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原位修复管道(CIPP)内衬和水分迁移有很多的误解。尽管关于CIPP内衬与主管道结合成为复合管道的观点已经不足信了,但仍然有许多人不知道由于热固性树脂的物理性能,CIPP内衬层在聚合作用中的收缩会导致内衬层和主管道之间产生环状间隙。这个环状间隙可以让地下水进入到内衬层并流入收集系统,不仅引起污水处理总量显著增大,也增加了公厕下水道溢流(SSOs)及收集系统密封失效从而污柒地下水的风险。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CIPP修复市场已经开始研究,并引出了采用圆柱状压力垫圈端部密封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填充CIPP施工中的无缝模塑亲水垫圈密封人井连接处和分支连接处时形成的环形空隙。整圈CIPP内衬层对低压管道设施密封问题是一个结构性解决方法。然而,正如上面所讲,单独采用CIPP内衬可能无法提供防水修复。那么,依赖CIPP内衬来实现防水密封的终端用户,将会有花费资金和资源却达不到他们目的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要论述了排水管道CIPP拉入法内衬修复技术采用紫外线固化的工艺过程、技术优势;并根据紫外线固化工艺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质量验收方法,希望对管道业主同仁们在紫外线固化工程验收时有所助益,以进一步促进管道非开挖修复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论述了排水管道在不停榆状况下的内衬修复工艺,并以天津市湖北路排水管道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不停输状况下CIPP安装过程,创造了排水管道在不停输状况下内衬修复施工的先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曹妃甸某排水管道的招标文件,概要介绍了曹妃甸厂区待修复排水管道的运行状况和修复实践,并分别就不同CIPP工法(软管翻转法、软管拉入加热固化法、软管拉入紫外线固化法)遵照ASTMF1216—05规定,计算出内衬层厚度,并与招标文件对比,指出其不足。希望引起排水业界对CIPP工艺适用范围的关注,在应用中加强技术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管道非开挖修复事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开挖修复技术在地下管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以及城市的排堵保畅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介绍地下管道非开挖技术的分类,修复后管道的结构,以及CIPP内衬制管的构造设计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要论述了排水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应满足的一般特征;同时从天津开发区现有排水管道运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非开挖内衬修复工艺选择时的关注点;特别强调了内膜揭除在排水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应用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对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和修复工作十分重视,属于非开挖内衬修复技术之一的CIPP原位固化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由于国内原位固化法修复工艺起步较晚,在国内进行修复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原位固化施工中潜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在施工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管道内衬非开挖修复技术已经引起了国内排水行业的高度重视,各种非开挖技术飞速发展,对于保护城市道路环境,维护城市公用行业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部分排水管道破损十分严重,自身强度极低,大部分管道内部多处渗露,将水完全抽干十分困难,因此,新管道自身强度和如何带水作业成为摆在众多非开挖工法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长距离、高强度、可带水作业内衬修复技术在天津津塘路DN1500排水管道修复中的应用为例,对该内衬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紫外线固化软管内衬修复技术和设备。结合传统热固化软管内衬修复技术和深层辐射固化理论,对光固化树脂胶黏剂配方、浸渍树脂软管结构、紫外线固化工艺和设备进行试验和设计。研制出了管道内衬修复用光固化树脂胶黏剂配方,设计了软管结构,确定了紫外线灯的波长、功率、辐射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与软管口径、壁厚的关系,设计制造了紫外线固化灯组和监控设备及辅助机具。经过试验研究、样品检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紫外线固化软管内衬修复技术是排水管道非开挖内衬修复的理想选择,内衬管样品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超过国外同类标准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撰述了南非普利托里亚市的排水管道修复工程,包括使用GIC、GPS和CSTT等检测系统,清管方法,内衬法和爆管法等修复技术。共进行了约35公里的管道非开挖修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生道路塌陷、道路渍水、地下水污染等灾害,多因地下排水管道出现堵塞、渗漏、开裂引起,排水管道的检测评估现已成为城市管道管理运营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排水管道检测技术有管道闭路检测系统、声纳、潜望镜、红外线温度记录分析技术及透地雷达等,各种检测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为尽量减少干扰民生,原位固化法、螺旋缠绕法、折叠内衬法和短管内衬法等非开挖管道修复加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介绍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工作程序,提出了该方法的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等,为城市排水管道现状评估及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竖向立柱是基坑逆作法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动态施工下侧向约束则是决定立柱稳定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逆作施工中立柱的轴压稳定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获得立柱轴压屈曲荷载,进而通过杆件欧拉公式反推获得立柱计算长度系数。采用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研究地基土分步开挖、侧向约束动态变化下竖向立柱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出了竖向立柱稳定承载力分析时计算长度系数的拟合公式。非线性屈曲分析考虑了几何大位移的影响,通过施加初始几何缺陷获得立柱屈曲后的平衡路径。结果表明,含初始缺陷的立柱实际承载力一般要比特征值屈曲荷载小,且初始缺陷幅值越大,立柱的稳定承载力越小。  相似文献   

13.
