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刘宝珺 《地质通报》2007,26(8):1056-1058
中国中西部发育众多的造山带,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环绕青藏高原的造山带,具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被国际地学界誉为"打开全球造山带机制的金钥匙"、"大陆动力学理  相似文献   

2.
宫景光  张瑞锡 《地质论评》1948,13(Z1):146-148
油洋山位兴安灌阳之间,为两县之分界岭,亦即英俊乡之三寓村利源村  相似文献   

3.
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灵山-北截断裂带控制了众多金矿床的工业矿体,灵北断裂既导矿又容矿.灵北断裂的构造控矿样式有"绳结"和"结环"状两种,灵北断裂带上4个金矿床等距分布,从南向北依次为七厘山、灵山沟、魏家沟、北截等金矿床,呈4~5km分布.在灵山沟矿区发现了SN向诸流河断裂,重新厘定了灵北断裂的空间分布,确定、命名了黄埠岭-凤凰山断裂,认为它与灵北断裂为斜列关系,二者同级别、同规模、同性质,而灵北断裂的南延部分则经过七厘山和灵山冯家进入莱州境内.  相似文献   

4.
造山与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乃恭  任希飞 《地质论评》1996,42(4):300-303
造山带和盆地成因是当前地学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多种主要造山理论和成盆学说;其中挤压造山说与拉张成盆论在众多学说中仍占主导地位。一般都认为造山带和盆地形成于不同的地球动力学环境。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地质实际,提出了造山和成盆作用形成于统一的动力学环境,即他们的形成是由于挤压后效——拉张-均衡造山、成盆。  相似文献   

5.
西准噶尔吾尔喀什尔山与额敏盆地间的"盆"–"山"耦合关系清楚,盆地边界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展布。"山"区为志留系–石炭系海相陆源碎屑岩-火山岩沉积组合,"盆"区为二叠系陆相磨拉石与新近系红色砂砾岩及第四系河流阶地堆积,具有典型的海相-陆相双层结构。盆缘被巴尔雷克前陆冲断带围限,"山"区发育铲式逆冲断层与蛇头构造、叠瓦扇构造等逆冲推覆构造。表明该"盆"–"山"组合为一典型的前陆盆地系统。额敏前陆盆地形成于早二叠世,属后期冲断变形影响较弱、早期前陆盆地结构特征较明显的"早衰型"前陆盆地。这一成果为额敏盆地乃至西准噶尔盆地分析、构造演化、沉积作用、"盆"–"山"耦合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前陆盆地沉降机理和地层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永泰 《岩石学报》2011,27(2):531-544
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造山带负载导致的岩石圈挠曲。逆冲作用造成地壳增厚,造山带的巨大质量又导致下部岩石圈的区域均衡沉降,从而临近和平行于造山带发育了凹陷。另外,前陆盆地的演化也受到沉积物供应、盆地内沉积物扩散能力、岩石圈强度、造山带逆冲速率、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俯冲有关的动力沉降及俯冲负载等众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因素与前陆盆地沉降的关系,介绍了与幕式逆冲有关的地层模型和欠补偿-过补偿地层模型。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国西北地区前陆盆地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张夏期(中寒武世晚期)三叶虫生物地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袁金良  李越  穆西南 《地层学杂志》2000,24(2):136-143,T001
根据山东长清张夏虎头山至黄草顶、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黑石寨谢家峪及新泰县九龙村九龙山的中寒武世晚期地层剖面的新材料 ,分析了山东张夏期三叶虫的地层分布 ,讨论了张夏组的顶底界线 ,扼要地比较了张夏期的 6个多节类三叶虫带与华南过渡区的 4个球接子带。  相似文献   

8.
<正>本期"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专辑共刊登主题来稿20篇,分学科前沿综述、前寒武纪高级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中国西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造山带的岩浆过程与成矿4个部分,涵盖了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的主要研究方面,部分地代表了我国变质岩石学者们的最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缘的大渡河中游泸定—石棉段呈深切河谷地貌,发育岩崩、滑坡、古地震堰塞湖、冲洪积扇等不同类型的堆积物、沉积物。基于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剖面测量和光释光测年(OSL)发现,这些沉积物记录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冷碛镇断裂2万年来的两期活动,可能是2次古地震事件。第一期发生在18ka左右,冷碛镇断裂切割了晚更新世的角砾状砂层和岩崩堆积物,显示右行走滑特征。这期变形促使大渡河堵塞,形成得威乡古堰塞湖,其堵江位置位于加郡乡—得妥乡的V型深切河谷段。第二期活动冷碛镇断裂切割了湖相地层,并破坏了堰塞湖,可能发生在11ka左右。新发现对于全面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历史、序列及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以来,山西区调队抓住本省各地、县制定“七五”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时机,通过主动宣传和联系,开发利用全省1/20万区调原始资料、成果,补充新的内容,并依据地方的要求(合同书),补做一定的矿产调查工作,先后为吕梁地区和15个县、4个乡,编制了1/20万(地区用)、1/5万(县用)、1/2.5万(乡用)的地质矿产资源分布图和相应的地质矿产资源报告.对地、县、乡所辖范围内的矿产种类、用途、分布、规模及远景等进行了阐述,并对矿产开发利用和有关工矿业提出发展建议和规划.通过这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造山带的经典含义是指由于大陆地壳岩石在板块俯冲-碰撞的巨大挤压应力下,遭受强烈变形、变质和熔融作用,地壳发生大规模缩短、加厚和隆升而形成的地带.分布在大陆边缘和内部的造山带,经历从洋壳扩张、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的造山过程,形成"俯冲增生型"、"陆陆碰撞型"和远离板块边界的"陆内型"造山带.造山带类型的分析是识别地...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天山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宗良  高树海 《现代地质》1999,13(3):275-280
对比了前陆盆地与前陆盆地系统两个概念, 阐述了前陆盆地系统的基本含义, 引用这一概念分析和对比了库车前陆盆地与西南天山造山带及造山带内“卫星式”盆地的沉积、构造等特征。认为前陆盆地、造山带及造山带内“卫星式”沉积盆地三者之间是相关联的,造山带内的“卫星式”沉积盆地是前陆盆地系统楔顶的延伸部分, 受造山带的影响, 造山楔内不同部位沉积的楔顶存在明显的差异, 针对南天山“卫星式”沉积盆地而言, 尤尔都斯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明显不同于焉耆盆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正在崛起!我们需要文化自信,乡村振兴也需要理论和方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建设计研究中心走上乡建之路是在2015年,基于长期从事旧建筑改造和街区更新设计的积累,再加上乡土情怀,我们很快就介入到了乡村建设领域。近年来,乡建设计研究中心在内蒙古、甘肃、北京、云南、山东、新疆和青海等地开展实践。我们从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整理出发,秉承"本土设计"轻介入的思  相似文献   

