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尔河是南疆最大河流,洪水问题十分突出,以冰雪融水洪水和冰川突发性洪水危害最大。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洪水特点,揭示了洪水发生规律,通过资料、航片解译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考察测量,对叶尔羌河1987年洪水进行了予报,并对叶尔羌河未来洪水发展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予测。  相似文献   

2.
冰川阻塞湖的突然排水是叶尔羌河突发性洪水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助于对冰川阻塞湖库容的测量及分析,计算出可能的最大库容量,进而给出叶尔羌河今后可能的最大洪水流量为6888.40m~3/s。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升温、暴雪和暖湿化现象以及中国新疆地区融雪洪水灾害风险增大问题,概述了新疆不同类型洪水灾害特征,重点阐述了近年发生频率增加、致灾性强、灾害风险增大,但在新疆未引起重视的融雪洪水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融雪径流模型特点和研究现状。综合目前融雪径流模型已有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新疆未来研究需考虑融雪径流模型的物理机制和融雪消融过程,以提高预报预警精度。回顾了融雪洪水在新疆的预报预警技术,指出构建高精度预报预警融雪洪水模型所面临的风吹雪、冻土表层雪和雪面雨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提升新疆洪水模拟、预报预警、应对突发洪水的综合能力的关键技术,为提升新疆融水洪水预报预警技术提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棵树河近20年发生14次突发性洪水,洪水出现在冬季(11月22日-1月22日),洪峰陡涨陡落,洪水流量大大超过夏季最大洪峰.其成因主要是由河冰堵塞谷地,形成暂时性湖泊溃泄所致,洪水是多源地形成,沿四棵树河主谷各有数处易形成河冰湖.河冰湖的形成与河谷地形条件、气温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天山北坡“96.7”洪水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7月中,下旬,天山北坡发生了特大洪水,其洪峰之高,洪量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形成了建国以来新疆从未有过的特大洪灾,本文综合实地考察结果,在对洪水特点分析基础上,结合对本次洪水致灾过程的研究,详尽分析了天山北坡“96.7”洪水致灾原因。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洪水前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冯利华 《热带地理》1997,17(3):303-306
本文根据大量历史洪水和有关资料,分析了浙江省的洪水前兆,为本区洪水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防洪减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98嫩江,松花江洪水与流域综合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1998年夏季,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水,此次洪水主要特征是水位高,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由于嫩江支流相继发生洪水,致使嫩江干流再现三次较大的洪峰。农作物受灾面积456×10^4hm^2,洪灾的主要原因是雨量大,汛期长,土地利用不合理,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缺乏控制性水利工程,亟需开展流域综合管理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安全型农业。  相似文献   

8.
西安北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俊杰  赵景波  马莉  顾静 《地理研究》2010,29(8):1484-1492
根据西安北郊相家巷河漫滩沉积剖面中180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研究了西安北郊相家巷漫滩沉积代表的洪水事件。研究表明:西安北郊相家巷剖面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相家巷剖面洪水沉积厚度约为5.40m,可划分为28个层,指示发生了2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事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以中、粗砂和细砂为主,指示当时的洪水规模比近120年来关中渭河洪水明显大。这28次洪水事件发生时高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2m,剖面中的第12、14、19~28层代表特大洪水事件。西安北郊相家巷洪水沉积代表的大规模洪水主要是由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分析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泾河中游彬县至礼泉段的JH-CJC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结合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资料,比较了泾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序列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将古洪水研究成果加入到历史洪水和实测洪水资料序列中,可大大延长洪水序列的时间长度,提高洪水频率分析的精度,说明河流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信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昆马力克河洪水规律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了昆马力克河的洪水规律,阐述了发生类型、形成机制和发生时间,剖析了溃坝型洪水典型流量过程线找出了影响洪水发生规律的主要因素为高空气温,气候波动与前期降水以及涨率,为新疆干旱地区水情予报、防洪抗旱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干旱区洪水灾害基本特征: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新疆自然和社会环境,分析了新疆洪水及其洪灾的形成,季节分布,年际变化,地区分布等主要特征,并提出对洪水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在过去几十年内发生了深刻变化,源流的年径流总体增加,而干流发生量级洪水的频次与洪峰流量也有显著增长,干流防洪压力不断增长。通过从洪水传播时间、削峰率、耗水率三个方面对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肖夹克-英巴扎)分河段展开系统分析,揭示了干流上游洪水传播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维水沙演进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2010年洪水验证后,模拟了2017年干流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结果精度较高,显示了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不但从科学上揭示了中亚代表性内陆多沙河流的洪水特性,对于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管理与洪水资源化利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西辉  张强  孙鹏  肖名忠  孔冬冬 《地理学报》2015,70(9):1390-1401
采用塔里木河流域(塔河流域)8个水文站及相应气象站数据,全面分析了洪水发生量级、频率和峰现时间等特征,研究洪水发生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80s中后期塔河流域气温与降水持续增加,整个塔河流域年及季节洪峰流量普遍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在1980s中后期发生突变。1980s中期以后塔河流域年及季节洪峰流量呈持续增加或者显著增加趋势,量级位于整个观测时期均值之上,处于洪水“丰富”期。“丰富”期暴雨型和升温型洪水发生次数及造成的灾害损失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引起严重洪灾损失的洪水也集中在这一时期,且多由暴雨型洪水引发。大量级洪水(最大三场洪水及重现期大于10年的洪水)多集中发生在1990年之后,并且易引发多个水文站点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山洪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山洪灾害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是山洪评估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1960-2015年中国西南地区历史山洪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西南地区山洪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西南地区年度山洪灾害频次呈指数增长,年际变化呈现出稳定(1960-1980年)、缓慢波动增加(1981-1998年)、快速增加(1999-2015年)3个阶段;月际特征明显,山洪主要发生在每年6-8月,尤以7月频次最高;② 西南地区山洪灾害空间差异性显著,灾害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滇中高原地区、四川盆地和周边山地单元,山洪灾害数量分布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Moran's I指数为0.127、Z = 5.784、P = 0.007);③ 西南地区历史灾害点的重心在年内存在明显的向正西方向移动的趋势,年内标准差椭圆转角均逐渐弱化,长轴逐渐变长,短轴逐渐变短;④ 降雨因子对山洪的影响度最高,人类活动因子次之,地表环境因子最低,降雨因子中1 h降雨量对山洪的影响最强,优势比值达到3.654。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地区山洪灾害形成机理、监测预警研究,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Hoang Su Phi is a mountainous district in Ha Giang province, Vietnam. When the rainy season arrives in these parts, flash floods (besides landslides), frequently occur in many area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district.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have developed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flash flood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geomorph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approach. The basic principle underlying this system is the fact that flash floods will often occur where there is high potential risk with sufficient rainfall. In the model, eight parameters of the basin were used to build a potential flash flood map. Using the spatial processing module in an open source software, early predictions from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were interpolated and processed online to produce a potential risk map. Depending on the threshold of precipitation values, the results determined locations where flash flood may occur at various flash flood risk indices (FFRI). The system may be applied to support provision of early flash flood warning up to 1?6 days in advance in the district, allow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ample time to make appropriate decis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or mitigation of damages caused by flash flood hazards.  相似文献   

