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泉州官桥地区地热勘探靶区及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晨明  刘春雷  李亚松  郝奇琛  曹胜伟  董岩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8-67050008
福建省地热资源主要以中低温水热系统为主,对于其中深部的控热过程及条件目前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本次研究综合重力及广域电磁法对研究区的断层及凹陷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解译,推测出5条主断裂和10条次级断裂,并划定出凹陷区的分布范围。泉州官桥地区的对流型地热资源是储热岩体、导热断层和保热盖层的“三元”聚热模式。根据该聚热模式,一级断裂F31与F8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一级地热勘探靶区,GQ-F2与GQ-F3和GQ-F4、GQ-F7与F29、F1与F30、GQ-F10与GQ-F11的交汇部位可圈定为二级地热勘探靶区。在一级地热勘探靶区内布设的DR02孔显示,0~300m深度水温增速由快至慢,300m深度以下温度稳定在48℃。利用地热验证钻孔检验了聚热模式及圈定靶区的可靠性,这对于泉州官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部热能聚敛及富集过程研究是地热资源探测评价的重要基础。地热壳构热控理论是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热作用研究为主线,通过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地热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深部热能聚敛过程及热异常分布规律,分析各种构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控热机制,探讨地热资源靶区预测方法,从而指导地热勘查的科学。本文系统论述了地热壳构热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客观自然规律,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尺度热流配分格局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影响浅地表温度场的主要控热构造,并以渤海湾盆地、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我国主要地热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壳构热控理论为指导,以勘查区找热为出发点,以控热作用内生因素(壳幔生热)和外生因素(构造聚热)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影响壳幔生热、壳内传热、勘查靶区聚热这一地球物理过程,确定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构造。从传统的经验式找热到建立构造控热预测标志,再到水热型地热资源-干热型地热资源共生富集认知,理论认识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我国地热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勘探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合肥温泉之乡半汤地热成因模式及其外围地热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金野 《安徽地质》2013,(3):227-230
本文在前人勘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半汤地热的热源,地热成因机制及成因模式等,进而提出了“基底隆起(正向构造)聚热型地热成因模式”形成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半汤外围前景地热资源新学术观点为半汤地热外围前景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提出指导方向靶区。利用新学术观点,试图突破就热找热原则的瓶颈和禁锢,变被动找热为主动找热,扩大地热资源勘查的视野。为加快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地热能源勘查步伐,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史猛  康凤新  张杰  高松  于晓静 《地质学报》2021,95(5):1594-1605
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地壳剧烈运动将胶东半岛划分为胶北隆起、胶莱凹陷、胶南-威海隆起三大构造单元,其中隆起山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变质岩,凹陷盆地区主要分布砂岩沉积地层,胶北隆起区与威海隆起区相对于胶莱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为系统分析胶东半岛大地热流值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本文在分析胶东半岛构造-热发展史、地热地质背景、地温场分布、岩石热导率、钻孔岩性与测温数据、地热流体化学成分等基础上,发现胶东半岛地热资源均为断裂构造控制类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其热源主要为三元聚热:导热断裂带水热对流、大地热流传导、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构造分布、岩石热物性、地热热储分布、地下水活动等是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胶东半岛地温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隆起-凹陷分流聚热模式与概念模型,即隆起山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高的侵入岩、变质岩为主,凹陷盆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砂岩为主,低导热率、低渗透率的凹陷区底部更像是一个相对隔热、隔水的顶板,使得来自地壳深部的大地热流及携带热量的流体、气体等在上涌的过程中在凹陷区的底部发生折射与再分配,从而导致热流在隆起山地区的底部形成一个温度相对更高的聚热区,反映在地表即是隆起山地区相对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特别隆起山地区轴部位置为热流值最高的区域,高热流值区域分布形态呈NE、NNE向分布,基本与胶东半岛NE、NNE向的深大断裂走向一致,该模式的提出可以更好地为胶东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探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产热花岗岩是重要的壳内热源之一,我国华南陆缘花岗岩体分布广泛,为该区浅表热量的生成及聚集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简述区内花岗岩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内主要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特征,并结合区内近些年施工的地热勘探深钻,对重点地热勘查区的深部地温场分布、地热通量、地壳热结构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华南陆缘浅表地热资源的聚热模式。分析认为,华南陆缘地区具有“幔源供热 壳内生热 断裂传热 盖层保热”的四元聚热模式,其中,花岗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是影响区内浅部地温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粤北—赣南岩体的生热率明显高于漳州地区的花岗岩体,其近似“热壳冷幔”型或“温壳温幔”型岩石圈热结构与漳州“热幔冷壳”型岩石圈热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断裂构造及盖层条件对于地下热量聚集及散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华南陆缘地热资源的成因、控热因素,以及今后该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沉积盆地内地热田地热异常成因机制的定量研究对认识盆地浅部不同构造带之间传热与聚热的差异以及指导盆地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勘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河北献县地热田在厚1300~1500m新生界盖层覆盖下发育蓟县系雾迷山组(Jxw)基岩热储,已开发区的井口水温多高达90~95℃,是一个典型的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区。本文基于横穿献县凸起及邻区的地震剖面,运用2D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献县凸起带及邻区热传导与热聚焦的差异,并简述了对地热勘探的指导意义。模拟表明,献县凸起带盖层内的地热正异常是高热导率的基岩凸起段所引起的热量快速传递、并在盖层内逐渐累积的结果;献县地热田Jxw组热储顶部的地层温度比饶阳凹陷的同深度地层至少高~20℃,与其近3600m的基岩凸起幅度密切相关。献县凸起带的地温场在纵向上具“非对称镜像”分布特征,且盖层段的平均地温梯度约为热储层段的3倍,表明浅部盖层段的地热正异常越“富集”,则深部基岩热储段的地热负异常越“亏空”。“高导均化深度”代表了基岩凸起段深部与其相邻凹陷区平均地温梯度相等的热传导平衡线位置。有效盖层覆盖下的基岩凸起带是地热勘探的有利区带,基岩热储在凸起段顶部之下的500~800m深度段是浅部地热开发的甜段区,而位于“高导均化深度”之下的深部高温热储勘探需极力避开基岩凸起带,而优选盆地低凸起带或凹陷带的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7.