杨学林  王震 《岩土力学》2016,37(Z2):53-59
竖向立柱是基坑逆作法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动态施工下侧向约束则是决定立柱稳定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逆作施工中立柱的轴压稳定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获得立柱轴压屈曲荷载,进而通过杆件欧拉公式反推获得立柱计算长度系数。采用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研究地基土分步开挖、侧向约束动态变化下竖向立柱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出了竖向立柱稳定承载力分析时计算长度系数的拟合公式。非线性屈曲分析考虑了几何大位移的影响,通过施加初始几何缺陷获得立柱屈曲后的平衡路径。结果表明,含初始缺陷的立柱实际承载力一般要比特征值屈曲荷载小,且初始缺陷幅值越大,立柱的稳定承载力越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管道内衬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非开挖技术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各城市排水管道的修建年代、投入使用时间以及维修养护状况的不同,各种管道的淤塞和损坏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严重破损管道进行疏通和修复成为摆在众多非开挖工法面前的难题。本文结合机械疏通和螺旋缠绕工法在天津昆仑桥下DN1200排水管道抢险修复中的应用为例,对螺旋缠绕工法与机械疏通在严重破损管道中的配合使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心交通繁忙地带的老旧地下管道改造历来都是摆在管网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改造对非开挖管道修复更新领域高新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强。本文通过介绍CIPP翻转内衬技术在北京西三环高压燃气管线改造中的工程运用,尝试为之后城市燃气乃至上、下水管道的改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孝春  苏焕忠 《探矿工程》2009,(Z1):342-345
对地下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中国主要大城市在用的内衬法、冷轧缩径法、模锻缩径法、折叠法、翻转内衬法、缠绕法的主要特点与适用范围,并对北京市非开挖法修复技术的需求做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北美非开挖技术协会(NASTT)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一年一度年会,同时庆祝协会成立20周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几百位学者对非开挖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探讨。笔者主要对所遴选的管道修复更换技术在北美地区的应用方面论文进行了阐述,包括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在混凝土管道中的应用情况、螺旋内衬注浆法修复管道、大直径铸铁管道爆管更换技术、基于声纳技术的CCTV检测系统及部分参展设备实物展示等,希望能够对国内广大非开挖业内人士的学习、研究、设计、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非开挖领域目前的标准建设现状和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编的国家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包括标准编委会组成、参编单位和标准的大纲等内容。介绍了本标准所借鉴的国内外已有的标准,主要是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所编制的关于非开挖修复技术的标准。根据我国非开挖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作者讨论了我国目前应重点制订的非开挖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德国与英国的管道修复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称为Epros SeaLiner的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技术,其包括衬管材料、特制树脂和技术工艺。应用该技术能在地下水渗入破损管道的条件下施工,可靠密封衬管与宿主管之间环状间隙和枝管重开处的接头,彻底克服内衬修复及接口重开所致的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折叠内衬法已经大量应用于大城市的市政给排水管道修复中,由于内衬结构强度的差异,鲜有折叠内衬法非开挖修复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案例。通过对复合软管的性能试验,在得到的修复材料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多层组合圆筒的受力模型及非开挖技术修复后天然气管道破坏处的应力应变有限元模型和数学经验公式,并得到了实际爆管试验的验证。结合昆明市燃气管网的现状,简要介绍了复合软管在燃气管网修复工程中的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