16.
黄河游荡河段河床形态调整对洪水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黄河流域1950~1985年200余场洪水资料为基础,并增加了最近的实验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河段不同含沙量沙水过程中河床形态的调整过程,结果表明,由洪水过程所导致的河床形态变化是相当剧烈的。且与含沙量密切相关,表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当含沙量较小时,随含沙量的增大,洪水后河床宽深比增大,当含沙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大时,宽深比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这一结果为修正Schumm关于河床形态变化的定性预测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rcGIS与ERDAS遥感影像制图软件,利用2007年SPOT2.5m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详细编绘了开封市段黄河河道边界、开封段黄河滩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采用1992~2007年最大洪峰时期的TM影像与沿河水文站点的观测资料,提取1992~2007年7个典型日期的河道行洪边缘线,与本底数据叠加,编制了开封段不同常遇洪水流量下滩区淹没范围。按照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汛后河道大断面资料,计算生成不同流量级大洪水在滩区的可能淹没范围图(淹没区边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与河道行洪安全性的要求,总结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利用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制订土地安全利用规避洪险的原则,规划土地安全利用分区,分为临河风险缓冲带、近河宜耕地带、相对稳定利用带(中风险带)和稳定利用带。提出了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中游马莲河历史与现代洪痕沉积与水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莲河流域深入调查研究,在马莲河下游峡谷峭壁发现了一组4个显著的洪痕。洪痕沉积物分析看出,马莲河洪水悬移质泥沙以粉沙为主,粘粒和沙粒含量都较低,磁化率值也很低。将这些数据与流域内马家原剖面黄土土壤的的分析结果对比,可知马莲河现代洪痕沉积物是暴雨洪水对于流域内黄土和土壤侵蚀、搬运沉积形成。采用面积-比降法对该组洪痕所记录的4次洪水事件进行了洪峰流量恢复计算。表明高于常水位3.3 m、5.5 m、6.7 m洪痕洪峰流量分别为1 170m3/s、4 060 m3/s、5 690 m3/s。它们与雨落坪水文站观测2005、2003、1977年的洪水洪峰流量值相当,误差小于5 %。最高洪痕高出常水位10~12 m,计算恢复其洪峰流量为13 980 m3/s,洪水发生年代为1841年(清代道光21年)。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马莲河流域的防洪减灾、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洪是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山区人民生命财产与工程建设安全。针对山洪已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手段,但多集中于过去几十年的时间段内。树轮地貌学方法作为研究历史山洪事件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利用树轮中的生长干扰信息,可以对山洪事件进行精确定年,重建无记录或少记录地区内山洪发生的频率、大小和空间分布特征等,根据伤疤的高度或应用水力模型则可以定量重建山洪的流量大小。随着树轮地貌学方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研究趋向于探讨山洪的驱动机制、更大空间尺度山洪的规律性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基于树轮的山洪研究工作在国内还未见报道。论文对树轮地貌学应用于山洪研究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最后讨论该研究领域的潜力及局限性,以期为在国内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黄河南徙期间淮河流域水灾研究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均 《地理研究》1995,14(3):52-58
本文以历史洪涝潮灾史料为依据,分析了在黄河南徙入淮期间淮河流域的洪涝潮灾情况,着重阐述了明清时期人类治河及漕运活动对淮河流域水灾的多方面作用。对历史自然灾害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并根据史料描述和统计结果做出多种类型的历史水灾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