吴姗姗  姚维军  李琳  康涛  朱鹏 《地质论评》2022,68(4):1501-1510
为了探索苏北盆地赣榆—和安湖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在了解该区地质、物探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氡气测量、地温测量方法进行探测,对研究区2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地质物探综合解析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调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并具备形成地热的“热源、流体源、通道、热储、盖层”等基本热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查前景,区内北北西向断裂为地热资源勘查有利部位。本研究为苏北地区地热成因与地质结构增添了新的地质及地球物理依据,对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解译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确定甘子河为地热勘查靶区。首先用可控源音濒大地电磁测深法确定控热构造位置,然后辅以多种电法进行相互验证,查明了隐伏断裂构造带的部位、深度、倾向、倾角等形态特征,有效降低了地热勘探风险,勘查成果显著,对隐伏断裂地热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学前缘》2017,(3):180-189
科学开发、利用东濮凹陷地热资源对于缓解雾霾与大气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东濮凹陷及周边基岩主要为奥陶系灰岩,地层厚度约0~1 200m,岩溶热储型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受控于区域构造发育史,加之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各区域岩溶作用强度、影响的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岩溶类型均不相同。纵向上峰峰组下段、上马家沟组、冶里—亮甲山组为岩溶发育有利区;平面上北部地区岩溶储层相对较差,南部兰聊断层上升盘为有利岩溶发育区。东濮凹陷地热田增温机制主要为热传导型,地温梯度等值线与"两凹一隆"的构造形态相对应,呈NE—NNE向展布,中央隆起部位地温梯度高于次凹部位;凹陷南部地温梯度高于北部。地温梯度、基底断裂、奥陶系矿化度等平面展布特征表明,黄河断裂具有导水导热性质;长垣、兰聊断裂、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具有导水性能,且凹陷东西两侧都具有地下水源补给区;奥陶系地层具有良好的储水性能,其上的石炭—二叠系可作为热储盖层。东濮凹陷北区、中区以及南区的地热田模型特征均表现大地热流供热—低热导率岩层聚热—大气降水侧向径流补给—岩溶热储,但北区和中区为传热模式热传导,而南区为热传导兼局部深循环热对流。南区较高的地热背景、良好的导水导热通道,加之南区奥陶系基底破碎、储水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东濮凹陷是油气开发的传统地区,充分利用区内油气勘探资料与废弃油气井,是高速、经济开发其地热资源的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吴姗姗  姚维军  李琳  康涛  朱鹏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2-2022030022
为了探索苏北盆地赣榆—和安湖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在了解该区地质、物探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氡气测量、地温测量方法进行探测,对研究区2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地质物探综合解析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调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并具备形成地热的“热源、流体源、通道、热储、盖层”等基本热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查前景,区内北北西向断裂为地热资源勘查有利部位。本研究为苏北地区地热成因与地质结构增添了新的地质及地球物理依据,对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逊克霍吉河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采样分析研究表明, 在研究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采样方法。水系沉积物样品过筛粒级为- 10~ + 60目, 其中- 10~ + 20目和- 20~ + 40目粒级样品比较发育, 含量较高, - 40~ + 60目粒级样品含量最低, - 60目样品含量上下波动较大。样品中Au、Bi 和Sn含量变化大, 变异系数在各粒级中分别为0.41~1.41、1.84~2.49和1.40~1.50, 其他元素在各粒级中变异系数为0.31~0.94, 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测量发现, 在B层发育部位采集B层中部土壤, 在B层不发育地段采集B +C层土壤样品, 能较好反映异常。元素含量从浅到深有增加趋势, 异常强度有所变化, 但对发现异常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然源面波勘探是从自然界的各种微小振动中提取出瑞雷面波,经过面波频散曲线的反演得到岩层速度结构,达到推测地下岩层和构造分布状况的目的。该方法克服了人工源激发困难的问题,对场地适应性强,有效探测深度较大,探测结果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文章以扎西康矿区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天然源面波法特点、优势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蓝天 《地质与勘探》2018,54(3):563-573
本文通过在湖南国庆矿区开展地电化学方法测量工作,运用元素变异系数对国庆矿区地电提取测量的14种元素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得出Cu、Bi两种元素成矿潜力较大;通过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明确了14种元素的组合特征,划分了三个元素组合(即F1组合:Cr-Co-Ni-Zn-As-Mo-Sb-W-Pb,F2组合:Cu-Bi,F3组合:Au-Ag-Hg)。运用直方图解法、累频法、EDA分别计算研究区异常下限,并进行对比,显示累频法处理本区域地电提取数据较为合理。运用单点元素组合衬度累加法在研究区内圈定组合异常,根据异常的套合情况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个找矿远景区,为在研究区内寻找隐伏铜矿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计算方法:Krijgsman-Lobo-Ferreira(KLF)法,分别推导出了正水流梯度方向、负水流梯度方向和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保护区范围的计算公式,并就方法的适用性及参数取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徐州张集地区应用的结果表明,KLF法提供了一种计算地下水保护区范围的便捷、科学、有效的方法,计算结果对于确定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及有效保护地下水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Fujian Province are mainly hydrothermal resources of medium-low temperatur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and conditions of heat control in the middle and deep crus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eat accumulation model in Hongtang Area of Xiamen, and the main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such as faults and