测报人员的认真监控和管理下运行状况一直保持良好,观测人员也积累了一些自动站维护方面的知识。2006年5月又增加了草温观测项目,开始草温的试观测。草温项目以前没有人工观测,没有历史数据,因此草温的正常与否不是马上可以判断。从观测开始,草温和地面温度相比较差值较大,有时能差十几度,甚至20多度,笔者于是又问了一下邻近台站,对比了双方的资料,确定了河曲县的草温异常,我们尝试着做了一些排除异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观测场的黑夜王秀芳气象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附近的烈士陵园作陪的气象站。从此,我开始了13年的测报生涯。我所在的站是国家基本站。许是农村出来的女孩子,对繁重的发报和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并未多少感慨,对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测报工...  相似文献   

16.
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揭阳市气象台观测场现已处于闹市中心 ,周围的楼房已越建越接近围栏 ,并越建越高。已对观测场形成包围态势 ,严重破坏了观测环境 ,对气象观测记录的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了解环境变坏对记录的影响情况 ,特对揭阳市气象台 46年的部分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作一次粗浅的分析。1 观测场外周围环境介绍  现在站在观测场向四周眺望 ,已见不到绿野。周围障碍物都是水泥楼房 ,障碍物最大仰角分别是 :方位 32 0~ 30°,仰角 36° ;30~ 1 5 0° ,仰角 2 9° ;1 5 0~ 2 2 5° ,仰角 32°;2 2 5~ 32 0°,仰角 5 1°。观测场外围…  相似文献   

17.
一次霜降现象的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玫  梁建国 《广东气象》2009,31(6):63-64
针对2007年1月29日惠阳站观测到的霜降现象,从霜的定义、产生霜时的天气特征、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别是应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中的草面温度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可应用草面、地面温度变化趋势来判定并记录霜。  相似文献   

18.
早晨.在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有霜,而观测场内大部分草坪上、观测场周围的菜叶上及测站四周的麦苗上却不见霜,只见露.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在1℃以上.这时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的霜是否应记录呢?我站有的同志认为,只要看到霜.不论在哪里看到或者范围大小均应记录。但我认为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的霜不应记录。原因是:《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上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面气温参考站点遴选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城市化和观测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现有国家级气象台站网观测的地面气温资料许多已不能满足气候变化检测研究的要求。利用我国全部气象观测站网的台站信息,对地面气温资料序列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遴选出可用于气温变化研究的参考站点。这项工作建立了地面气温参考站点遴选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并据此确定了138个地面气温参考站。这些台站可代表背景地面气温场,其长期气温观测资料可用作城市台站或国家级台站城市化增温评价的参考,也可直接用于我国地面气温变化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深秋的清晨,小站一片寂静,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淡谈的雾纱,一轮圆月懒懒地斜挂在天边。我迎着一阵寒气去观测场巡视仪器。来到地温场跟前,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地温表不见了!地温场疏松的土地上只留下几个散乱的小脚印(我们站是三次气候站,夜间不守班)。孩子?红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