14.
大通盆地沉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沉积学报》1998,16(2):139-144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祁连山侏罗纪众多小型盆地的原型为走滑拉分盆地,这些盆地在早、中侏罗世普遍经历了两次拉分裂陷作用,大通盆地即为其中之一。本文分析了大通盆地的沉积体系和演化阶段,结果表明,聚煤作用主要与盆缘断裂和粗碎屑沉积相关,小型湿地扇为重要聚煤场所,构成盆地的富煤区。大通盆地的形成、演化及聚煤特征在祁连山侏罗纪煤盆地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初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破解"两难"的新途经、新方法,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进全县的"双保"工作。做到了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切实有力,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严守闸门,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居住有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堪称"寸土寸金"。年初,龙胜各族自治  相似文献   

16.
<正>大兴安岭中-南段是由众多微地块(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伴随着古亚洲洋的消减闭合,于晚石炭世拼贴所形成的统一地块(本文将该统一地块称之为"内蒙地块群")。该区域大地构造属性上归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的部位。在构造演化方面,该区域形成于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又经历了中生代以来鄂霍茨克构造体制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构造叠合,产生了"三种体制,两次叠合"的复杂过程,故成为地学界研究古亚洲洋构造域、鄂霍茨克构造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平原辽阔,水网稠密,不荡众多。全省平原面积7.06万km^2。全省土地资源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耕地、桑茶果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滩涂等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8.
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揭开西南特提斯成矿之谜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周道卿 《岩石学报》2019,35(5):1303-1323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到新特提斯增生-碰撞造山演化模式,揭示复合造山与构造体制转换机制;(2)创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体系,揭示复合造山带巨量金属富集机理。通过对西南特提斯成矿域典型矿床系统剖析,厘定了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复合成矿系统;(3)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和成矿系统等综合研究,分析了西南特提斯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解析深部动力学机制和成矿机制;(4)构建矿床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理论指导找矿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李勇(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关键词盆山耦合沉积响应地层标识造山作用成盆作用前陆盆地造山带大陆动力学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造山带及其毗邻盆地是研究大陆构造的两个最重要的构造单元,因...  相似文献   

20.
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大陆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造山带纪录了板块汇聚的历史和碰撞造山的过程,因此,造山带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经久不衰的重要领域。研究表明,世界上许多造山带是长期活动(300Ma)的复合造山带,活动域的宽度可超过1000km,并具有造山前的热结构,是大陆生长的最好见证。近10年来,全球造山带的研究已摆脱传统地质学和经典板块观念的束缚,面临一个新的起点,即由单一造山带向复合造山带研究转轨,由造山类型、造山作用向造山动力学研究聚焦。复合造山带长期活动的原因、大陆增生机制、造山带的流变学结构和造山热对造山作用的控制等已成为当前大陆复合造山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复合造山动力学已成为当今地球科学前沿——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央造山带位于北中国板块与南中国板块之间,是中国大陆上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泥盆纪和三叠纪的两次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而构筑成的典型"复合造山带"。在全球复合造山带中,中国中央巨型造山带具有结构复杂性、活动长期性和非原地型,造山过程多期性以及造山带拼贴与大陆增生方式特殊性的特点,特别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央超高压变质带及其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揭示了中央造山带的形成还经历了板块汇聚边界洋壳/陆壳深俯冲至100km以上的地幔深处的两次壮观地质事件,使中央造山带成为全球造山带中最为精彩和不可多得的典型,与青藏高原一样,被国内外地学家们誉为当今中国地学研究的"瑰宝"。中国中央巨型复合造山带可以作为研究复合造山过程与复合造山动力学的重大地学问题的范例,重要的核心科学问题是:中国中央巨型复合造山带的早古生代和三叠纪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以及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与周缘盆地互馈;两期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时空关系、形成条件和洋壳/陆壳的俯冲-深俯冲与折返动力学机制;揭示和探讨中国中央复合造山带的长期活动性,造山作用的多期性和叠置性,造山热结构以及复合造山过程;洋壳/陆壳深俯冲、复合造山与大陆增生理论的创新。此外,中央复合造山带的研究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拓、周缘中新生代盆地含油气资源的战略前景以及现今南北中国的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生态和灾害的制约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