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岸区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江岸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该平台基于云架构建设,集成江岸区海量、多源、多尺度空间数据,实现了跨部门、跨平台的空间信息共享共用,为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在线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数字东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借鉴了全国多个地市的平台建设经验,从平台架构组织、服务器体系、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及数据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形成了一套科学、通用、符合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实现了基础地理数据跨部门、跨地域的互通共享,发挥了地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平南县为研究对象,引入云GIS先进技术,探索基于云GIS的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从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云平台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开发、典型示范应用和支撑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与探讨,为其他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面向时空信息数据的大数据平台,以GISCloud的云计算框架作为基础资源平台,通过两层服务架构为平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管理。以数据融合思想构建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支持,依托GISCloud建立各种资源池,对数据进行抽取和分析,建立核心数据集与共享数据集,实现数据资源的差异化共享。通过面向时空信息数据的大数据平台设计,构建时空信息数据中心,利用公共服务时空信息和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实现海量时空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针对从数据单纯共享到数据整合分析的需求转变,站在数据资源整合和综合信息分析的角度,对智慧城市综合信息分析系统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城市级时空综合数据模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存储及动态更新、城市级空间全要素编码、多层级城市综合信息展示与分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阐述了系统的体系架构、总体技术路线与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际建设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集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数据、GIS功能等各类资源,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公共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本文在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了惠州市公交线路管理系统,说明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如何构建GIS应用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应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并提出了地理平台的概念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价值: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泛在信息支撑和协同管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价值在于空间数据的共享及云计算资源转化为云GIS资源的共享;泛在信息支撑价值在于支撑物联网实时数据接入,提供实时空间分析能力并以地图、短信、E-mail等多形式输出;协同管理价值体现在人人都能使用地理平台,平台本身的易用性和方便地将各种异构信息空间化的能力是其核心。构建集成、融合、开放、协同的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平台诸多价值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姚晓婧 《测绘学报》2018,47(10):1426-1426
正城市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随着数据采集和共享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与城市相关的数据可被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作为城市各类数据的地理基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群体智慧。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契机下,利用数据挖掘手段,从较为成熟的城市设施数据中提取有趣的规律和知识,以指导新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后续设施的合理布局,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应用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以汕头市澄海区自然资源一体化综合管理为目的,基于数据中台微服务架构和BI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提出了智慧澄海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线,实现了离散二三维数据到数据中台的自动汇聚和互联共享,定制了面向土地、规划业务的空间分析模型,促进了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与活化利用,有力支撑了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管理的行政审批、监管决策、公共服务等各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是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建设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整合城市信息资源、促进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及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内容,并对预期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杜福光 《测绘工程》2014,23(11):51-55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市级智慧城市建设提上日程,如何建立一套规范统一而又具有通用性的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其关键.平台建设必须考虑三方面内容,即建设内容、运维机制与具体应用.在智慧唐山建设过程中,以面向服务为目标,顾及地市级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通用性,针对总体需求、总体架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设计,明确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运维机制建设以及示范应用等内容,探讨适用于地市级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人口剧增的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同时,也面对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那么,如何破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呢?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值得重视的问题,即一些城市对基础地理数据、空间信息以及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认识不明确,重视不够。搭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是推进“互联网+”行动和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必须按照先进性、现势性、完备性、实用性等原则搭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3.
服务共享是当前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方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探讨了基于面向服务的数字城市共享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数字泰州建设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服务架构的数字城市共享服务平台,为空间信息在城市信息化发展中的共享服务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共享化是当前GIS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数据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中国,共享平台建设已相对比较成熟,而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在地理信息的集成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地理信息共享度低,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尤为重要.本文以地理信息采集为重点,采用ESB企业总线技术建立砂拉越州政府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定义一整套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服务标准以及应用接口标准,以标准来规范共享平台的建设,集成测绘数据管理、道路管理等应用系统,完善数据更新体系,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SGS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城市基础测绘成果数据,按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等相关标准及规范,经过数据提取、重组、加工并制作了面向政务服务的地图产品数据;基于超图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SGSV6.0,快速搭建了广州市政务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使得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在线浏览、简单系统定制、地图API接口开发和...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地理信息是大部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三维地理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地理信息实时共享是开拓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关键。因此,如何部署数据、计算、软件和软件模块资源,如何建设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种应用开发会产生重大影响。各种资源在网络中的部署、信息服务"供给侧"设计、网络业务的高效无缝集成,是对智慧城市设计者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平台)是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的基础平台。针对地理标记语言(GML)在描述、存储、传输、解析地理信息数据方面较强的可理解性,该文提出以GML数据层、GML服务器为支撑的4层技术架构的通用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研究其逻辑模型、总体架构、服务层设计,阐述了GML服务器与公共平台的关系,最后以数字驻马店为例验证了该公共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城市空间数据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据异构、处理复杂、海量管理、部门专有等问题制约了空间数据在数字城市中广泛的共享与应用。本文以Web服务技术为核心,提出了一个包括管理层、数据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的数字城市空间数据资源共享框架。研究了共享数据服务平台层基本服务的实现,以及服务的组合、服务的注册与发布、服务的Qos等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支撑下的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实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地理实体作为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基础数据,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理实体为基础,可有效整合地理实体相关的专题数据,实现城市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形成时空信息云平台的资源服务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地理实体的数据获取、组织、更新、融合和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内容,并以智慧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例,阐述地理实体在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和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