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80公里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亦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回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后,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差,故在中天前后,各取20个数值,再求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10厘米运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运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後,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的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体(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  相似文献   

3.
在天体测量学中,记时仪是重要的记录仪器之一。在实际的观测工作中,记时仪不但决定观测的工作量,也影响观测的质量。上海天文台的光电中星仪及丹容等高仪,原来使用的记时仪,维护工作量大,影响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从1979年起,采用PMOS数字电路研制了中天时刻记录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工作稳定可靠,经改进设计,又研制了用在半自动化光电中星仪上的ZP_5型中天时刻记录仪。同时,在丹容等高仪上设计,研制了ZA_6型等高时刻记录仪。  相似文献   

4.
天秤座是黄道十二星座之一,位于天蝎座和室女座之间。每年5月9日子夜,天秤座的中心经过上中天,最佳观测月份是5月到6月。天秤座内有六等以上的恒星63颗,其中三等星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颗在大气外层不可分辨的恒星,当其光线通过地球大气层后,恒星的星像光度呈高斯分布;而子午仪光子计数观测记录下与其星像光度相关的轮廓曲线。采用模拟光子计数观测方法,求得恒星星像直径的经验公式。利用恒星的子午仪光子计数观测资料,使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并考虑到模拟计算星像直径的经验关系式,可以求出恒星子午仪光子计数观测的实测直径。用该方法对一组星的观测资料,求出其平均星像直径为3″.2。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用于北京天文台60厘米反光望远镜上的掩星用光度计。光度计由可调电平补偿的直流放大器组成。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以8085 为cpu 的 SDK-85 单板微型计算机和相应的接口电路组成。为了得到精确的观测时刻,还发展了用微型计算机作短波时号对钟的装置。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可达1毫秒,时刻记录精度为±2毫秒。最后,还给出了掩星观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在高精度天文方位角测定方法中,北极星任意时角法只适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子午星对法则受限于选星配对条件.提出可适用于全球地区的多星中天时角法,观测多颗任意中天位置的南星和北星,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修正测站经度误差和计时误差对方位角解算的影响.该方法只需已知测站的概略位置,对观测天体的中天位置没有限制.实测数据表明,与北极星任意时角法相比,在相同精度指标要求下,观测量可以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测得到Ax Vir的一条由686个测点组成的黄光光电光变曲线,获得了该星的一个主极小时刻和两个次极小时刻。用Russell——Merrill模型对该星进行测光解分析,得到了一组轨道要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继文章(Ⅰ)(绝对测定方位角)之后,叙述了用一颗恒星通过卯酉圈的观测记录时刻和中天时的天顶距测定值,,绝对确定度盘赤道点(或观测点的纬度值)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拱极星上、下中天观测方法作了比较。文章还就卯酉圈观测测定子午环绝对参数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和适用的纬度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编制子午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方法。即先把所有星的中天观测记录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后,采用不同观测夜之间的共同星观测值作连接过渡,消除钟差变化的影响;都归算到年首附近某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再取多次观测的平均、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传统的连锁观测,也不需要在白天进行观测,并打破了定组观测的惯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有相当丰富的月掩星观测记录。因其未记录观测时刻,用它们来研究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是相当困难的。刘次沅率先引入“可见时间段”的概念,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本文对刘次沅所采用的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或然二次曲线拟合法”以综合处理中国古代的月掩星资料,期望能得到较为客观、合理、精确的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星像的定位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实测资料分析与处理的最大相关估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均表明,采用此方法后,定位精度和可处理的极限星等较之传统定位估计都大为提高。对上千颗星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也显示,最大相关处理所获得的单星精度要比中数法提高0.045”,同时本方法还大大提高了对极低信噪比观测资料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用改装后的中星仪,分别观测同一颗星过卯酉圈和子午圈的时刻,测定仪器绝对方位角的原理和试验结果.试验在云南天文台用蔡司中星仪进行,观测结果列在表1,试验表明方法是成功的。此法用在子午环上,可替代观测拱极星的方法来测定仪器的绝对方位角,从而避免观测拱极星的困难和因用方位标过渡引进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星空有约     
《天文爱好者》2010,(1):8-9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大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5.
曹军 《天文爱好者》2012,(11):10-12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6.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7.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8.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19.
上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20.
曹军 《天文爱好者》2014,(11):10-10
左图显示每日日落到次日日出之间的五颗行星出没状态及观测条件,包括晨昏蒙影时刻,水星与金星的出没时刻,火星、木星与土星的出没及中天时刻,以及月亮出没状态。横坐标为地方平时,纵坐标为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