sags are explored and interpreted in detail by using gravity and wide-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4 main faults (F33, F2, F12 and HT-F1) and 10 secondary faults (HT-F2, HT-F3, HT-F4, HT-F5, HT-F6, HT-F7, HT-F8, HT-F9, HT-F10 and HT-F11) were inferred, and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sags was delineated. The convective geothermal system is composed of four components: Heat source, geothermal reservoir, heat-conductive fault and heat retaining cover, which form a quaternary heat accumul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model,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in faults F12, HT-F1 and F33 can be delineated as the primary target area of geothermal exploration, while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econdary faults (F12 and HT-F6; F12 and HT-F2; HT-F9, HT-F10 and F12; F12 and HT-F11; F33 and HT-F3; HT-F8 and HT-F3; HT-F2, HT-F10 and HT-F1) can be delineated as the secondary target area. Borehole DR01,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primary target area, shows th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fast to slow in the depth range of 0–500 m, and stays at 36℃ below 500 m.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eat accumulation model and the target area was tested via geothermal borehol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Hongtang Area of Xiamen.  相似文献   

16.
白洋 《地质与勘探》2023,59(4):909-920
水系沉积物样品作为区域化探工作的主要测试分析物质,其成份组成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对元素含量数据进行滑动衬值标准化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该异质性造成的异常信息提取失真的问题。本次研究以利比里亚Harper地区1:25万区域化探数据为依据,以研究区优势成矿元素Fe2O3及其伴生元素V、BIF型铁矿的找矿指示元素Mn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滑动衬值法对Fe、V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处理,并以处理后的数据的85%、90%、95%分位数值作为各元素异常的外、中、内带值进行单元素异常圈定。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出低背景区的Fe及其它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结合Mn原始含量异常分布特征,本次共圈定出Fe2O3-V-Mn组合异常12处,通过对各组合异常的规模进行评序,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最终在研究区优选出Karloken-Kronoken及Harper两处Fe有利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蒙古杭盖音浑迪地区覆盖严重、找矿信息不明显的情况,在总结前人相关综合信息找矿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分阶段地开展地质填图、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激电中梯测量工作,有效地节约了成本,且钻探验证找矿效果理想,达到了综合找矿的目的。着重介绍该研究区开展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相互认证体系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容矿控矿构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8.
山地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地地表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常规的采集方法已不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对采集方法论证、观测系统设计、表层结构调查、激发和接收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the mountain springs in the bedrock mountainous area of Hebei are decreasing in terms of both quantity and flow rate,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domestic water and production water supply for people in this area, due to which driven wells have been built with the expectation to relieve the problem. However, this work doesn’t achieve much success due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bedrock mountainous area and tends to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work,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made a summary about the type of reservoir structure, water storage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by drawing experience from the former practices of digging well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Hebei to search for water to relieve drought in 2011,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bedrock summarized by former researchers, employing the reservoir structure theory and by considering the stratum condition of the bedrock mountain area of Hebei. Based on the summary, the authors figure out the major reservoir structure and water research methods for mountainous regions where have metamorphic rocks, carbonate rocks and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ed, which may offer some valuable guidance to future water researches in the bedrock mountainous area of Heb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