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4,39(1):138-138
为纪念孙肇才先生从事石油地质工作50周年,以“板内形变与晚期成藏”为书名的孙肇才石油地质论文集2003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精选了孙先生的论著24篇,分“基础地质”(3篇)、“中国含油气盆地综述”(3篇)、“典型含油气盆地分析”(10篇)和“在中外咨询会议上的发言”(8篇)4部分。书末附有孙先生学术论著和报告目录。全书共332页,约53万字。书中论述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成因机制、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一书、系“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中国工作组的总结报告,由中国工作组张秋生等著,1984年4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由正文、附录和详细英文摘要等内容构成,共832,000字,插图259幅。正文共12章,第一章早前寒武纪地质对比原则,第二章中国早前  相似文献   

3.
“祁连、秦岭山系海相火山岩”一书是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夏林圻、夏祖春等同志所著的国内第一部大陆造山带海相火山岩的区域岩石学专著。全书共分4篇10章,作者以区域岩石学研究为主线,在比较深入全面地查明该区早古生代部分前寒武纪海相火山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4.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5,40(4):546-546
戴金星、刘德良、曹高社、陶士振和秦胜飞著的“华北盆地南缘寒武系烃源岩”,2005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通过对华北盆地南缘新元古代—寒武纪沉积构造环境与全球同期沉积构造环境的对比,论述了华北盆地南缘新元古代—寒武纪早期沉积大地构造性质,并对本区寒武系底部优质海相泥质烃源岩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探讨了沉积构造环境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和华北盆地南缘烃源岩的天然气地质意义。全书共六章,126页,213千字。第一章“绪论”,在简要评述国内外关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离构造和我国寒武系底部烃源岩研究的基础上,叙述了研究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5.
郜建军 《地质科学》2007,42(4):786-78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孙肇才先生所著的《前陆类含油气盆地共性及案例分析》,即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章,约280千字,插图160余幅,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第1章和第2章组成,以提出的前陆盆地三种类型为内涵,围绕“陆内前陆”的提出,系统阐述了前陆和前陆盆地的概念、历史沿革、类型划分以及陆内前陆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组织编写的《陕西省矿产发现史》是地质矿产部列入“八五”计划并准备献给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中国矿产发现史》系列丛书之一。该史的编写自1991年开始,历时《年,在地质矿产部的指导下和全省地质勘查行业各部门及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94年底顺利完成,并于1995年初通过了全省行业评审。《陕西省矿产发现史》是系统介绍陕西省矿产资源和记载省内主要矿产地发现勘查史及开发利用状况史料的首部专著。全书分两篇共9章,并附全省主要矿产分布图2张。第一篇为综述,包括陕西省矿产资源概况与地质工作发展概述两章。陕西…  相似文献   

7.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6,41(3):510-510,522
成都理工大学罗志立、李景明、刘树根等著的“中国板块构造和含油气盆地分析”一书,2005年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59千字,643页。本书收录罗志立先生及其学生各时期的代表性论著48篇,以“板块构造理论结合中国地质构造实际,在基础地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特征和油气资源远景上有所建树”为主线。  相似文献   

8.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9.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0.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11.
段威武 《地质论评》1960,20(2):95-96
喻德渊所著“中国地质学”一书是1959年8月在北京出版的,全书共十二章,可分为五部分,现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章)是大地构造基本概念;在这章里,作者对地槽和陆台的特征、活动规律,岩浆活动、沉积建造和矿产作了总结性的描述;同时,对地槽区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投稿内容应符合以下报道主题(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研究方向、勘探目标的见解、建议、思考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分析;(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3.
<正>投稿内容应符合以下报道主题(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研究方向、勘探目标的见解、建议、思考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分析;(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4.
《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F0004-F0004
<正>投稿内容应符合以下报道主题(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研究方向、勘探目标的见解、建议、思考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分析;(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5.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海相油气地质》2009,14(4):F0004-F0004
<正>投稿内容应符合以下报道主题(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技术方法、研究方向、勘探目标的见解、建议、思考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分析;(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8.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报道范围(1)对海相油气地质与勘探的方针政策、研究方向、勘探目标、技术方法的见解、建议和思路(2)海相地层区含油气远景分析、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区块的评价与优选(3)海相地层区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的特征与演化(4)海相地层中烃类成因、演化、成藏的机理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海相沉积岩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希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中国陆相找油第一次创业的经验,认为中国的海相找油走过了一段“以南代北”和“以偏概全”的弯路。提出了该如何全面看待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所遇到的破坏严重,地面暴露,保存条件差及油气层年代古老等问题。汇总了我国主要海相勘探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概况。建议中国的海相油气勘探因经验不足,可以借鉴俄罗斯海相古生界找油的经验。指出中国的海相沉积油气勘探可以包括十个领域:(1)稳定地台区的大型古隆起;(2)断陷盆地的海相沉积;(3)山间盆地海相沉积;(4)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区;(5)南方复合盆地;(6)大陆架海域海相沉积;(7)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系;(8)四川盆地的三叠系;(9)大型不整合;(10)逆掩断层带的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